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練氣功與北鬥七星(1 / 2)

因觀鬥柄運周天,

始悟生機在那邊,

扭轉腳根翻過麵,

當時火裏現金蓮。

鬥柄,星名,北鬥七星的末尾一星。鬥柄星的轉動,是圍繞著12個月,12支所指的方向,如同大自然的時鍾一樣。一看鬥柄,所指之處,就知時令季節現主何時,其氣候如何。

我們這個世界以北鬥星為天心。北鬥星每年12個月指遍四方28宿,曆全年24個節氣,72候,365日又四分之一日,也就是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

天之元氣,無形可觀,觀鬥建之辰,即可知也。北鬥星鬥倆所指之處,全是生氣,因此,練氣功的人在采氣時,必須麵對北鬥所指的方向,無論深山老林、平地高丘、江河湖海都應如此。

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氏在菩提樹下,晚上看到北鬥七星,特別是北鬥星。明星耀照,光華能量照射,“金頂蓮花輪”從而宇宙能量灌入“中脈柱”和“全身五輪”之內。改善健康而開發大腦得到大智大慧並入定49日而覺悟成道。釋迦牟尼的秘密修持法在他住世時未曾廣大流通,而在他逝世後到公元6世紀才由佛門教導師普賢從南天鐵塔中取出“大日經”、“金鋼頂經”而傳之於世,是為佛家“真言宗”。也就是釋迦牟尼當初“對鬥明星悟道”的真正心得和秘密體會——在於對鬥明星悟道。

練氣功講究采天元之氣,奪天地造化之功。如何攝取宇宙能量?以我之見,北鬥七星實在是不可忽視的天機。

普為天下學仙者,

曉然指出蓬萊路,

蓬萊路上仙客多,

就看君能從此悟,

欲問蓬萊在何處,

當知身後脊梁骨。

《道鄉集》書中雲:“六道最尊貴之物,非最尊貴之人,不能篤行之,子固蓬萊仙客欲尋蓬萊仙徑,非難事也。蓬萊徑在何處,漕溪路是也。漕溪路在何處,脊梁骨是也。”

從人體生理學得知:脊柱位於人體軀幹的背側,由24個椎骨並通過關節、前後韌帶和椎間盤組成。它在肌肉的配合下,不僅能承擔人體本身的重量和負荷,成為頂天立地的支柱,而且正是由於它,人才能作前屈後仰、左右側彎、旋轉等各種複雜的運動。不過,這個支柱卻不是直挺挺的,而是有頸前曲、胸後曲、腰前曲和骶後曲四個生理弧。他們之間彼此可以發生代償作用,使體重分配達到前後左右均勻,受力十分合理。這種生理弧不僅有利於人體的姿勢和美觀,還能在行走時象彈簧一樣地起緩衝作用,有利於勞動和負重。

脊柱構成人體的中軸,其作用是支持體重,保護脊髓及其神經根,參與胸腔、腹腔和盆腔的構成,並保護各腔內的器官,同時也是一些骨骼肌的附著物。

國外研究有關人體生物場的專家們發現,人體的氣有三種主要的能流。第一種,象交流電那樣沿著相應予脊柱的人體中心軸線上下垂直流動。這個原始的能流感應產生了其他與之垂直的能流,就是第二種,這些能流在脊柱與外部邊緣之間流動。這些次級能流進而又感應產生另外與之成直角的能流,就是第三種。這些能流圍繞著氣場不斷地流動,這樣我們就得到了能流交織而成的維持生命所必需的人體的氣場。它就象一個三維的籃子那樣的編結物,以脊柱為軸,這個軸被說成能使氣聚集在一起,並使氣有連貫的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