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數學名人的趣味教學運用
1故事在數學教學中發揮的作用
教書育人是教師們每個老師必須遵循的一個重要準則,數學學習目標分為四個方麵:即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顯然,《數學課程標準》更加突出強調了素質教育。而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科教興國。以人為本。而思想品德是人的靈魂所在!隨著時代不斷變化,數學教育和德育教育都有了相應的發展。教師們有必要進一步討論數學教育中的德育“滲透”等問題。
然而數學課有它自身的特點,如果脫離數學本身的特點進行空乏的說教,不僅收不到育人的效果,還會大大地影響數學的教學質量。因此,教師們必須結合數學本身的特點,深入挖掘數學內容及其蘊涵的思想教育內容。實現證明通過具體內容進行思想教育是大有可能。
一、利用名人事跡對學生進行教育。
隨著時代不斷進步,數學也得到了更快的發展.數學教育的模式和方法也在不斷的改革和完善。俗話說: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因此,教師們隻有把數學教學與名人事跡和社會時事結合起來,學生就應該更清楚的認識到學好數學的意義所在.所以教師們可以利用名人事跡和社會時事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科學的教育,也相信數學老師們都已經認識到它的重要性。
例如:2002年王選院士獲得了國家科技最高獎,他的代表性成就就是“漢字激光照排係統”。1975年,國家開發漢字信息處理係統工程,對其中的子課題“漢字精密照排”,王選選擇了“數字存儲”方案。他說:“由於教師是數學係畢業,所以容易想到信息壓縮,即用輪廓描述和參數描述結合的方法描述字形,並於1976年設計的一套把漢字輪廓,快速複原成點陣的算法。”到20世紀80年代初期,他開發的技術已經處於國際先進水平。20世紀90年代初,原來用電子分色機需要三四個小時的工作,用他的技術隻需要20分鍾,甚至9分鍾。王選的成功具有很不尋常的意義,其中數學技術是關鍵的因素之一。
又如:2003年3月17日複旦大學名譽校長,著名的數學家蘇步青同誌逝世的消息傳遍了祖國各地。他的逝世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的普遍的關注。
在第2天的數學課中,教師非常沉重的告訴大家一個壞消息:“蘇步青同誌逝世了”。下麵有同學在問:“蘇步青是誰?”“蘇步青是教師國傑出的數學家,教育家”。“1914年,他到溫州中學讀書,1919年,畢業後在當時溫州中學校長洪彥遠的資助下,去日本留學,畢業以後,他懷著教育救國的信念毅然回國任教……”之後,許多學生在他們的周記中反映,這個故事對他們的教育意義太好了,並且表示自己也要努力讀書,學好數學。
二、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教師想這就是利用名人事跡和社會時事對學生的教育啟發作用。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用事實說話總是比較有說服力。更能夠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魅力所在,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許多的優秀的品質。
2名人名言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數學文化如果教師們把它打扮起來,數學就是一位光彩照人的科學女王。但是如果你僅僅把數學等於邏輯,等於枯燥的幾條公式,那麼這個美女就變成X光下麵的骷髏,就是X光的照片。教師們現在更多的看到的是X光照片,看不到數學科學女王的光彩照人的美容,教師們隻是看到她的骨骼。”讀後讓教師感受頗深。是啊,長久以來數學作為一門古老而又嚴謹的學科,在許多人的心目中,顯得既嚴肅又神秘,既重要又遙不可及,真是“想說愛你不容易”。然而筆者認為如果用優秀的文化之水去潤澤教師們的課堂,數學女王的光彩定會讓教師們著迷。
一、用名言構建數學氛圍,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國古代的教育家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說明了學習興趣的培養對於學生的學習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教學中教師常用一些名人的格言來創設數學文化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較好的效果。
比如:在學習《分數》之前,清晨教師來到班級中在板報的每日名言欄目中寫下了這樣一則名言:“一個人就好像一個分數,他的實際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對自己的估價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則分數的值就越小。”———托爾斯泰
第二節課是數學課,所以第一節課的下鈴聲剛響過,教師就匆忙來到教室。嗬,教室裏還真是熱鬧,教師見到孩子們紛紛圍在板報的周圍,有的在大聲地誦讀著這句名言;有的在若有所思地輕讀;也有的在紛紛議論,議論著這句話的意義,議論著分數的大小變化,議論著大文豪托爾斯泰……。看到孩子們陶醉在這種數學名言的文化氛圍中,看到數學文化的精氣在孩子們的身上湧動,教師的內心竊喜。
一人一旦發現並提出問題,也就產生了解決問題的欲望。在孩子們充滿好奇的問題裏,折射出的是他們對學習數學充滿了樂趣,而這種樂趣,正是他們喜愛數學,感受數學之美的源泉。
二、用數學名言引領人生的航向
可能大多數數學老師都曾羨慕過語文老師豐富的擁有:能與學生一起徜徉在文學的殿堂裏,欣賞感人的名篇,產生心靈的共鳴;能與學生漫步詩海,營造著激情飛揚的詩意境界,……。記得有一句著名的格言說數學就是科學的語言,它不僅用來寫科學,而且可以用來描寫人生。是啊,想一想古今中外有多少名人的人生格言,它們都是用很簡單的數字、符號、數學概念、式子等來表達的,而且是那麼深刻、絕妙。因些教師經常會帶領學生在欣賞名人數學格言的同時,根據所學知識讓學生自己來創編數學格言,引領他們走上正確的人生航向。
比如:在三年級的學生學完《分數》這節課之後。真對托爾斯泰的名言,在下一節課的課始,教師便拿出了十幾分鍾的時間和同學們根據分數的意義共同討論這句名言的含義。在討論中學生們進一步了解了分子、分母與分數大小的關係。之後教師又設計了讓學生也當一回名人,仿編一句分數格言。
欣賞著同學們的格言,教師不禁在心中呐喊誰說教師們的數學課堂沒有飛揚的詩意?誰說教師們的數學課堂不能成為文學的殿堂?無論是名人的格言還是是孩子氣的格言,不僅折射出了數學的理性之美,同時也折射出他們偉大的人生。在這種名言氛圍地熏陶下孩子們不僅了解了數學,應用了數學,熱愛上了數學,了解了名人,更提升了他們自身的文學素養。
數學格言在教師們的教室中總是依據教學進度不斷地更新,如教師國科學家王菊珍對待實驗失敗的一句格言:“幹下去還有50%成功的希望,不幹便是100%的失敗。”大發明家愛迪生在談天才時的一句格言:“天才=1%的靈感+99%的血汗。”教師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在談到學習與探索時一句格言:“在學習中要敢於做減法,就是減去前人已經解決的部分,看看還有那些問題沒有解決,需要教師們去探索解決。”散作家、哲學家培根的格言:“曆史使人聰明,詩歌使人機智,數學使人精細。”
當然了上榜的格言不僅有古往今來的名人,也有教師們班級的小名人。如:皇冠小學四年二班馬一涵的格言:“教師+數學=聰明”。皇冠小學四年級二班劉瀚升的格言:“在學習上教師們的進步用正號表示,退步就用負號表示。讓正號多於負號吧!”每每看到自己的數學名言上了榜,孩子臉上那種燦爛自信的笑容,讓教師仿佛看到不久的將來一批批中國式的托爾斯泰誕生了,他們在用那些數學格言來描繪自己的人生軌跡,他們對人生價值和對人類的貢獻將是無可限量的。
三、讓數學名言成為連接名人與凡人的紐帶
數學在數學家眼裏是詩、是歌、是畫,甚至是美麗的女皇,在他們的眼裏數學裏充滿了公式美、邏輯美、秩序美。因此數學家為數學而夢繞神牽,數學令他們癡迷陶醉。而現實生活中教師們的學生從邁進學校大門開始,每一天都要與數學課相伴,在數學題海中作戰,又有幾個人能體會到數學家們所說的數學之美呢?因此在實踐中教師經常會創造機會縮小學生與數學家之間的距離,讓他們接受數學家思想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