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的日子
在戰爭開始不久,有一位名叫麥克列蘭的年輕將軍,帶著二十萬大炮和一部活動印刷機,衝進了維吉尼亞,攻擊南方聯軍。事後,他的活動印刷機印發出幾十次誇張的捷報,將他的勝利告知全國。
由於當時戰事才剛開始,人民恐慌而盼望著某個英雄出現,所以也就這個年輕軍官對自己的評估信以為真。在布爾河戰敗後,林肯請他來華盛頓,任命他為波多馬克軍區司令。
麥克列蘭畢業於西點軍校。他極愛騎馬,因為騎在馬上更使他像個統帥。
他的部下老遠看見他騎馬過來,便高聲喝彩,他便在馬上得意洋洋地模仿拿破侖揮手的樣子,為此贏得了“年輕的拿破侖”的美譽。
他的確有些拿破侖的才幹,一上任便開始重新組織和訓練軍隊,使得那些不知紀律為何物的士兵成為惟命是從的軍人。三個月過後,這些經過訓練的士兵便達十七萬人之多。每一個人都主張采取行動———除了麥克列蘭以外。林肯再三催促他進攻,但他不肯。他舉行閱兵並談論許多有關他行動的事,但說起來也不過是空談。
他一再地拖延,一再地找出各種理由來推拖,但當他被逼到不得不加以說明時,他總是怒氣衝衝甚至不加理會。任命麥克列蘭是希望他大權在握能更方便地行動,然而這些似乎隻是膨脹了他的自信心,使他驕傲得以至目中無人。他老早就看不起總統,認為他是個傻瓜,並常常背地裏稱他為“大猩猩”,他還稱內閣成員們為“幾隻我生平所見最笨的鵝”。
波多馬克河毫無戰事。林肯忍受不了這種寂靜,他迫切需要勝利來鼓舞士氣,激勵民心。因此,在一個寂靜的夜晚他找到西華德,帶著秘書約翰·海,前往麥克列蘭家,碰巧總司令去參加一個婚禮。等他夜晚十一點半回來的時候,發現了等候約一個鍾頭的總統一行人,他走過他們所在的房門口,愛理不理地徑直上了樓,一會仆人傳下話來,說他太累了,已上床就寢。這個年輕的總司令如此無禮,使西華德氣得發抖,林肯則平靜地離開了。第二天他說:“隻要麥克列蘭能打勝仗,我情願為他牽馬。”
一年過去了,麥克列蘭還是沒有行動的跡象,隻有操練士兵和舉行閱兵,並說大話。
全國為之嘩然,而林肯也為麥克列蘭遲遲不動的緣故,而受到各方的抨擊和責難。
“你的拖延要毀滅我們了。”林肯叫道,並正式下達進攻的命令。麥克列蘭事到如今必須采取行動,否則就要被逼辭職了,於是他連忙趕到哈潑渡口,命令他的部隊立刻出發。他計劃去攻打維吉尼亞,打算由乞沙比克和俄亥俄運河將船隻駛過來,用以架橋在波多馬克河的兩端。但是在最後一刻,整個計劃必須放棄,因為船隻比運河的閘門還寬了六英寸,根本無法通過。
當麥克列蘭將這個事情告訴林肯,並說浮橋尚未準備好的時候,那最有耐心、也最會容忍的總統終於發脾氣了,用他以前在印第安納州鄉下的俚語質問道:“見鬼了,為何還沒準備好呢?”
終於,這“年輕的拿破侖”在5月對他的士兵們做了一場重大的演說,正如以前的拿破侖一般,然後十二萬士兵便整裝出發了。
戰事已進行一年多。麥克列蘭曾誇口說他要立即解決整個戰事,並讓士兵們早點回家去種植玉米和小麥。
李將軍和斯登華爾·傑克遜很清楚他們所對付的是一個膽怯且從來不上戰場的麥克列蘭。
所以李將軍就讓他費三個月的工夫到達裏乞蒙。當麥克列蘭帶兵抵達城外時,士兵們似乎可以聽見教堂的鍾聲。
這位機智的李將軍之後便一連發動了幾次凶猛的攻擊,不但在七天內,就把他趕回兵艦上躲起來,且還使他損失了一萬五千名士兵。
麥克列蘭的兵力本來就比敵人多。他每次不會一下子把他所有的兵力用上,但他卻不斷地要求增兵。起初,他要求多加一萬,然後五萬,最後要十萬。他曉得,那是不應該的,而林肯也知道他曉得這一點,林肯告訴他,那種要求“簡直是荒唐”。
麥克列蘭的嶽父———任參謀長的馬細———說事到如今除了訂約投降外,別無他策了。聽到這話時,氣得漲紅了臉,就請人把馬細找來,便說道:“將軍,我聽說你曾說過‘投降’這個詞,隻要是與我們的軍隊有關的話,那是一個不該使用的詞。”
“在軍事行動上,”林肯感歎地說,“一個指揮者的智慧是多麼重要啊!”
因此,他多次都跪下禱告,祈求上帝賜給他一位羅伯特·李或約瑟·約翰斯頓或斯登華爾·傑克遜。
“傑克遜,”他說道,“是個勇敢、誠實的軍人。隻要我們有這一種人來統領北方軍隊,那麼國家就不致於如此多難了。”然而在整個聯邦軍隊中,到哪裏去找出另一位斯登華爾·傑克遜呢?沒有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