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思想政治課“大視角思維教學”
一、“大視角思維教學研究”的提出及其目的
90年代的思想政治課改革無論是在教材、教法還是在考試方麵,均取得了毋容置疑的進展。但在一些教師的課堂教學中仍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是教學視角窄、短、淺,我們把它稱為“小視角思維教學”。其表征是: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注重近期目標、局部目標,忽視長遠、整體目標;在教學重心上,著眼點在少數有望升學的學生,忽視全體學生的共同提高;在傳授知識重知識點內涵講授,忽視知識體係的建構;在能力培養上,重機械記憶,忽視理解應用。在處理小課堂與大課堂的關係時,重45分鍾小課堂教學,忽視社會大課堂;在教學手段上重傳統手段的利用,輕現代化手段的引進,在教學評價上評學不評教,評分不評人等。在這種教學運行機製下的課堂教育,學生認知偏頗,理論脫離實際,言行不一。這與現代素質教育的要求是相悖的。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現狀要求教育工作者擺脫小視角思維教學的舊式軌道,實行小課堂、大視角思維教學,用現代思維理論和大教育觀指導課堂教育改革,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構建一種與新教材相適應,與現行考試改革相吻合,與大社會、大經濟、大科學、大教育合拍的素質教育課堂教學模式,以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實效性。
二、“大視角思維教學”的特征
所謂大視角思維教學,從宏觀角度說,就是從我國社會發展需要和中學教學實際出發,依據鄧小平“三個麵向”的思想開展群眾性課堂教學改革的實驗。從微觀角度說,它是相對於小視角思維教學而言,指的是在大教育觀的指導下,以現代思維理論為基礎,以大社會為教學背景,以“五求”為教學的基本形式,以互引互探為動力,以促進知、信、行協調發展,培養健康人格,發展理想人格為目標,致力於思想政治課教學整體效應的一種教學思想和教學進行機製。它具有以下特征:
1、拓寬視野:小課堂,大目標
小課堂,大目標。指的是思想政治課麵向教育對象的整體素質的提高,促進健康、理想人格的發展。它包括三層含義:①教學應麵向全體學生,而不是少數學生;②教學的直接作用應是提高教育對象的知識、能力、覺悟等方麵的整體素質,而不是某一方麵的素質;③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員健康人格的發展,不讓中學生的人格扭曲。
它追求教學目標的整體性。在確定課程方向目標時,把思想政治課課程目標、德育目標、教育目標視為橫向係統目標整體。在確定思想政治課的階段目標時,它把課時目標、單元目標、學科目標視為縱向係列目標整體,將課程階段目標分解為單元目標,課時目標通過課時教學、單元教學逐步實現階段目標;在實施教學中,將知識、能力、覺悟三目標視為目標要素整體,在傳授知識中發展能力,提高覺悟;在提高覺悟,發展能力的過程中增長知識。它追求教學的整體效應。①教學過程的整體效應。大視角思維教學以“五求”(“事中求理”、“點中求體”、“析中求真”、“貫中求和”、“活中求深”)為依托,“五求”雖各有側重,但是一個緊密聯係的有機統一體。②教學目標到位效應。思想政治課有其總目標、總任務,但落實到每一節具體教學又有具體目標、具體任務、具體目標、具體任務服從、服務於總目標、總任務。通過教學使學生在知識、能力、覺悟三方麵都得到發展。③學生在知識、能力、覺悟提高的基礎上,才具有科學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特殊能力。隻有既具有一般能力,又具有特殊能力的青年學生,才能適應二十一世紀形勢發展和市場經濟競爭的需要。④教與學的主導與主體互相促進的效應。教與學的雙邊活動,隻有調動教與學兩個積極性,才能取得思想政治課的最佳效應。
它實施教與學的立體評價。這一要求與教學目標整體性、教學整體效應伴隨而生的。①評價內容立體化。既評價教又評價學:既評知識又評能力、覺悟;既評智力因素的開發又評非智力因素的開發;既評教學設計又評教學實施及效果。②評價手段立體化。實行主觀評價與客觀評價相結合、分數評價與評語評價相結合。
2、拓寬內容:小課堂,大知識
小課堂,大知識。即把小課堂傳授的書本知識自覺納入人類知識的係統之中。一是將零散、孤立的知識係統化、網絡化、深化。二是將靜態的書本知識與動態的新知識相融合,使之活化。三是政治學科能力層次化、過程化。“事中求理”,側重培養學生識記、理解能力,“點中求體”,側重培養歸納和演繹能力,“析中求真”,側重訓練判斷分析能力;“貫中求用”,側重訓練綜合應用能力;“活中求深”,側重培養創新設計能力。
3、拓寬空間:小課堂,大社會
小課堂,大社會。即把有限時空條件下的小課堂教學活動置於無限發展的大社會背景之中,麵對社會現實教學。一是教者根據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目標和任務,有針對性地選擇與教學內容相一致的社會事實材料(曆史的、現實的)、新的理論觀點引進課堂,以豐富教材的理論知識,讓大課堂與小課堂相映照。二是調整教學結構,適度拓寬教學空間。思想政治課教學係統由政治理性認知課和政治實踐活動課兩部分組成,這樣小課堂教學向大社會延伸。
4、拓寬途徑:小課堂,大結合
小課堂,大結合。即在四十五分鍾的課堂教學中運用多種手段,開辟多種渠道,使用多種方法,協調各種關係,讓小課堂教學處於最佳狀態。①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化教育手段相結合。②政治學科知識與其他學科相關知識的滲透與融合。③政治課程教育與現代家庭教育的有效結合。
簡言之,大視角思維教學的主體思維是在大視野中施教求知,在施教求知中拓寬視野,逐步發展個性,健全人格。它是大教育觀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具體體現,是素質教育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具體實踐,是現代思維理論在思想政治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是立體教學。
三、“大視角思維教學”的原則與實施
1、大視角思維教育應確立的幾個主要原則
①“兩全性”原則。“兩全性”原則,即麵向全體學生的知識、能力、覺悟的和諧全麵發展。這是大視角思維教學所要實現的根本目的,是黨和國家對青少年施以素質教育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具體實踐。大視角思維教學把“兩全性”作為自己的一條主導原則。
②主體性原則。大視角思維教學,注重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使其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學習,喚發主體意識,健全人格。實現主體發展,健全主體人格是大視角思維教學的終極目標,同時也是所有課堂改革的主旨。
③整體性原則。大視角思維教學是政治學科的整體性改革實驗,要取得最佳效應,需要把它納入整體協同優化運行軌道。其中既指政治課教學的四大因素(學生、政治教材、教師、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協同優化,也指思想政治課教學係統與各科教學、現代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協同優化。就教學係統內部而言,不僅需要教師對實現大視角教學有良好的願望,而且需要教師對教學方法和相應手段的改革,對教材進行科學處理,同時需要學生的整體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