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教學中滲透科學世界觀教育的實踐探索
(1)課堂閱讀教學中,以名家名篇為載體,進行“科學世界觀”的滲透。
①學會用矛盾的觀點看待問題現代社會,學生容易一麵性地看待問題,他們的頭腦中“好”和“壞”是有明顯界限的,所以老師就應該引導學生認識到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兩麵性,不能凡事都是非此即彼的觀點。
在學習清代文學家沈複的短文《童趣》時,很明顯地肯定了要用樂觀的態度對待生活,努力去挖掘生活中的樂趣。比如:夏夜“留蚊於素帳中”,作者把四處亂飛,嗡嗡亂叫的蚊子想象成仙鶴在雲端飛舞,多麼樂觀;生活無聊之時,把“花台雜草”想象成茂盛的樹林,多麼大膽;幼年尋趣之時,把爭鬥的草蟲當成野獸爭鬥,多麼“放肆”。這些原本枯燥的事物經作者的合理想象,變得美好,這樣的生活態度是作者所倡導的。
分析完這部分內容之後,建議學生利用周末的時間讀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將這兩篇文章中作者的生活態度進行個人見解的闡釋,之後以《“童趣和“阿Q精神”》為題讓學生完成一篇周記。下麵我摘抄學生劄記中的一段文字:“我以前讀過《阿Q正傳》,一直以來對阿Q的那種自欺欺人的精神勝利法嗤之以鼻。阿Q打不過別人就說是兒子打老子等的表現,讓我一直將阿Q當作生活中的一塊笑料,甚至在反思自己身上有沒有犯過這些幼稚的錯誤。但在和沈複的生活態度進行對比後,我發現沈複的那些做法不也是精神勝利法的體現嗎?但為什麼絲毫沒有挖苦、諷刺之意?看來阿Q也可以成為我生活中的榜樣,在激烈競爭的今天,我也應該學會用精神勝利法來安慰自己,不能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一味地悲觀沮喪,沉淪於其間不可自拔,而應該學會調試自己的心情,隻要讓自己擺脫掉不愉快的心情,就可以了。”
看過學生的劄記,不難發現:學生能學會批判地對待問題,這是十分重要的科學世界觀的體現。作為教師,許多科學的觀念如何變我有為他有、大家有,實際並不困難。學生的認識水平是不可低估的,隻要是在我們能夠科學地理解和看待一個問題之後,給學生以適當地引導,他們一定會給老師一個滿意,甚至是驚喜的答案。
一位老師曾經對學生對待自己今後的人生態度進行過一次問卷調查,問卷及調查結果如下:
去國外旅遊時,總會買一些小禮物送給親朋好友,當你發現你看中的物品上印著“MADE IN CHINA”時,你會買嗎?
A、買
B、不一定
C、不買
選A的有4人,占9.5%;
選B的有3人,占7.1%;
選C的有35人,占83.4%
你在旅遊車上把錢包丟了,這是你兩側各坐著一位中國遊客和一位外國遊客,你覺得這件事是誰做的?
A、中國遊客
B、不確定
C、外國遊客
選A的有27人,占64.3%;
選B的有4人,占9.5%;
選C的有11人,占26.2%
你有過在學習階段到國外去完成某一階段學習任務的願望嗎?
A、沒有
B、沒想過
C、有
選A的有2人,占4.8%;
選B的有6人,占14.3%;
選C的有34人,占80.9%
通過這次調查,不難發現學生對國外的崇拜很盲目,他們不懂得國外的東西不全好,中國的東西不全壞,這是一對矛盾的綜合體。鑒於此,在學完《寓言四則》這一課後,我讓學生對其中的兩則中國寓言和兩則外國寓言進行對比,感受中西方思想的差異。學生不難發現:中國人在借助故事說明道理時十分含蓄、委婉,故事給人的啟示往往需要讀者仔細地分析之後才能悟出;而西方寓言在敘述故事時語言十分直白,而且會在故事的結尾點明寓意。這意味著什麼?中西方人在思想意識上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在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甚至是教育理論上有很大的差異,有很大的矛盾,但從根本上又是統一的。讓學生能夠用矛盾統一的觀點看待問題,這是科學世界觀的體現。
②學會用批判的觀點對待權威理論孟子說:“盡信書不如無書。”雖然課本選擇的都是名篇佳作,但不能否認有些文字有欠斟酌之處,或者與現在的社會要求相悖,所以要教會學生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意識。
在《論語十則》一文中孔子及其弟子給了我們許多有關學習方法、學習態度、思想修養的名言警句。不論是在學校做班幹部,還是今後走入社會,都應該讓別人了解你的工作思想,認同你的工作理念,這對做好一件事是十分重要的。的確,在現代社會,一味地盲從或迷信,一味地隻知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何談創新?何談發展?
③學會用發展的觀點衡量、評價自身學完王家新的《理想》後,讓學生暢談自己的理想,學生隻有認識到某一階段的美好,才能對此充滿期待,自然而然就會聯係到自身的發展,因此,正確的人生觀就在這樣的引導中得以培養。
(2)利用綜合實踐課,通過主題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培養他們科學的世界觀。語文的綜合性學習(附5次學生的調查報告)第一次實踐活動的主題:生活中的語文
調查對象:各種吸引人的菜名
①詩情畫意之菜名
投桃報李紅滿堂:這個菜其實是壽桃
群龍聚首賀萬事:一盤龍蝦
溫情團圓滿庭芳:這道菜是一盤湯圓中間放一圈紅棗,中間再叉上一束百合。
點評:第一種菜雖然是幾個壽桃,但這個名字卻別具風格,讓人有一種喜氣洋洋的感覺。第二種菜隻是幾隻龍蝦,但卻把它比喻成了一群聚在一起的龍,這讓我們很佩服出菜名人的想象力。第三種菜名一看就讓人有一種溫暖的感覺,一家人聚在一起吃著湯圓,多麼溫馨呀!這百合代表著家庭和和美美,多好的寓意呀!
②幽默搞笑之菜名
母子相會:就是雞肉炒雞蛋
豬八戒踢足球:一圈豬蹄裏麵放一個肉丸子
關公戰秦瓊:西紅柿炒雞蛋
火山下大雪:就是往涼拌西紅柿上灑上白糖
悄悄話:就是豬口條和豬耳朵
點評:第一個菜名取得很形象,雞和雞蛋是一對母子,相見了一定淚水汪汪。第二個菜名一聽就讓人想見見它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很吸引顧客,所以覺得它起得很好。第三個取得很有意思,把關公的紅臉比喻成了西紅柿;把秦瓊的黃臉比喻成了雞蛋,這樣西紅柿和雞蛋在一起就是關公戰秦瓊了。第四個菜名聽著很奇特,很能引起顧客對它的關注,所以這個菜名取得還是不錯的。第五個菜名取得也很形象,是豬口對著豬耳朵說悄悄話,雖然這道菜並沒有那麼好吃,但一看見這個菜名,就讓人對它印象深刻。
總結:如果把菜名起的十分優雅,那麼就可以讓人們對它食欲大增。菜名起的幽默可以加深人們對它的印象,對它的期望。可見,一個菜名對這道菜是多麼的重要,它真是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呀!
調查對象:英文翻譯成中文的各類企業名稱、商品名稱
較好
SINA(網站)新浪“新”字用得好,體現出了網站中有“新潮流”。
PHILIP(剔須刀)飛利浦菲利浦用字很好,體現出了刀的鋒利與飛一般的迅速。
PENTIUM(電腦處理器)奔騰處理器體現出了處理器的迅速。
中等
SPRITE飲料雪碧妖怪讓人感覺很清涼。最好能夠遵照一些英文意思翻譯。
NIKE(運動係列)耐克勝利女神體現出耐力。應體現出活力,而且能加上英文意思更好。
ADIDAS(背包)阿迪達斯非常順口應有創意
PIZZA HUT(西餐廳)必勝客比薩木屋順口,而且“客”字用得好。也許翻譯成“比薩木屋”更能吸引人。
較差
MR.PIZZA(西餐廳)比斯特比薩比薩先生沒有任何意義。應翻譯成比薩先生。
APPLE(電腦)蘋果蘋果沒有創意。應有一定創意
SNOOPY(卡通人物)史努比完全按照讀音翻譯。應翻譯得可愛一些。
總結:現今較好的英文翻譯成中文的各類企業名稱、商品名稱等,利用了諧音字,表現產品的優越性;一般的翻譯,還有一定缺陷,比如:沒創意,沒有根據英文翻譯等,但基本能夠引起消費者的注意力;較差的翻譯,有些是根本沒有任何意義,可能在吸引消費者的方麵就有些落後。
所以,給自己的企業、產品等起一個較好的名稱,能夠吸引消費者,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次實踐活動的主題:自然景觀給我的啟示
調查對象:薩哈拉大沙漠
步驟:
1、從網上或書上尋找資料
2、閱讀資料並寫感受
3、資料彙總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它西起大西洋,東到紅海邊,北沿阿特拉斯山脈,南抵蘇丹草原,麵積800多萬平方千米。“撒哈拉”在阿拉伯語裏是“空虛無物”的意思,被稱為“生命的墳墓”,但這裏貯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鐵、鈾、錳等,許多國家都在注視這塊荒涼的寶地。
遠古時代撒哈拉諸部落為了擴大自己的政治與經濟實力,無節製地燒木伐林,放養超過草原承載能力的牲畜,若幹世紀下來,森林銳減,草原幹曠,土地沙化,最後演變成為大沙漠。有人認為,是地質曆史大周期的轉折改變了撒哈拉的古氣候環境,年均降水量由300毫米左右突然降至僅50毫米,先是局部地區的沙漠化,然後節奏逐漸加快,沙漠不斷蠶食周邊的綠洲,最終將非洲的三分之一土地都吞沒了。
味著罕見的艱難,殘酷的生存威脅與隨時的毀滅,意味著無邊的荒寂、貧瘠的沙漠。因而,我們不能不說,能夠在沙漠中得以生存的都是頑強的生命,諸如沙棘、怪柳、仙人掌、光棍樹等等。然而,最令我感動的還是在沙漠裏生存一種很小很小的植物。它一生中沒有固定生處,亦無固定的死所,沙丘上的每一個腳印、沙坑、駝跡,都可能是它的臨時駐地。它追隨著太陽的走向,從日出開始,在大沙漠中不停地移動、奔波、跋涉到日落。因而,人們稱它為走日蘭。
也許它並沒有什麼神聖的目標,命運也注定了其畢生也走不到太陽的身邊,但是,它卻像負了什麼使命,矢誌不移,忠貞不渝,永遠向著光明前進,永遠也不停止自己追求的腳步,移來移去,卻仍是永遠廝守著這片荒涼的熱土……每當我記起那走日蘭,便想起了那些在大漠中奮鬥的石油工人、邊防戰士、航天試驗基地的人們;同時也想起了為綠化沙漠而在西北探索了一生的一位白發蒼蒼的林學院老師,正是他們在沙漠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
走日蘭,你雖然生長在大沙漠中,雖然在植物誌上我沒有找到你的名字,但你卻又是時時在我的身邊,你早已成為我心中的誇父。但願在你走過的地方也能夠生長一片片盛開著的燒天鄧林,把那些在沙漠中跋涉著的人生之旅輝映得更加絢麗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