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和諧相處的技巧(下)
互相溝通的技巧
步入一個新的環境,由於每個同學來自不同的家庭,在思想觀念、價值標準、生活方式、生活習慣等方麵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在遇到實際問題時往往容易發生衝突,這時應該如何應對?
一、要學會包容
進入一個新的環境,要承認每個人的生活習慣和價值體係的差異,如果你和別人生活在一起,你就得連同他(她)的生活方式一起接受。如果別人的生活方式有礙於你的生活(如夜裏看電視影響你的休息,未經允許隨便動你的東西等),你需要委婉地提出意見,並適當地進行自我調整(如調整作息時間、調整公寓等)。
二、要有同理心
做到對人寬,對己嚴,切忌以我為中心。要學會尊重他人,在平時的生活中,做到三主動:即主動與同學打招呼、講話,主動幫助別人,主動去做一些公益性的工作。在幫助別人的時候,不要過於計較別人能不能、會不會報答你。
三、要講究處事技巧
在一個新的環境,要講究方法和技巧。比如,同公寓的人愛徹夜臥談,影響了大家的休息。直接提意見製止他們難以奏效,可以在適當的時候提出製定“寢室公約”,或者相應地調節自己的計劃,或推遲上床的時間,或聽聽英語磁帶。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給別人提意見一定不能當著眾人的麵,以免使對方難堪、丟麵子。
消除嫉妒的技巧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嫉妒已成為一種極端消極和狹隘的病態心理。難怪有人稱嫉妒是危害人際關係的毒瘤,影響交往成功的腐蝕劑。
莎士比亞曾形象地比喻道:“嫉妒是綠眼妖魔,誰做了它的俘虜,誰就要受愚弄。”
大凡嫉妒心強的人,總是擔心別人強過自己,而在這種負壓力的驅使下,便去貶低他人、誣陷他人,以得到心理的平衡。正如黑格爾所說:“有嫉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偉大事業,便盡量去低估他人的偉大,貶抑他人的偉大性使之與他本人相齊。”
一般來講,人的嫉妒心理,大多都未體現出來,隱藏的都比較深。而且,即使體現出嫉妒行為時,往往也進行得比較隱秘。所以,人的嫉妒現象往往都有一定的潛伏性和隱秘性。嫉妒既然是現代人際關係的一大心理障礙,那麼,我們就應積極消除這一現象,對嫉妒心理進行預防和控製。
一、要適應別人,適應自己
俗語道:十個指頭還不一般齊。因此,隻有在理解別人,把握自己的前提下,才能保持冷靜的頭腦,減少嫉妒心的滋長。
二、要有博大的胸懷和容人之量
同學們在學校應廣交人緣,要有博大的胸懷和容人之量。大凡嫉妒心強的人,社交區域都較小,視野也不開闊,這種人隻能做“井底之蛙”,不知天外有天。隻有投身於人際關係的海洋裏,才能逐漸鈍化自私、狹隘的嫉妒心理,增加容納他人、理解他人的能力。克服自卑的技巧
個人自卑感的形成,主要是社會環境長期影響的結果。例如,有的是因為自己常受挫折而受到過多的指責和懲罰造成的;有的是自己的成績長期得不到認可和讚許造成的;有的則是在家庭中遭到父母的長期訓斥或是教育不當、父母離異等原因造成的。
上述情況都容易使人產生一種失落感,從而形成自卑心理。因而,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改善教育方法,乃是消除自卑感,增強人們自強、自信的有效途徑。
我們應如何克服自卑感呢?
一、應該對自己有信心
一般來說,自卑者都是自己對自己沒有信心,認為自己這也不好,那也跟不上人,最後破罐子破摔,造成越來越嚴重的自卑心理。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隻要我們自己看得起自己,自己對自己有信心,就一定能幹出一番事業來。二、要從小事做起,注意成功的積累
一般來講,自卑常伴隨著失敗的感受,自信常伴隨著成功的體驗。要想消除自卑,樹立自信,必須要經曆一些成功的積累。隻有經曆了成功,哪怕是小小的成功,才能為克服自卑、樹立自信奠定基礎。
三、要消除羞怯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