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愛因斯坦並沒有因為這個謎無法解開就輕易放棄。以後一連許多天,他的家人見他每天都拿著這個小小的羅盤,一次又一次重複地擺動、翻轉、思索、搖頭……就像入了魔似的。
後來,愛因斯坦表麵上好像已經放下了這個關於磁力的問題,他的家人以為他已從這個古怪的羅盤問題上擺脫出來了,忘記了它。其實,他根本就沒有放下更沒有忘記這個關於磁力的問題。甚至可以說,他的一生幾乎都在不斷地思索它以及與它有關的問題。
正是由於小小的羅盤裏麵那根按照一定規律行動的磁針,喚起了這位未來的科學巨匠的好奇心——探索事物的本質。這一點對科學而言是至關重要的。盡管愛因斯坦從兒童時代“羅盤經曆”中感受到的困惑與日後相對論的研究對象有一定的共同性,但是這種共同性畢竟有著本質上的差異:前者無非是一個孩子對自然現象的驚奇感;而後者則是對宇宙規律的無限探索。小愛因斯坦的確是一個早熟的、聰慧的孩子。當同齡的孩子們還在盲目地認可一切他們可感知的對象時,他卻能感受到一種無法看見的力量。而真正促使愛因斯坦對超感官世界發生濃厚興趣的是數學。
中學二年級時,雅客布叔叔告訴愛因斯坦:代數是一門有趣的科學,解代數題就好像一場狩獵活動。就是要捕獲的獵物,無論它如何深藏不露,獵人也有辦法通過各種已知的條件和線索,一步一步將它搜尋出來。
愛因斯坦很快迷上了這門有趣的狩獵遊戲。他經常撇開常用的方法,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找到更簡便、更新奇的途徑,把獵物更快地捕捉到手。
雅客布叔叔還經常拿出一些更奇妙、更難解的題目來試圖難倒他。每逢愛因斯坦經過深思苦想終於把狡猾的獵物尋找出來的時候,他都會感到一種莫大的快樂。
愛因斯坦升入三年級,快要開始學習幾何學這門新課了。雅客布叔叔又拿起幾何課本對他說:“比起代數來,幾何是一門更高智慧的學問,是一種對人的智力的更大考驗。”
雅客布叔叔隨手扯過來一張稿紙,在紙上刷刷幾筆,畫下了一個直角三角形,然後在三角形的三個頂角上標上了A、B、C三個字母。他問愛因斯坦:“你仔細看看,這個直角三角形的三條邊相互之間有什麼關係?”愛因斯坦看了半天,覺得這三條邊好像差不多長,看不出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雅客布叔叔又在那張紙上寫下了一個公式,然後他對愛因斯坦說:“這個公式的意思就是說:直角三角形的兩個直角邊的平方和,等於斜邊的平方。”愛因斯坦對這個三角形看來看去,覺得對這個公式有些懷疑。這三條邊明明差不多長嘛,怎麼會有這樣的關係呢?他又用手指當尺,在圖上量來量去。
雅客布叔叔笑著說:“孩子,不用這麼去量了。這個公式對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適用,無論它們的形狀、大小如何變化,這三條邊的關係都不會變。這個公式已經經過了嚴密的證明,是絕對不會錯的。這就是幾何學上有名的畢達哥拉斯定理,也正是這本教科書裏的定理之一。畢達哥拉斯是生活在2000多年前古希臘的一位大數學家,這個定理是他第一個證明出來的。孩子,既然2000多年前的古人都能證明這個定理,你為什麼不也試一試呢?”
叔叔的這個建議大大激發了他的好奇心和好勝心,他果真決心要來試一試。
愛因斯坦真的來證明畢達哥拉斯定理了。一連幾個星期,他完全沉浸在這個他過去從未接觸過的幾何學迷宮之中。最後,他終於看出了:對直角三角形的三條邊的關係起主要作用的是其中的一個銳角。他自己做了一些合理的假設,到底把這個定理證明出來了。
當他把自己的證明拿給雅客布叔叔看時,雅客布叔叔喜出望外,他從來沒有想到過,這個12歲的孩子會真的把著名的畢達哥拉斯定理獨立地證明出來。
幾天以後,雅客布叔叔把自己珍藏了多年的《歐幾裏德平麵幾何學》送給了愛因斯坦。
雅客布叔叔告訴愛因斯坦,這是平麵幾何學的創始人、古希臘的大數學家歐幾裏德寫的第一本平麵幾何學書,這是一本人類的智慧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