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皆在心內運天經(2 / 2)

2.胸式呼吸法。吸氣時,胸腔膨脹,要力由脊發,以心窩後的脊椎骨為支點朝心窩後的脊背,由上而下的氣貼脊背,向胸中吸入,使脊後肋骨向上提起,又好象從腹中抽氣入胸的樣子。呼氣時,意想仍從心窩後脊背處呼出的樣子,從而使胸腔周圍縮小而引起呼氣。呼氣後胸圍較平時要擴大些,亦即呼氣後不許胸圍縮小到原位。這種變更胸圍大小而進行的呼吸運動叫做胸式呼吸。

3、腹急呼吸法。吸氣時腹縮,呼氣時腹挺,這對於習慣了自然呼吸的人來說的練起來比較困難。在練習時,設想自身處在一個非常鬆靜的環境中,比如鮮花盛開的百花園中。要領是:呼氣時,意想體內廢氣、濁氣由臍中腹部排出,同時命門往前推擠;當吸氣時,意想體外之新鮮空氣由臍中腹部吸入,同時命門穴在往後吸,由於這種“呼吸”的作用,使得腹部在氣體吸入的過程中慢慢回縮過來。這樣一呼一吸,一起一伏,腹式呼吸一息結束。我們曉得,草木有根,要用水及肥料培養之。人的根本在哪裏?多數人都不知道。實則“臍”,就是人之根本。胎兒在母腹中,借臍帶連結胞衣與母體呼吸相通,一出母胎就用鼻來呼吸。腹式呼吸就是要回到胎兒呼吸的地位(名“胎息”)。

4.體呼吸法。呼吸深細,一出一入,自己不知不覺,好像入於無呼吸的狀態,雖然有呼吸器官,若無所用也,而氣息仿佛從全身毛孔出入,到這般地步,乃達到調息的極功。

氣功重在研究呼吸的變化,以利於提高身體代謝功能。由以上幾種呼吸可知,氣功呼吸與通常人的呼吸完全不一樣。氣功呼吸的氣,有以下優點:

(1)擴大肺活量。使空氣與肺小泡的毛細血管加大接觸麵積,以便有利於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換,改善身體新陳代謝機能。

(2)打通全身關節。氣功練到相當深的程度後,就會感到全身幾個重點關節氣息一次全通,氣功術語叫做“任督二脈相通”。這種現象是功夫長期積累的結果。

(3)使氣血調和。氣功練到一定程度後,氣血在體內運動不但能自覺,還有聲外聞,那就是氣功家所謂“氣血鼓蕩能聞”了。這時,氣血配合得很調和、自然,相得益彰,互為增強,血液循環旺盛,促進新陳代謝。

(4)打通毛細血管。毛細血管依照一定周期開閉口徑的,它們的搏動好象給我們身體以幾百萬條微小的心髒一樣。這些外圍的小心髒對生命的重要性並不在中央心髒之下,學練氣功者,不但能學會控製呼吸和心髒的功能,而且還能學會管理全身組織中幾百萬條毛細血管的開合機能,提高組織活力和增加內髒器官活動,所以長期練功的人是會健康延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