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地區中學思想政治課改革(2 / 3)

各冊教材在對學生進行基本觀點教育的同時,還向學生提出行為要求,引導學生做到知行統一。《公民》結合守法護法教育,要求學生自覺守法;《社會發展簡史》結合勞動創造了人和人類社會的教育,要求學生要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常識》和《政治常識》結合民主教育,要求學生要克服極端民主化傾向;《科學人生觀》結合戀愛觀、婚姻觀教育,要求學生不要早戀,等等。這些行為,要求幫助學生樹立了正確的思想觀點,促進了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形成。

教材鮮明的思想教育性,促進了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進和加強。在實驗過程中,我們要求各學校緊密圍繞政治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各年級學生的特點,編製不同層次的教育要點,製定好德育大綱。班主任、團隊幹部要配合政治課教學,開展各種教育活動。東北師大附中結合“審美情趣”的教學,召開了“美在我心中”的主題班會,前郭二中團委結合“熱愛祖國”的教學,召開了“祖國利益高於一切”的講演會;吉林一中結合理想教育,召開“青春在這裏閃光”的團會。這樣的活動,各年級每學期都進行三、四次,使政治課教學與班主任工作、團隊工作緊密結合,大大地加強了班主任和團隊工作的計劃性和針對性,形成了教育合力網絡,收到了較好的教育效果。不少學校的劣跡生有明顯的轉變,校風發生顯著變化,學生的精神麵貌也有較大的改觀。扶餘市三岔河一中,幾年來,共有86名學生向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已有兩名學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學校的領導和老師們反映,這套教材,促進了學校思想教育工作走向科學化、係列化的軌道,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好教材”。

(二)培養了學生實踐能力

實踐性是新編教材的突出特點。它不僅體現在教材內容、教育活動的安排上,也體現在教材對實踐活動的要求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上。遼源市十四中的一位教師說:“‘公民’課一方麵要求學生用所學的知識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和社會現象。另一方麵,還要求用所學的知識去指導自己的言行,做到身體力行,言行一致。”華北師大附中一位同學說:“《科學人生觀》不僅理論闡述得充分,而且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教材列舉了很多現實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特別是我們身邊的實例,有說服力。這樣的教材我們歡迎。”我地區實驗中學的一位同學說:“《經濟常識》內容新,所舉例證及所附參考資料,皆緊密聯係當今國內的改革和國內外形勢,使我們能夠了解社會,參與社會生活,具有很強的實踐指導意義。”現代的中學生,生活在科學技術發達、國際交往頻繁的信息時代,生活在改革、開放的社會環境中,他們渴望在實踐中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而實驗教材正適應了他們的要求,為他們參加實踐活動創造了條件。

東北師大附中在講企業管理時,組織學生到第一汽車製造廠、長春拖拉機廠、長春百貨大樓、長春長白山商場、長春天池飯店等單位進行了調查。學生親眼看到這些單位由於抓了企業管理,使企業增強了活力,提高了經濟效益。這不僅提高了他們對科學管理的重要意義的認識,而且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政治課的積極性。有的學生當即表示將來要做一個企業管理家,還有的學生即興做了“假如我是廠長”、“假如我是經理”的演講。

由於實驗教材本身具有實踐性,因此,任課教師都很喜歡這套教材。正如有的老師所說:“盡管對教材生疏,盡管要花費很多時間去組織學生參觀、調查、訪問,但我們還是願意使用新教材,因為它緊緊抓住了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有針對性、有實踐性,學生愛學,真正起到了思想政治課的作用。”還有的老師說:“盡管新教材還有不足之處,但是我們相信這套教材一定會在實踐中逐步完善。”

實驗教材具有突出的實踐性,更表現在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上。各實驗學校根據教材要求,把開展教育實踐活動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

教材的實踐性,促使學生自發地組織起來,利用假期進行調查研究活動。東北師大附中的學生,利用寒假到雙陽縣鹿鄉鎮鹿鄉村調查農、工、商發展情況,到九台市調查城鎮市場和鄉鎮企業情況,調查後,向長春市領導遞交了一份有關城鎮建設的建議書。參觀、調查、訪問活動,打開了學校和社會之間的“圍牆”。學生們反映說:“新教材為我們參加實踐活動創造了條件,使我們加深了對書本知識的理解,提高了我們的實踐能力。”

(三)增強了時代氣息

這套教材,符合我國國情,體現了時代精神,在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

首先,教材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適應時代需要的新知識。《公民》中關於現代社會公民應該具備時間觀念、效率觀念、獻身精神等內容;《社會發展簡史》中關於電子計算機和機器人等新興技術對社會發展的作用,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動力等內容;《經濟常識》中關於經濟管理、生活消費及指導等內容,以及貫穿在各冊教材中的公民意識、競爭意識、民主意識、商品經濟意識等,都充滿著時代氣息,與我國的經濟建設、民主政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緊密相連。師生們普遍反映,學習這套教材,獲得了大量新知識,這些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聯係,給人以“大悟”的感覺。有的同學說:“我過去總想,發展個體經濟、私營經濟,會衝擊社會主義公有製經濟,因此,我們不應該允許它們存在。通過學習《經濟常識》使我知道,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在我國經濟中所占的比重很小,是社會主義公有製經濟必要的、有益的補充,所以,我們要在加強管理的條件下,允許並鼓勵它們發展。”

其次,教材充分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社會發展簡史》關於社會主義經濟、文化、政治建設的發展,我國改革的成效等內容;《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常識》關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政治常識》關於完善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製度,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等內容,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師生們反映,學習這套教材,對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實際情況和發展方向,有了初步認識,堅定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很多學生說:學習政治課,使我們“加深了對改革的理解”、“解除了對改革的疑慮”。有的學生說:“改革開放為什麼是正確的?因為它解放了生產力,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解決了人民的溫飽問題,堅持和深入改革,我們就會逐漸富強起來,走向小康。”

第三,教材充分反映了當代國際社會經濟、政治發展的新情況。《社會發展簡史》中關於資本主義生產關係部分地適應生產力的觀點;《經濟常識》中關於發展對外經濟關係,實行對外開放的觀點;《政治常識》中關於當代國際政治新格局、和平與發展等內容,能夠幫助學生全麵認識當代國際社會的經濟、政治狀況,使他們開闊了視野,看到了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增強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有的同學說:“學習了‘經濟常識’,使我們了解了我國和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狀況,增強了信心。我國經濟的發展,現在雖然落後於發達國家,但是,我們中華民族既然在古代能走在世界前列,那麼,在現代也一定會躋身於發達國家行列。我們要努力學習,為祖國的騰飛做貢獻。”還有的同學說:“當今世界的經濟正處在開放的時代,誰都應該,也必須加入競爭的洪流中去,我國的經濟落後於發達國家,這是事實,但是,我們決不漠然處之,我們要奮起直追,迎接挑戰。”

(四)實驗教材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自學能力

在實驗這套教材的過程中,師生普遍感到教材在內容、體係、語言風格各方麵,都注重遵循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教材具有較強的可接受性。

1、由於教材力圖根據學生的認識特點安排教學內容,深淺適度,難易得當,因此易於被學生掌握。通過實驗,師生普遍反映,新教材雖然知識點增多了,知識麵拓寬了,但是難度降低了,這就為學生很好地把握教材內容,培養自學能力創造了條件。我們曾在高一進行了一次抽樣調查,結果表明,學生通過自學,約有60~70%的內容能基本掌握。從初中二年級學生的知識水平、接受能力出發,我們刪減了《社會發展簡史》原教材中一些較難理解的內容,如三次社會大分工、城鄉對立、腦體對立體現階級對立等。大多數學生都能輕鬆地或比較輕鬆地掌握規定的教學內容,個別學生經過努力也基本能掌握教材內容。使用新教材以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明顯提高,考試中死記硬背的現象有了很大改變。例如:我們在前郭縣四中初一年級的一個55人的班級調查發現,新教材發下後,馬上瀏覽一遍的有40人,占72、7%,講第一課之後瀏覽一遍的有10人,占18、1%,隨講課隨讀的有5人,占9%;對新教材很感興趣的有35人,較有興趣的有16人,認為一般的隻有4人。學生反映,新教材讀起來琅琅上口,語言意境優美,用詞生動活潑,在接受知識的同時,受到美的陶冶。

2、教材在寫法上遵循了由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規律。教材形象、生動、具體,通俗易懂,富有啟發性。新編教材在闡述具體觀點時,不是簡單地灌輸現成的結論、抽象的概念,而是用豐富而生動的事實引出和論證有關的觀點,力圖把抽象的理論具體化、形象化,以便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如初一《公民》從學生年齡特征和認識規律出發,寓理論於大量的、豐富的事例中,避免了空洞的說教。又如高二《經濟常識》沒有大段論述經濟理論,而是從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經濟現象去透視其背後的經濟規律。一個高二的學生在學習了《經濟常識》後,深有感觸地說:“教材將深奧的經濟理論用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現象和事實來說明,既看得見,又摸得著,使我們感到自然親切,好象身邊發生的事情,是身邊的學問,學政治課不再是一種負擔了。”一個高一學生談到自己的學習體會時說:“教材從我們經常見到的,但十分朦朧的現象和事物入手,引導我們去認識其中所包含著的人生哲理,真是入情入理,通俗易懂。”這些都證明實驗教材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便於學生自學,促進了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