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品流通的概念和形式食品流通是指食品作為商品,從生產者手中所經過的以貨幣為媒介的交換過程。食品流通包括流通機構、流通路線、流通信息和流通技術。食品流通的環節和路線因產品和市場不同而有差異。食品的流通過程是商品價值和使用價值替換的統一,也是食品商品價值與商品實體流通的統一。食品從生產領域到消費領域是由價值運動和使用價值運動組成的。使用價值運動稱物流,價值運動稱商流。因此,食品的流通形式主要有物流形式和商流形式。
(一)物流形式
食品物流是食品流通過程中通過運輸、轉運、貯藏、分級和包裝等活動,借助各種運輸工具使商品實體發生空間的轉移。它的形式也多種多樣,如肩挑、手提、車運、船運和機運等。選擇什麼運輸工具,必須根據食品的特性、運輸數量、目標市場、交易時間等來定。
(二)商流形式
食品商流是通過買賣活動而發生的食品價值形成的變化和所有權的轉移,主要在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起銜接作用,使產需雙方達到各自目的。食品一般要經過以下幾個主要環節才能完成整個流通過程,到達消費者手中。
1.批發市場
批發市場是食品流通的樞紐。批發商有供銷公司、各種聯合體或個人,他們一方麵從生產者手中批量購進食品,另一方麵又向零售商或另一批發商銷售食品,其經營的食品數量大、品種多,是食品流通的大動脈。
2.零售商
零售商是指直接將食品出售給消費者的個人或部門,在時間、地點、服務項目等方麵零售商都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
3.拍賣市場
這是流行於一些市場經濟比較成熟的歐美和中東國家的農產品和食品批發的主要環節。拍賣市場製定了統一的質量標準,拍賣樣品進行展示後,公開顯示拍賣資料(例如食品的品種、規格、數量、產地等),由買主出價,經過幾番競價後成交,成交後立即打印交易傳票,交易過程公開透明。我國也已建立了專業拍賣市場。
4.自采銷售
主要流行於北美和西歐,由於北美和西歐每個勞動力經營的農場麵積大、機械化程度高、勞動力貴,而有些農產品(如草莓、葡萄等水果)的采收機械化比較困難,采收成本高,一些農場主就用自采銷售的牌子來招攬顧客。我國一些城市居民周末或節假日到園藝場采摘新鮮園藝產品,同時又觀賞了田園風光。
5.連鎖商店
若幹零售商或超市組成的一個供貨公司,直接從農民或生產聯合體進貨,實現“聯購聯銷,風險共擔”,減少了中間環節和成本,提高了競爭力。
6.期貨市場
這是農產品市場交易的一種創新,期貨市場的交易隻是合同,所以每天都是“買空賣空”,其好處是套期保值,分擔風險。
7.網上貿易
互聯網上有各種各樣的食品(特別是農產品和果蔬產品)及其經營者、貿易組織和拍賣市場。消費者或中間商可以在這裏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食品,並進行買賣交易。二、食品流通過程及內容
研究食品流通常以流向、流速和流量等指標來反映流通過程的實際狀況。
食品流向指流通中食品的空間轉移方向,即食品的物流方向。食品的流向受多種因素和條件的影響和製約,如食品生產發展水平與布局情況、價格和消費水平高低及其變化、消費習慣、現行食品流通的管理體製等。合理流向是食品運輸的必要條件,同時也是價值及時實現和迅速轉讓其使用價值的要求。
流速是食品在流通中停留的時間。流通時間短則流速快,反之則流速慢。流通時間由售賣時間和購買時間構成。售賣時間主要包括食品運往市場的時間和待售時間;購買時間是食品購買階段所需時間。食品的流通時間受許多因素的製約,如食品的供求狀況、市場容量、產銷距離、交通運輸條件、運輸產品的保護等。同時還取決於食品的種類、特性和生產流通計劃等。
流量是指處於商品流通過程中的食品數量。流通中的商品全部處於運動狀態,而流量本身又由流向所區分,每一流向上的流量又受流速影響。
食品流通過程中的流向、流速和流量因各種因素的製約而呈現不同的運動狀況。食品流通過程要求做到貨暢其流。其標誌是:流向合理;借以經濟、及時、準確、安全的運輸手段,實現食品由產地區域性向消費廣泛性的轉移,減少中間環節,不使食品流通中的任何中間環節發生沉滯;食品在銷售中順利快捷,不壓庫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