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5.學校科普室的建設與活動指導
學校科普室建立的意義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科技和教育水平越來越體現在國家的綜合實力上,同時也取決於國民科技文化素質的迅速提高。
科學思想、科學精神越來越廣泛和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世界觀與人生觀。科學技術,特別是高新技術的發展,例如電腦、生命科學和納米材料等的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
廣泛開展科學技術普及活動是新世紀推進我國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因此,加強科學技術普及教育,提高全民族,尤其是青少年的科技素質,已成為持續增強國家創新能力和競爭力的基礎性工程。
科普活動的意義
現在我國青少年科學技術普及活動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以學校教育為主體,社會各界參與的青少年科普活動發展迅速,組織機構逐步健全。
大、中城市的青少年科普網絡開始形成,設施和手段也日益增強,吸引了大量青少年參與科普活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和提高了青少年的科技素質。
例如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就是一項具有全國性的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和科學探究項目的綜合性科技競賽,是麵向在校中小學生開展的具有示範性和導向性的科技教育活動之一,是目前我國中小學各類科技活動優秀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培養青少年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項活動。同時,也大大提高了青少年的科技素質。
學校科普室建立的原則
科普室可以使學生了解科學技術的發展,掌握必要的知識、技能,培養他們對科學技術的興趣和愛好,增強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引導他們樹立科學思想、科學態度,幫助他們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麵向全體青少年的原則
科學技術普及活動必須麵向全體青少年,提高他們的科技素質,使每一個人在其原有的基礎上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幫助每一個人獲得步入現代經濟和社會生活所必需的科技能力。
無論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科學技術普及活動要尊重、愛護和關心每一個青少年,要采取適當的方式,來滿足不同的地區、不同知識背景、不同接受水平的青少年的需要,使全體青少年都能夠參加科學技術普及活動。
以青少年為主體的原則
要堅持以青少年為主體的原則開展相關活動,關注青少年的情感,保護青少年的自信,尊重青少年的人格,培養青少年的創新精神,正確評價每個青少年的成長。為此,學校必須為他們學習、活動營造有利的環境,這樣才能喚起青少年的主體意識,並鼓勵他們主動參與和大膽實踐。
基礎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
對學生進行科普教育,應體現基礎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的原則。在科普活動內容選擇上,基礎性主要包括:對未來發展有廣泛影響的科技知識;基本的學習和參與科學技術活動的方法;養成獨立處理事物的能力;樹立合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等。
實踐性要求主要通過實際觀察、試驗、製作和相關操作性活動,加強對上述科技活動基礎性內容的理解與掌握,同時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之間的關係及其相互作用等。
將基礎性和實踐性相結合,使學生不但能掌握知識,而且能聯係實際加以應用,不但有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而且能培養他們對社會的責任感。
學校科普室的建立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