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要弘揚科學精神,反對迷信和偽科學,倡導學生愛科學、學科學、講科學、用科學以及獻身科學的思想,促進全體師生樹立起牢固的科學發展觀。
學校科普室建立的基本要求
1.健全科普機製,落實人責
學校要將科教工作切實納入日常中心工作,高度重視,校領導專人主抓,校、級、班層層落實。
成立科普工作領導小組。可由校長任組長負責全麵工作,副校長任副組長具體抓落實,科技輔導員和各班班主任為成員分層、分組開展工作。
成立科普教育活動小組。班主任為組長負責該組的全麵工作,副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班團委幹部為成員負責以學校科普工作精神為指針,全麵貫徹落實。
分工協調指導科普活動。科技輔導員分工協調指導全校和各班的科普教育活動小組的科技教育活動。
2.保障經費到位,設施完備
(1)分工協作。校科普領導小組、班科普教育活動小組和科技輔導員密切組織配合,分工協作,全麵搞好我校的科技教育活動工作,力爭做到人人關心,人人參與。
(2)經費到位。學校行政要做好每學年的科教經費預算,力爭人力、財力、物力保障到位,確保該項工作順利開展,獎懲有力。
(3)完善機製。進一步完善科普圖書室,添置科教圖書,健全借閱製度。辦好科普宣教櫥窗、牆報、板報等多形式的科普宣教陣地。
學校科普室開展的活動
1.知識性項目
以普及科技知識為主的知識性項目,如舉辦生命科學、基本物質科學、地球與空間科學、軍事科學、科學前言與高新技術、使用技術和科學技術發展史等多學科方麵的展覽。
可根據學生年齡特征,由近及遠,由零星到係統,由具體到抽象,由現象到本質,由宏觀到微觀的形式,展示科學知識、技能、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行為和習慣。
2.技能型項目
以培養具體技能為主的技能性項目,如模型製作、電腦製作、種植養殖技術等;模型室、多媒體教室、機器人教室和數學益智玩具室等,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操作完成各種技能項目。
3.流動科技館
以科普大篷車的形式,讓科技走出學校,使其成為校外青少年科普的一個重要設施。這樣能充分發揮科普室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學素質和思想道德建設中應有的作用。
4.其他形式
為了更好的實現科普活動的目標,應賦予活動生動活潑的形式,使廣大學生易於接受、踴躍參與、擴大收獲。如定期舉辦科技夏冬令營、科技演講會、命題擂台賽、興趣小組、科普主題講座、參觀、培訓、學科競賽、科技競賽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小發明展示、科技實驗演示、科技錄像、科技網站等都是較好的科技活動手段。
總之,科普室具有很強的資源功能和科普活動優勢,要充分發揮上述的作用,就要通過展覽、演示、講座、影視和參與操作等形式,向廣大學生傳播科技知識、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從而有利於青少年科學素質和全社會的建設。
加強學校科普室的管理
為提高科普工作管理水平,強化管理機製,加強對科普工作的指導和協調,結合科普工作中的組織建設、隊伍建設、科普設施管理等方麵的實際情況,特製定以下科普工作管理製度。
組織建設
健全、完善科普組織網絡,學校成立分管副校長為組長、各部科技輔導員為組員的科普領導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