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地區中學思想政治課改革
我地區於1985年底接受國家教委下達的中學思想政治課改革實驗任務,隨即組成改革領導小組與教材編寫組。我地區先後承擔了大綱的製定和修改及各科教材的編寫工作,依據大綱於1986年6月,編寫出教材初稿,1986年秋按照國家教委布置,首先在7所中學(完中2所、獨立高中3所、初中2所)的140個教學班,9100多名學生中進行試教。取得初步成效後,1987年秋,擴大到51所中學,1365個教學班,33175名學生。1988年秋,在試教成功的基礎上,又在全區中學的初一、初二、高一、高三四個年級推廣使用。從1989年秋季開始,我地區各個年級全部使用了新教材。改革實驗結果表明,改革中學思想政治課的方向是正確的,大綱和教材是基本適用的,中學思想政治課的改革是必要的。
一、實驗步驟
(一)組建一個好的編寫隊伍是搞好改革實驗的關鍵
接受國家教委改革中學思想政治課的實驗任務後,我們抓的第一件事,就是著手組建一個符合改革要求的編寫隊伍。在選擇編寫人員上,我們確定了一個結合、一個為主的原則。一個結合是領導、專家和教學、教研人員結合。編寫隊伍分工負責,領導主要掌握改革方向,組織和領導隊伍;專家主要從理論上把關;教學、教研人員具體負責編寫。一個為主是以第一線的教師為主體。這樣的編寫班子,有利於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保證編寫的教材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
為提高編寫人員對改革必要性的認識,把握編寫方向,我們多次組織編寫人員,深入學習中共中央《關於改革學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論課程教學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和有關領導同誌的講話,在充分提高認識的基礎上,又組織編寫人員到工廠、農村、機關、學校多次進行社會調查,為編寫教材做好理論和實踐的準備。
(二)確定實驗學校
確定好實驗學校是搞好實驗不可缺少的條件。根據“麵既不過寬,又具有代表性”的原則和我地區的具體情況,1986年秋,我地區首批確定的實驗學校有7所,其中教學條件比較好、教師水平較高、學生素質比較好的省重點中學3所,這3所學校是東北師大附中、省實驗中學、吉林市一中;條件一般、學生素質較差的普通中學4所,這4所學校是遼源市十四中;扶餘三岔河一中、九台四中、前郭二中。為使實驗具有可行性,1987年秋,我們又在前郭全縣(農村中學占絕大多數)的所有初中進行了實驗。上述實驗學校基本上代表了我地區各級各類中學的實際情況,選樣比較科學、合理。
(三)培訓教師
培訓教師、提高教師素質是教材改革實驗的根本保證。改革實驗一開始,我們首先製定了三年培訓規劃。三年中,我們分期分批,對現有政治教師普遍培訓一次。培訓的內容著重在兩個方麵:一方麵,幫助教師提高對思想政治課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明確自己在改革中的任務和責任,從而提高他們的責任感、事業心。激發他們積極投身到改革中來。另一方麵,幫助教師熟悉和掌握新教材,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教學質量。三年來,由省教材編寫組主辦培訓班共5期,參加者1000多人。培訓的方法主要是:①思想動員。學習中共中央《通知》和中央有關領導講話。提高教師參加改革的自覺性。②集體備課。由編者作中心發言,編者與教師共同研究切磋,既幫助教師熟悉和掌握教材、備好課,又利於發現問題進一步修改教材。③召開研討會。研討會是深入備課的一種好形式,通過磋商、經驗介紹、聽課、觀看錄像等形式,相互學習,共同提高。④攝製輔導錄像片、巡回講課。為盡快使教師適應新教材,我們請我地區電化教育館攝製了一套初一、初二實驗教材的輔導錄像片。對於邊遠、落後地區,我們還派編者做巡回輔導,通過上述多種多樣的培訓方式,對提高教師的認識水平和業務素質起到較好作用,經培訓的教師基本上能夠勝任實驗教材的教學。
(四)改革課堂教學
中共中央《通知》指出:不僅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而且對教學方法也要進行改革。
教學方法不改革,再好的教學內容也難以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幾年來,我們抓了以下幾個方麵的工作。
1、幫助教師轉變教學思想
政治課改為思想政治課後,教學任務轉變了,教師的教學思想也必須跟著轉變。新教材的突出特點在於它的思想性和實踐性,從內容到形式都要求針對學生的思想實際,如果教學思想不轉變,教師還固守舊的觀念,單純傳授知識,勢必達不到教學目的和要求。為了轉變教師的教學思想,我們狠抓學習,每次培訓都把學習中共中央有關教育改革的文件和領導的有關講話、介紹改革的形勢和任務作為培訓班的學習內容,同時還請教學思想端正的教師言傳身教。實踐證明,教師教育思想不轉變,教材內容無論怎樣改都將無濟於事。因此,實驗學校的教師在總結教學經驗時,都深有體會地說,不轉變舊觀念,是教不好新教材的。
2、幫助教師改變教學方法,變“封閉式”教學為“開放式”教學
為了實現這一目的,我們除了狠抓教學思想轉變外,還采取經驗介紹和典型示範的辦法加以引導。幾年來,我們多次組織示範課、公開課。各實驗學校還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使實驗學校一改舊觀,由死氣沉沉變為生動活潑。東北師大附中高二(4)班,學習《經濟常識》一年來,開展實踐活動4次,寫調查報告100多篇,小論文100多篇,結合調查搞了6次討論。學生對這樣的教學活動非常喜歡。實踐證明,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激發了學生學習政治課的熱情,使學生學到了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不同程度地解決了學生的思想問題,提高了他們的認識。
3、改革考試方法
思想政治課如何考試,如何評定成績,涉及到政治課教學改革的方向。舊的考試方法如不改革,將嚴重地束縛教學改革。在實驗過程中,我地區各實驗學校對考試方法都進行了大膽改革。歸納起來,主要有下麵幾種形式:
——平時成績和期中、期末成績相結合。這種考試方法有利於改變平時不好好學習,到期末突擊複習的狀況。平時成績包括上課發言,寫小論文,測驗等。
——課內和課外相結合。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和學雷鋒做好事都與考核掛鉤,以利於考查學生理論聯係實際的情況。
——開卷與閉卷相結合。這種考試方法既能考查學生平時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又能考查他們學用結合情況,以及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年評定與知識考核相結合。這種考核辦法,有利於促進學生思想覺悟的提高,加強平時修養,體現中學思想政治課的要求,效果比較顯著。
鑒於各實驗學校的經驗,我們省從1987年開始,在初中升高中的考核中,推行了操行評定(量化為20分)與知識考核相結合的辦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五)注意信息反饋,不斷完善新教材
教材是否具有可行性,隻能由實驗的效果來驗證。及時了解實驗的情況,並根據這些情況不斷修改教材,是提高教材質量的重要環節。為了使試教情況及時反饋上來,我們采用了以下措施:①製定實驗報告。要求每位任教老師每上完一節課都要按照報告表的要求填寫。以學校為單位每月彙總一次。實驗報告要求試教老師對教材從思想內容、觀點,直至標點符號等提出修改意見。②編者深入學校、班級,通過聽課、問卷調查和開座談會等方式廣泛征求各方麵意見。幾年來,編者聽課達200多節,開座談會40多次,問卷調查2萬多人次。③借培訓教師之機,調查基層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商討,提出具體修改意見。在培訓期間,我們共收到各種意見上百條,被直接采納的就有十幾條。經過修改使教材更加通俗易懂,化難為易。④親自試教。我地區編書組的主要成員有2/5既是編者又是教者,他們及時把自己的教學實踐情況反饋上來,為修改教材提供了直接的依據。
二、實驗效果
實踐表明,新教材對學生思想覺悟、實踐能力的提高,對中學思想政治課的改革,對政治課教師教學思想的轉變與業務水平、教學能力的提高,對學校政治思想工作的改進和加強,都起到了較好的作用。具體地說,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麵。
(一)加強了思想教育
加強思想教育是新編教材的鮮明特點,也是這次政治課改革的核心。各冊教材根據中學生的不同年齡特征,都不同程度地加強了針對性,深化了思想教育。“公民”課中公民的權利義務統一的觀點;“社會發展簡史”中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動力的觀點;“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常識”中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觀點,“科學人生觀”中關於人生的價值在於貢獻的觀點;“經濟常識”中關於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的觀點,“政治常識”中關於社會主義民主是最高類型的民主的觀點等等,通過教學,很多學生能夠運用這些基本觀點,分析和解答自己所關心的重大問題。吉林市一中一名學生寫到:“人生價值在於貢獻這一觀點,改變了我‘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信條,將使我終身受益。”師生們普遍反映,學習這套教材“對當前形勢和改革的認識更加深刻,更加全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