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自一導”教學實驗模式探索(1 / 2)

“三自一導”教學實驗模式探索

一、實驗課題的提出

“三自一導”是主體參與型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是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的深入和發展。“三自一導”即在教師的主導下,讓學生自己讀書、自己質疑、自己求索。實施“三自一導”教學方法的目的就在於充分調動學習主體——學生的積極性,引導他們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地學習,培養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學會求知,學會做人。

二、實驗基本內容

“三自一導”教學的讀是基礎,疑是深入,求是升華。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我們認識到,要讓學生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地學習,必須做到:

(一)學生自己讀書

目的在於引導學生通過自己讀書,把握新課的大體知識結構和基本的知識點。我們的做法分三步:第一步,導入,即導入新課,啟迪學生思維。其方法大體有:由複習舊課導入,架起通向新知識的橋梁;創設情境導入,如通過趣事逸聞、成語故事、詩詞歌曲等,把學生引入獲取新知識的憤悱狀態;製造懸念,即由問題導入,激起學生求知欲望;開門見山,直接引導學生讀書,探索新知,等等。第二步,提示,學生讀書前,教師應提示本課的主要內容或讀書的基本要求,給學生以思維的支撐點,以聚焦集思,不致使學生大海撈針。也就是說,讓學生圍繞幾個主要問題去讀書思考,以免分散精力,偏離教學目標。第三步,讀議。學生在讀書的基礎上,按照教師的要求,或初步擬出本課的學習提綱,或思索教師提出的問題,達到基本把握本課主要內容或基本知識點的目的。讀,有粗讀、精讀之分。粗讀,是開始第一遍讀,目的是了解大體的內容,建立初步印象。精讀,是對重點、難點的反複品味,反複琢磨。精讀又分為通讀、分節讀。通讀以整體推進,分節讀以分節、分段或分題推進。此外,還有學生自己默讀,或讓同學領讀,或分角色讀,或齊聲讀。自己默讀是學生自個兒鑽研,領讀是喚起同學注意,分角色讀是造成思維的氛圍,齊讀則是共同探索的目標或成果(即結論)。古人雲: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來也會吟。學生隻有通過反複讀,才能為質疑、求索奠定基礎。

(二)學生自己質疑

目的在於引導學生找難點,找疑點,找關節點,交流信息,敞開思想。學生能不能提問,會不會提問,是檢驗學生學習深度和思維廣度的重要標誌,是達到懂、信、用的必經階段,也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途徑。引導學生自己質疑的途徑有:①在預習中質疑,即初讀時學生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或作為自己的攻關目標,或在討論中提出,作為集體研究的問題;②在討論中質疑,即同學們在討論某個問題時相互質疑,以追求問題的真諦;③在教師講課中質疑,即聽了老師講解,還有哪些不理解,哪些還不能服人;④在練習中質疑,即讓學生在練習中碰釘子,對解題思路甚至答案質疑。

學生自己質疑,往往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學生提不出問題,有待教師引導學生向深度、廣度去思考。通常的方法有:①拋磚引玉,即由老師提出一個挑戰性問題,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思考與質疑,比如抓住關鍵性的話或者關鍵性結論追問“為什麼”,進而引發學生質疑。我們在講“勞動力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時,一開始先讓學生讀書。學生似乎一目了然,提不出問題,但當我們提問“如何理解勞動力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和再生產勞動力商品所需要的生活資料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時,學生茅塞頓開,討論時立即提出:“生產和再生產勞動力是什麼含義?”“為什麼要轉化為生活資料來決定?”同時,對後麵的內容,如“勞動力的使用價值是價值的源泉”、“勞動力成為商品是資本主義的特有現象”等都提出了質疑。②旁敲側擊,把學生的思路引向廣度質疑。如學習了“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後,引導學生聯係現實,談談有什麼疑惑,或者想不通的地方。學生很容易聯想到社會主義工資也不是工人全部勞動的報酬,那它與資本主義工資有什麼區別?既然資本主義工資本質上體現了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關係,為什麼人們還要競相進入工廠、企業?③借題發揮,即通過一些具體的事例,或者通過迷惑度較高的多向思維練習,讓學生在碰了釘子中質疑。④巧布迷陣,即由老師或學生針對某一知識,聯係實際,列舉若幹似是而非的事例,形成一個迷陣,讓學生質疑、甄別;或以析錯設疑的方式,以觀點或材料辨析,布下迷陣,誘使學生質疑,等等。總之,當學生提不出問題時,老師要想方設法引導學生深入鑽研教材,抓住教學中可能出現的難點、疑點,啟迪他們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