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不僅提出恢複高考,而且在1978年4月20日的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高瞻遠矚地指出:“考試是檢查學習情況和教學效果的一種重要方法,如同檢驗產品質量是保證工廠生產水平的必要製度一樣。當然也不能迷信考試,把它當做檢查學習效果的唯一方法。
要認真研究、試驗、改進考試的內容和形式,使它完善起來。對於沒有考好的學生,要鼓勵和幫助他們繼續努力,不要因此造成不必要的精神負擔。”當前,學習好、領會好、落實好小平同誌的這段講話精神,就能夠理性地定位考試的功能,就能夠正確地發揮考試的作用。
把考試作為一種“檢查學習情況和教學效果”的評價手段來給考試定位的。實現一種考試、完善了一種考試,這僅僅是完成了部分任務,更重要的是必須充分發揮考試對學習情況和教學效果的檢查作用。檢查包含著評價、反饋、督辦和指導作用。
發揮以“改進考試的內容和形式”為核心的考試改革方向,從這個意義上說,考試不僅不應該淡化,而且要強化,特別是要在診斷、反饋、評價、預測和激勵上麵強化。
沒有評價功能,考試何以“鼓勵和幫助他們繼續努力”?我們應該深刻認識考試的地位和作用、科學地理解考試與評價的關係、實現考試工作在新時期曆史人物的理論與實踐的指導。其實,對教育考試不存在要與不要的問題,而是如何定位、如何正確而全麵地發揮其功能與作用的問題。
2.學生考試的作用
對於教育機構,考試作為最重要的製度之一,對學生的教育和培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考試不僅是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尺度,而且對“教”與“學”發揮著指揮棒的功能,對教育的目標和效果有導向性作用。
在基礎教育階段,由於教育單位和學生受到中考和高考選拔性考試機製的影響,真正意義下的素質教育很難實施;而在高等教育階段,由於多數學生將成為教育的最終產品輸入社會,如何發揮考試的導向作用,把高等教育真正引向素質教育的軌道,為學生一生的事業發展打下良好的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就成為教育管理部門和教育工作者需要共同關注的課題。
大學的考試本質上就是課程考試。從教育管理學的角度,就是要研究如何通過設計與安排考試,客觀地測試出學生對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掌握的程度,檢驗教師教學的效果,並通過這些測試手段有效地引導學生的學習。
考試的方式、特點及適用範圍
目前的考試方式主要有閉卷、一頁開卷、開卷、實驗能力測試、專業技能測試、口試、撰寫課程論文、調查報告等方式。各課程根據本課程的特點采用一種方式,也可以采取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組合方式。為了針對課程的特點采取適當的考試形式,有必要對這些考試形式的特點和適用範圍進行分析。
(1)閉卷考試
閉卷考試是目前考試的主要形式。這種考試方式能夠比較準確地考核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但閉卷考試一般是就所學書本的內容進行的考試,對學生運用知識的靈活性與綜合能力較難考核,有引導學生死記硬背、死讀書之嫌。適合理論性強,要求準確記憶的課程。
(2)開卷考試
開卷考試可以克服學生死記硬背、應付考試的不良傾向。開卷考試既可以考核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也可以考核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有利於提高考試的質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開卷考試要收到應有的效果,命題質量是關鍵,特別是應避免閉卷考試內容開卷化,那些學生可以簡單地從教材上找到答案的題目不適合用於開卷考試。
(3)一頁開卷
一頁開卷介於閉卷考試與開卷考試之間。這種考試方式適合理論性強,準確記憶困難,教學目標側重於掌握課程的理論體係、解決問題的方法內涵,隻需部分記憶的課程。
(4)口試
口試是一種能給學生較大發揮空間的考試方式,有助於培養學生反應的敏捷性、靈活性,並可以引導學生注重提高口頭表達能力。但口試的評分較難把握,工作量大,有些內容也很難采用口試。這種考試方式適合於某些語言類的課程,考核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5)課程論文、調查報告
課程論文和調查報告是在查閱資料、采集數據的基礎上撰寫論文,可以考核學生的綜合分析及文字表達能力。對於這種考試形式,論文的選題很關鍵,教師需要給學生提供足夠的論文選題。
此外,如何限製不認真的學生敷衍這樣的考試,如何杜絕抄襲類似考試題目的文章,是困難的問題。為了避免論文抄襲,教師應采取上網檢索、論文答辯等方式。這類考試方式的缺點是考查麵窄。
(6)實驗能力和專業技能測試
並非所有課堂教學的課程都要有卷麵考試,對於工科和農科專業中以培養動手能力為主的課程,不是死記硬背可以解決的,應采取能力和技能測試的形式,避免紙上談兵。
考試方式選擇的依據
考試的方式方法,應根據課程的特點來選擇。基礎理論性課程可采取閉卷、一頁開卷、開卷等限時考試的方式進行;應用基礎性課程的考試宜分兩部分進行;基礎理論部分可采取閉卷、一頁開卷、開卷等限時考試的方式,應用部分可采取實驗能力測試、專業技能測試等形式限時或不限時考試。
應用性課程宜根據課程的特點采取課程設計、課程論文、調查報告等不限時考試方式,或采取實驗能力和專業技能測試的形式考試;文科的某些課程,以及理論性不強,屬於素質教育類的選修課,可以采取口試的方式進行。
課程考試存在的主要問題
(1)形式過於單一
考試形式過於單一,部分課程考試形式難以反映教學目標目前的考試大多數采取閉卷考試的方式。這種方式能夠反映出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推理能力,不易考察綜合能力、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造成學生死記硬背。試題的答案大都是唯一的,留給學生探索創新的機會少,不利於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和提高。部分課程的考試方式與課程的特點不符,也反映了教學目標不清晰。
(2)忽略平時的檢驗
忽視平時測試,期末考試成績基本一錘定音,學生平時不努力,主要是由於平時沒有硬性的學習壓力、課程成績過於依賴期末考試造成的。按目前的課程成績評定模式,許多課程隻要期末考試前突擊一下就可以過關,掌握的知識既不係統,又沒有深度,人才培養質量很難保證。
考試命題的質量有待提高
部分教師考試命題隨意性大,沒有認真研究教學大綱的要求,簡單拚湊幾個題就成為試卷。草率的命題造成考試題型單一,考查麵窄,綜合性、提高性試題少,學生的考試成績與能力不相稱,部分學生高分低能。還有少部分教師教學投入不足,要求太低,考前劃範圍指重點,試題過於簡單,高成績的背後體現的未必是高質量的教學。
考試對教與學的導向作用
(1)考試對教與學的導向作用
專業的培養目標是依靠各門課程來實現的。在專業培養方案中,每一門課都承擔著對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培養的特定任務,都應該有比較明確的教學目標。因此,課程的教學目標必須與專業的整體培養目標相吻合。
而課程的教學目標,將決定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與方法,同時決定考試的方式方法以及評價學生對該課程知識掌握情況的價值尺度。一門課程的開設質量是由四個要素決定的,這四個要素之間的關係是:教學目標是靈魂,教學大綱是基礎,教學過程是核心,考試方式是導向。
從教師的角度,要重視研究課程在人才培養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斷審視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嚴格執行教學大綱,考試環節以課程的教學目標為指導,以教學大綱為依據,采取與教學目標相適應的考試方式,與教學大綱相適應的考試內容,客觀地評價學生對該課程的掌握情況。
要重視考試方式、方法的改革,選擇最能體現本課程教學目標的考試方式,重視考察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所獲得的能力、糾正傳統考試方式中重知識點的考察、忽視能力考察的弊端,盡量減少死記硬背的東西,使課程的成績更好地反映學生的能力。學生高分低能現象的存在,實際上是學生成績的評價尺度不合理造成的。
從學生的角度,目前為考試而學習是一個普遍現象,需要通過考試的導向作用引導學生按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學習,使考試真正起到督促學習、指導學習、端正學風的作用。
(2)以考試管理改革促學風教風建設
考試管理改革的核心問題是,如何通過考前管理、考試命題、試卷批閱等方式的改革改進教風,如何通過課程成績的評定方式改進學風,有以下幾項:
①考前管理問題。每一門課程都有重點內容和相對次要內容之分,多數教師都會在課程結束時提出複習要求。這些要求應該以教學大綱為依據,結合教學的側重點,提出比較寬泛的要求。要杜絕教師教學投入不足、考試範圍劃得過窄的問題。
甄別教師是否劃重點關鍵是看所謂的重點內容是否包括了教學大綱的主要內容。這方麵的質量控製可以由班級信息員向學校教學管理機構提交教師劃分重點內容的情況,然後由學校教學管理機構責令學院教授委員會對比教學大綱作出是否劃重點的結論並反饋信息。若確認屬於劃重點,應按學校教學管理條例處理。
考試命題方式問題。目前考試命題方式主要是任課教師自己命題,或課程組指定教師命題。這種命題方式能夠較好地體現任課教師的教學要求,但對於教學自我要求過低的教師缺乏製約。
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思路是實行考教分離,但我們必須對考教分離可能帶來的問題,如何避免出現這些問題,以及一旦出現這些問題應如何應對有清楚的認識,關於這一問題的分析後麵專門論述。
解決這個問題的另一個思路是建立完善的試題審核製度,把好命題的質量關。命題人應在考試前至少一個周提交試題,由教授委員會比照教學大綱進行審核,試題與大綱的教學要求差別較大的,應重新命題。必要時,可聘請校外同行專家進行審題。
②課程成績評價方式問題。目前課程成績評定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兩個,一個是平時成績的判定隨意性很大,二是期末考試基本上對總評成績起“一錘定音”的作用。而當前的大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習的主要動力來源於考試。平時不努力、臨考搞突擊的不良學風,根源在於課程成績的評定過於依賴期末考試。
要在學生中樹立良好的學風,應切實發揮考試的導向作用,提倡形成性考核成績與期末考試成績相結合評定成績的方法,加大作業、課堂討論、考勤等平時成績在總評成績中的比例,廣泛實行分階段測驗的考核模式。這種課程成績評定方式的改革,不僅有利於培養優良學風,而且由於考查的點多麵寬,得到的總評成績將更加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