正文 第十一章 足為地關生命扉(1 / 2)

足居於下,為人體站立、行走之門扉。《黃庭內景經》第十八章有“口為天關精神機,手為人關把盛衰,足為地關生命扉”的論述。扉喻門戶,兩足站立,行走,如門扉開合。

陰陽學說理論告訴我們:上為陽、下為陰、天為陽、地為陰,腳為聯係地陰的通道。因此,有人主張練氣功者宜穿布鞋,或者赤腳練功。其道理在於減少絕緣性,使頭頂百會穴上的陽電順利地從腳底通過。同樣的道理,使地球表麵的陰電暢通無阻地由腳而上,從而有利於人體的陰陽交流。對練功者來說,決不可顧上不顧下。氣功中的任意一次舉手投足,都不是可有可無的,說破了都為功法中的規定動作。站樁功講究雙腳在站立時的腳形和位置,是為了配合全身,便於氣血運動而規定的要求。坐功也是一樣,雖不象站樁功那樣明顯。但是,當練功者盤腿而坐時,兩腳的後跟恰好對準會陰穴,而會陰穴正是任、督、衝三脈的會合之處,仍然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試舉雙盤坐為例,雙盤坐即五心(兩手心、兩足心及頭頂心)朝天式,為練內功最佳坐式。坐時右腿昆侖穴壓在左腿三陰交穴之上。昆侖屬足太陽膀胱經,三陰交屬足太陰脾經,二穴相迭取其陽扣陰,陰陽相接則兩腿血脈相溝通,同時引動任督二脈氣血周流,有利調節全身氣血。如《益氣養肺功》中,提踵、蹺足的動作比較多,這是因為蹺足(尖)可通腎經,提踵可通脾經。再如《佛家功》中有關於“法輪常轉”一說,所謂法輪常轉,即五輪(雙手心、雙足心、頭頂心)常轉,其中雙腳占了兩輪,這是由於雙手掌雙足掌為十二經脈起源或歸離之處。因此,法輪常轉有利於身體健康。

當練功練到氣走大周天時,氣從足下湧泉穴呼出,又從另一足的湧泉穴吸入,這就是說,雙足又成為呼吸的輔助器官。

練氣功者,除了意守上身的有關部位外,也不可忽視腳的部位,人言意守湧泉穴,可以降心火。巨讚大師有文為證:心緣兩腳之間,可以治愈頭痛、眼睛赤疼、唇口熱、皰疹,腹卒痛、兩耳聾、頸項強等七種病;經常止心在足,能治一切病,因為我們平常用腦的時候多,“氣強衝腑髒,翻破成病”,心如緣下,則五髒順而消化力增強,眾病自愈。

釋本貞法師告誡他的弟子時也強調。腳踏祥雲的第一個字,是腳字,可見腳對練功者是多麼重要。

練功者隻要雙目垂簾,就意味著目光由注視外部轉入體內世界。是不是說,此時的目光就不在起作用了呢?不是的,而是起著更為特殊的作用。

有時,眼睛要自然閉合,不留餘光。有時,眼睛在輕鬆的閉合狀態下,還留下一線之光,與外界保持一定的聯係。古人把這種方法叫作“目視鼻準與目視足準”。

所謂目視鼻準與足準,並不是用力看,而是模模糊糊,似視非視,見而不見。目視鼻尖一法,可以使思想專一,穩定心神,有助於練功入靜,如果運用得法,則稍有補益。反之容易產生眼睛脹痛與疲勞不適,故臨床應用較少。目視足尖的方法,適應範圍也比較廣泛。這種方法不僅有助於入靜,也有助於氣血下行。目視足尖一法,適用於仰臥式與垂腿坐式,因為在這種姿式下進行目視,不用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