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情況下,外陰部有嚴重的挫傷,可有疼痛,能見到皮下淤血或血腫。

尖銳濕疣

尖銳濕疣是一種性傳播疾病,一般與不潔性交有關。發病時,外陰瘙癢,分泌物增加。早期外陰部的皮膚、黏膜粗糙不平,隨後可摸到小結節或腫塊,樣子為毛刺狀,或者像大小不等的菜花狀、雞冠花狀的灰白色腫物,多分布在小陰唇的內側、大小陰唇之間的唇間溝、會陰和肛門。

假性濕疣

假性濕疣不是性傳播疾病。在陰唇內側可以看到有小米粒大小的淡紅色疹子,兩側對稱,分布均勻。

外陰腫瘤

女性外陰的良性腫瘤,如乳頭瘤、纖維瘤等,並不多見。它們是生長在大陰唇外側的單個腫瘤。

常見的惡性腫瘤是“外陰鱗狀上皮癌”。在外陰部能摸到硬結或腫物,常伴有疼痛或瘙癢,有的病人在外陰部位,還會長有經久不愈的潰瘍。

外陰白色病變

外陰白色病變,也稱為“慢性外陰營養不良”。

有一種外陰白色病變,一般發生在30~60歲的婦女,主要症狀是外陰奇癢難忍,抓破以後伴有局部疼痛。外陰皮膚增厚,顏色多為暗紅色或粉紅色中,夾雜有界限清晰的白色斑塊。

如果發現有外陰白斑,應當去詳細檢查治療。過去,曾經認為它可以癌變,所以主張早期切除。現在,雖然醫生們已經不主張早期切除,但是,還是要病人積極治療。

有白色病變的人,更要保持外陰部位的清潔幹燥,不要用肥皂或其他刺激性藥物清洗外陰,也不要用手去搔抓,不要吃辛辣的食物,衣服要寬大,不要穿不透氣的人造纖維內褲。

6.乳房自我檢查的方法

第一次檢查時,先仔細觀察兩側乳房的正常情況,以後再檢查時就可按這個標準進行對比。

具體方法

先站或坐在大鏡前,麵對鏡子對比觀察兩側乳房有無大小、形狀或輪廓不對稱,同時注意外形的細微變化及乳頭有無血性分泌物;然後平臥在床上自我觸摸乳房,即把被檢查一側上臂高舉過頭,背部墊上小枕頭或折疊好的被單,以使乳房移到胸壁前並平鋪於胸壁上;先用右手檢查左側乳房,手指並攏放平,用各指的掌麵觸摸,一般先由乳房內側開始,自下而上,隨後把左臂放下,再觸摸外上方、外下方及乳暈、腋窩部。

觸摸兩側乳房的感覺應是一樣的,如果發現一側乳房有異常,應與對側相同部位反複對比觸摸,尤其要注意乳房外上方有無腫塊、腺體增厚或其他改變,這裏較易發生腫瘤。一旦發現腫塊長得較快或質地上有變化,及時去醫院就診。

自我檢查

(1)自我檢查最好在月經後3~7天中進行。這時,乳腺最鬆軟,乳腺組織較薄,容易檢查出病變。

(2)檢查時不要用手抓捏乳房,這樣可避免將腺體誤認為腫塊。

(3)檢查時適度地壓摸乳房,有助於發現較深部的腫塊。

(4)檢查時如果塗上肥皂或潤滑油,可增加手指的靈敏度。

(5)除了每個月定期檢查外,平時也要多注意觀察乳房的外形、色澤,一般2~3天一次,臨睡前或洗浴後要對乳房進行觸摸檢查。

7.哪些人應做宮頸癌篩查

早婚早育、有流產史、性病史、擁有多名性伴侶的女性,都是宮頸癌的高發人群。有資料表明,有多個性伴侶的婦女患宮頸癌的危險性比隻有一個性伴侶者高2~3倍以上。

定期篩查可以幫助宮頸癌的早期發現和根除。基於近年來宮頸癌預防研究取得了三大突破性進展:

(1)確立了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是宮頸癌發生的病因。

(2)新發展的薄層液基細胞學和檢測HPVDNA的新技術(雜交捕獲試驗)顯著提高識別宮頸高度病變的敏感度,大大降低了假陰性,合理運用篩查方法可查出98%以上的早期病人。

(3)HPV預防性疫苗已獲準進行臨床驗證,正進行三期臨床試驗。目前,我國科學家正在進行宮頸癌快速篩查技術的研製,宮頸癌檢測即將被簡化成一片試紙,受測者幾分鍾之內就知道自己是否感染了HPV病毒。

8.如何走出健康體檢的“誤區”

自信年輕或身體好,定期體檢可查可不查

體檢就是幫助你找出身體的隱患,猶如汽車必須定期檢修保養一樣。尤其是30歲以後或是有家族病史者,或多或少會有一些疾病的危險因子潛伏著,加上不良的生活習慣和諸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日漸年輕化,有的人表麵上“健康”,自我感覺良好,而在他的體內潛伏的致病因素正在發展變化之中,待出現症狀再進行治療,常常延誤了時機,甚至危及生命。定期體檢還可以幫助你建立屬於自己身體健康狀況的“參考值”,從每年“參考值”的變化情況,了解自己身體健康的變化,作為自己健康的評判指標。

諱疾忌醫,害怕體檢

不要害怕體檢,應該是“怕病”才體檢,體檢防病而不致病。體檢能主動發現尚未感覺到的疾病和體內存在的“危險因子”,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從而達到早發現、早治療的預防保健作用。

注重醫療儀器檢查,輕視醫生的手診

隻相信儀器檢查,而輕視醫生的手診,會漏掉很多發現疾病的可能性,尤其是某些疾病通過醫生的手診對早期發現有特殊的意義,如外科醫生的肛門指診,對發現受檢者的直腸腫物極為重要。若受檢者確有病變,但因自動放棄這項檢查,失去及早發現腫物的機會,自然就失去了治療的最佳機會。

體檢後不重視複查,認為小毛病沒必要複查

有些職工在收到體檢結果後,覺得自己沒什麼大毛病,就不必做進一步檢查了,或認為工作挺忙,無暇去醫院,等等再說。

查體和看病不同,查體求的是全麵,大多隻是初步的檢查,有些疾病可能查不出,查出有毛病的,還不能據此確診,一些不起眼的小毛病,可能就是大病的征兆,而複查就是有針對性的進一步檢查,從而達到確診的目的,因此複查是很有必要的。

健康體檢時“抓大放小”

有部分患者在體檢時對身體的重要器官(如心、肺、肝、腎)的檢查非常重視,但忽視耳鼻喉科、眼科這樣的“小科”,往往隨意放棄檢查。

心肝肺等重要髒器要查,五官眼耳鼻喉也千萬不要漏檢。耳鼻喉科醫生憑著視診、觸診等方法,對耳朵、鼻腔、口腔、鼻咽腔、喉頭幾大部位做重要篩查,可以早期方法疾病的前兆,尤其是鼻咽癌,它早期可以沒有任何症狀,多數患者是在健康體檢中發現的。又如眼科的眼底檢查,眼底視網膜是全身唯一可用肉眼直接觀察到的末梢血管,其狀況對全身係統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的診斷及治療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