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潔衛生防治倉庫害蟲一般需要潮濕、溫暖和肮髒的生活環境,尤其喜歡在孔、洞、縫隙、角落和不通風透光的地方生存,因而防治害蟲主要針對常溫庫房。清潔衛生防治能造成不利於倉庫害蟲生存的環境條件,可以阻撓、隔離倉蟲的活動和抑製其生命力,使害蟲無法生存、繁殖而死亡。清潔衛生防治不僅有防蟲、治蟲的作用,而且對抑製微生物活動也有積極的作用。
清潔衛生防治的內容主要有:①應將倉庫內外及四周的垃圾、雜草、蜘蛛網、汙水等髒物徹底清掃幹淨;②倉庫內一切用具及器材均應經常清理消毒,保持幹淨;③倉庫內裂縫、孔隙及大小洞穴等殘破地方要采用剔刮、嵌縫、粉刷等工作來消除害蟲棲息場所;④為了不使害蟲有漏網的機會,應在清潔後對整個倉庫和用具進行化學消毒,以彌補清潔工作的不足,徹底消滅害蟲。
(2)化學藥劑防治利用有毒的化學藥劑破壞害蟲正常的生理機能或造成不利於害蟲生長繁殖的條件,從而使害蟲停止活動或致死的方法稱化學藥劑防治。此法具有高效、快速、經濟等優點,但使用不當,往往會影響貯存產品和工作人員的安全。因此,此法隻能作為害蟲綜合防治中的一項技術措施,結合低溫貯藏、密封包裝等措施,防蟲效果會更好。
化學防治所用藥劑種類較多,現將常用的幾種藥劑使用方法介紹如下:
①熏蒸劑:利用易於揮發藥劑的蒸氣,通過害蟲的呼吸係統或由體壁的膜質透入蟲體,使害蟲迅速中毒死亡的化學藥劑稱為熏蒸劑。主要熏蒸劑有磷化鋁、磷化鋅、氯化苦、溴甲烷等。由於成本和倉庫密閉性能等的原因,氯化苦主要用於國家糧庫貯藏期較長的原糧;溴甲烷則主要用於檢疫性的貨船和港口;而一般倉庫熏蒸殺蟲主要使用磷化鋁。
磷化鋁片劑每片重約3g,能產生磷化氫氣體約1g。磷化鋁片劑用藥量為3~6g/m3, 磷化鋁粉劑用藥量為2~4g/m3。投藥方法是在垛與垛之間的地麵上,先墊好大約15cm見方的塑料布或鐵皮板,將藥撒在其上即可;也可將藥片用布袋分裝放置於庫中。投藥後庫房一般密閉3~5d,即可達到殺蟲效果,然後通風5~7d排除磷化氫有害氣體。
磷化氫為劇毒氣體,很易引起人體中毒,使用時要特別注意安全。磷化鋁一經暴露在空氣中就會分解產生磷化氫,因此開罐取藥前必須戴好防毒麵具,切勿大意。為防止藥劑發生自燃,必須做到分散投藥,每個投藥點的藥劑不得過於集中,每個投放點的片劑不超過100g,片劑之間不能重疊。粉劑應均勻薄攤,厚度不超過0.5cm。藥物不能遇水,也不能投放在潮濕的地方或器材上,否則也會自燃。
②防護劑:利用液體或固體狀態的藥劑,通過胃毒或觸殺使倉庫害蟲致死的藥劑為防護劑。主要的防護劑有敵敵畏、防蟲磷和辛硫磷等。一般倉貯糧食的防蟲多采用如下辦法:
a.空倉滅蟲:可用敵敵畏等藥劑進行噴霧,即用80%乳油加水100~200倍,用噴霧器噴灑,密閉倉庫3d,然後通風24h,一般用藥100~200mg/m3。也可用懸掛法,即將浸有敵敵畏原油的布條或紙條均勻地懸掛在繩子上,任其揮發滅蟲。
b.實倉滅蟲:可用防蟲磷拌糧法進行。防蟲磷原名馬拉硫磷,隻是為了避免這種優質的馬拉硫磷同純度低的農用馬拉硫磷相混淆而特意改名的。防蟲磷處理原糧,不至於造成農藥汙染,也不會影響糧食的品質。它對倉庫害蟲的毒性很高,但對人體毒性很低,而且藥劑在糧食加工、淘洗、蒸煮過程中容易被清除掉,故在成品糧、米飯和麵包中殘留甚微。一般用30kgmg甚至低於此劑量的防蟲磷處理稻穀和小麥,隻要嚴密封閉糧堆,就可使糧食保持10個月以上無害蟲發生。
防蟲磷的使用方法有:①載體拌藥法:即將防蟲磷負載在其它物體表麵(如稻殼),然後把載體均勻拌入糧堆內,操作方式可在糧食表層、分層或全倉糧堆內均勻分布。②噴霧法:即將已稀釋的藥液用噴霧器分若幹次直接噴在糧食上,操作方式同載體拌藥法。③配合應用法:即拌藥處理和毒氣熏蒸混合使用,操作方式有三種:第一種是先噴藥後熏蒸,即糧食入庫後先用防蟲磷載體法處理表層糧食,經過一段時間後,再用磷化鋁或磷化鈣熏蒸;第二種是先熏蒸後噴(拌)藥,即糧食入庫後先用磷化鋁熏蒸,翌年春季再用防蟲磷處理表層糧食;第三種是噴(拌)藥、熏蒸同時進行,即糧食入庫後,隨即施用防蟲磷與熏蒸劑,防蟲磷以載體法或噴(拌)法處理表層糧食,磷化鋁或磷化鈣采用包埋法熏蒸。
3.滅鼠
消滅老鼠對庫房安全與衛生具有重要意義。老鼠破壞庫房的隔熱結構,汙染食品,傳播疾病,被老鼠咬破電線而引起庫房火災的情況也時有報道。鼠類可以由周圍環境潛入庫房,也可與食品一同入庫。因此,必須設法使庫房周圍地區沒有老鼠。在接收物品時,應該仔細檢查,特別是帶有外包裝的食品,更應仔細檢查,以免把老鼠帶入庫房。
目前,冷庫內滅鼠方法有機械捕鼠、化學藥物滅鼠和CO2滅鼠三種。一般用機械捕鼠器來捕捉庫內的老鼠效果不太理想。而用化學藥物毒死老鼠效果雖好,但因所用化學藥物都有毒,故使用時一定要特別慎重。最理想的是用CO2來滅鼠,不但無毒害之慮,而且效果顯著。做法是將鋼瓶內的CO2通入庫房內,如果庫房密封性好,不論庫房處於何種溫度,用濃度為500g/m3的CO2在24h內即可達到滅鼠的目的。同時CO2也有滅菌的作用,庫內溫度和食品的堆放都不需改變,省時省力。
(三)O3處理
O3是一種強氧化劑,也是一種優良的消毒劑,一般由專用的裝置對空氣進行電離而獲得。O3很不穩定,易分解產生原子氧,而這種原子氧具有比普通O2大得多的氧化能力。新鮮食品經O3處理後,表麵的微生物在O3的作用下發生強烈的氧化,使細胞膜破壞而休克甚至死亡,達到滅菌、減少腐爛的效果。O3還可直接作用於害蟲有機體,通過氣門或體壁進入有機體後,可直接殺傷組織中活細胞。另外,O3還能氧化新鮮果蔬釋放出來的乙烯氣體,使貯藏環境中的乙烯濃度降低,減輕乙烯對園藝產品的不利作用。此外,O3還能抑製細胞內氧化酶的活力,阻礙糖代謝的正常進行,使產品內總的新陳代謝水平有所下降,綜合地起到延長新鮮食品貯藏期的目的。由於用O3處理技術費用較低,操作方便,無化學藥劑殘留,比較安全,且具有殺蟲、抑菌和保鮮的作用,所以目前在農產品的貯藏保鮮方麵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李長國等(1995)實驗證明,利用O3發生器在糧倉空間產生3~30mg/m3的O3,輔以短時間吸出式機械通風,可以有效地控製小麥堆內害蟲種群的發展,並逐步消退至無“活口”,達到“無蟲”糧倉。張小敏等(1999)報道,用O3對倉庫消毒,對細菌和真菌殺滅率分別為87.71%和89.07%,優於用過氧乙酸熏蒸消毒;用O3對貯存鮮雞蛋冷庫消毒。還有許多蔬菜和水果用O3處理保鮮,都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一般O3處理可與普通倉庫、機械冷庫或塑料大帳貯藏等結合使用。處理方法一般是定期開啟O3發生器,保持一定時間的密封後通風即可。O3處理效果好壞的關鍵是控製貯藏環境中O3的濃度水平,濃度低效果不明顯,過高則會對貯藏產品造成傷害。
O3的防腐作用與溫度和相對濕度也有關係,溫度高,O3分解快,處理效果較差;而當環境溫度低於10℃時,防腐效果明顯增強。O3處理時適宜的相對濕度為90%~95%。
(四)定期抽檢
在貯藏過程中,貯藏食品會受溫度、濕度、水分及其它因素的影響,可能出現發熱、黴變、蟲害孳生等情況。為了減少貯藏過程中的損失,保障食品的品質和質量,貯藏中除了要密切觀測貯藏環境的溫度和濕度外,還需要定期地抽樣檢查產品的質量,以便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
例如糧食在儲藏期間,安全糧要每季度檢測1~2次,半安全糧要每月至少檢測1次;危險糧要根據情況隨時檢測。糧食水分變化與安全儲藏有密切關係,因此糧食儲藏期間要按規定定點扡取糧食樣品,進行水分的測定。局部水分的檢查應作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對於糧堆表麵以下10~30cm、下層離倉底10cm處及靠近牆四周的垂直麵等容易吸濕、結露或糧溫不正常上升的部位,要進行重點取樣檢查。如果有糧顆粒表麵濕潤、硬度與散落不正常現象時,應立即取樣化驗。糧食儲藏期間水分分層顯著的時間,大多在春暖和秋涼的季節轉換時間,在這兩個時期以及高溫季節應特別注意檢查分層點的水分,每月測定一次,其它時期每季度測定一至二次。
桶裝油品或池儲油的檢查項目一般為溫度、水分、雜質、酸價、色澤和氣味等。檢查時間一般在夏季每半月檢查一次,春秋季每月檢查一次,冬季每季度檢查一次,如果油腳多、水分高、酸價大應適當增加檢查次數。
四、食品出庫
食品出庫必須依據貨主開的調撥通知單,在任何情況下,倉庫都不得擅自動用、變相動用或外借貨主的庫存食品。調撥通知單的格式不盡相同,不論采用何種形式,都必須是符合財務製度要求的、有法律效力的憑證,堅決杜絕憑信譽或無正式手續的發貨。
(一)出庫要求
食品出庫要做到“三不三核五檢查”。“三不”即未接單據不登賬,未經審單不備貨,未經複核不出庫。“三核”即在發貨時,要核實憑證、核對實物、核對賬卡。“五檢查”即對單據和實物要進行品名檢查、規格檢查、包裝檢查、件數檢查、重量檢查。具體地說,食品出庫要求嚴格執行各項規章製度,提高服務質量,使用戶滿意,包括對儲存食品的品種、規格等方麵的要求。積極與貨主聯係業務,為用戶提貨創造各種便利條件,杜絕差錯事故出現。
(二)出庫形式
(1)送貨倉庫根據貨主單位預先送來的食品調撥通知單,通過發貨作業,把應發食品交由運輸部門送達收貨單位,這種發貨形式就是通常所說的送貨製。
(2)自提由收貨人或其代理人持食品調撥通知單直接到庫提取,倉庫憑單發貨,這種發貨形式就是通常說的提貨製。
(3)過戶過戶是一種就地劃撥的形式,即食品未出庫,但是所有權已從原存貨戶轉移到新存貨戶。倉庫必須根據原存貨單位開出的正式過戶憑證,才予以辦理過戶手續。
(4)取樣貨主單位出於對食品質量檢驗、樣品陳列等的需要,到倉庫提取貨樣。倉庫也必須根據正式取樣憑證才發給樣品,並做好賬務記錄。
(5)轉倉貨主單位為了業務方便或改變儲存條件,需要將某批庫存食品從甲庫轉移到乙庫,這就是轉倉的發貨形式,倉庫必須根據貨主單位開出的正式轉倉單,才予以辦理轉倉手續。
(三)出庫程序
食品出庫程序包括:核單→複核→包裝→點交→登賬→清理等過程。出庫采用何種方式,主要取決於收貨人。
(1)核單備料發貨食品必須有正式的出庫憑證,嚴禁無單或白條發貨。保管員接到出庫憑證後,應仔細核對,這就是出庫業務的核單(驗單)工作。首先要審核出庫憑證的真實性,其次核對食品的品名、型號、規格、單價、數量、收貨單位、到站、銀行賬號,再次審核出庫憑證的有效期等。如果屬於自提食品,還需要檢查有無財務部門準許發貨的簽單。
(2)複核為防止差錯,備料後應立即進行複核。出庫的複核形式主要有專職複核、交叉複核和環環複核三種。除此之外,在發貨作業的各道環節上,都貫穿著複核工作。例如理貨員核對單貨、門衛憑票放行、保管會計核對賬單(票)等。這些分散的複核形式,起到分頭把關的作用,都十分有助於提高倉庫發貨業務的工作質量。複核的主要內容包括:品種數量是否準確、食品質量是否完好、配套是否齊全、技術證書是否齊備、外觀質量和包裝是否完好等。複核後保管員和複核員應在食品“調撥通知單”上簽字。
(3)包裝出庫的貨物如果沒有符合運輸方式所要求的包裝,應該進行包裝。根據食品特點,選用適宜的包裝材料,其重量和尺寸應便於裝卸和搬運。出庫食品的包裝要求幹燥、牢固,如有破損、潮濕、捆紮鬆散等不能保障食品運輸途中安全的,應負責加固整理,做到破包破箱不出門。此外,若包裝容器的外包裝上有水濕、油跡、汙損,均不許出庫。另外包裝中嚴禁將互相影響或互相抵觸的食品混合包裝。包裝後要寫明收貨單位、到站、發貨號、本批總件數、發貨單位等。
(4)點交食品經複核後,如果是本單位內部取貨,則將食品的單據當麵點交給提貨人,辦清交接手續;如係送貨或將食品調出本單位辦理托運的,則與送貨人員或運輸部門辦理交接手續,當麵將食品點清。交清後,提貨人員應在出庫憑證上簽字並蓋章。
(5)登賬點交後,保管員應在出庫單上填寫實發數、發貨日期等內容,並簽名。然後將出庫單連同有關證件資料及時交給貨主,以便貨主辦理貨款結算。保管員把留存的一聯出庫憑證交給實物明細賬登記人員做賬。
(6)現場和檔案的清理現場清理包括清理庫存食品、庫房、場地、設備及工具等。檔案清理是指對收發、保養、盈虧數量和垛位安排等情況進行分析。
在整個出庫業務過程中,複核和點交是兩個最為關鍵的環節。複核是防止差錯的重要和必不可少的措施,而點交則是劃清倉庫和提貨方兩者責任的必要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