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麵包的保藏麵包是以麵粉、酵母、水和其它輔料調製成麵團,經發酵、烘烤後製成的一種方便食品。
(一)麵包的包裝
新鮮麵包的保質期很短,在貯存過程中很容易發生澱粉結晶失水引起的老化變硬、外皮變硬、掉渣,細菌引起的麵包瓤發黏和黴菌引起的麵包皮黴變等品質劣變現象。因此,麵包包裝的要求主要是保持水分、防止老化、防止細菌和黴菌等微生物的侵染以及防塵。
麵包心部的平衡濕度約為90%,因而很容易散失水分而變硬。麵包皮的平衡濕度較低,在潮濕條件下容易吸潮而變濕潤。因此,麵包的裹包材料應具有中等的防潮性能。如果包裝材料的水蒸氣透過率太低,將促進黴菌的生長,而且麵包皮會發軟。反之,如果包裝材料的透濕率太高,則麵包很容易發幹而變質。此外,麵包的裹包材料成本要低,常用的包裝材料有蠟紙、玻璃紙和塑料薄膜等。
麵包在貯藏和運輸中最顯著的變化就是“老化”。麵包老化後口味變劣,組織變硬,易掉渣,香味消失,口感粗糙,其消化吸收率降低。因此,有的發達國家規定麵包出爐後僅供應2d,之後便減價30%~50%銷售。日本許多麵包廠采用提前兩天預約的辦法,或者是前店後廠的經營方式,以保證消費者吃到新鮮的麵包。
(二)麵包的貯存管理
麵包必須貯存在專用倉庫內,倉庫要幹燥和通風,不得與有毒、有害、有異味、易揮發、易腐蝕、水分含量較高的物品同處貯存。麵包老化與溫度有直接關係,-7~20℃是麵包老化速度最快的老化帶,麵包出爐後應盡量不通過這個溫度區。其中,1℃老化最快;貯存溫度在20℃以上,老化進行得緩慢;30℃時老化速度曲線幾乎成一直線,非常緩慢;溫度降到-7℃時,水分開始凍結,老化急劇減慢。-20℃~-18℃時,水分有80%凍結,在這種條件下可長時間防止老化。另外,高溫處理也是延緩麵包老化的措施之一,在一定溫度範圍內,溫度越高,麵包的延伸性越大,強度越低,麵包越柔軟。已經老化的麵包,當重新加熱至50℃以上時,可以恢複到新鮮柔軟狀態。
麵包中因添加了糖、鹽,故其凍結溫度為-8~-3℃。要使麵包中80%的水分凍結成穩定狀態,至少要在-18℃條件下貯藏。
工業化生產中可將麵包貯存在20℃以上。當然,-18℃以下凍藏也可減輕麵包的老化,但此條件不易滿足,而且食用也不方便。家庭貯藏時,不應將麵包放入冰箱冷藏間,因為冷藏間的溫度通常在2~5℃,恰好是老化速度最快的溫度。另外,麵包最好不要長期存放。
運輸麵包時必須使用符合衛生要求的專用工具、容器,運輸時應碼放整齊,不得擠壓,並且要避免日曬、雨淋,不得與有毒、有害、有異味或影響產品質量的物品混裝運輸。
二、餅幹的保藏
餅幹是以穀類的麵粉、油脂、食糖等為主要原料,添加適量的輔料,經調粉、成型、烘烤等工藝製成的食品。餅幹的含水量很低(≤6.5%),屬於幹製食品,具有很好的保藏性。餅幹有許多種類,有的含糖量高,有的含脂肪高,有的含有香精,有的含夾心巧克力或果醬、奶油等。
(一)餅幹的包裝
餅幹的包裝容器和材料應符合相應的衛生標準和有關規定。餅幹包裝目的一是防止運輸過程中破碎;二是防止被微生物汙染而變質;三是防止酸敗、吸濕或脫水以及“走油”等。餅幹的包裝形式根據市場的要求,包裝的材料、容器、包裝量等有多種多樣。例如,餅幹的銷售包裝有100g、250g、500g和1000g等;長途運輸多采用10~20kg的大包裝。為了保證產品質量,包裝箱內都采用瀝青紙作內襯紙,紙箱的外部用塑料膠帶紮緊。
(二)餅幹的貯存管理
餅幹雖是一種耐貯藏的食品,但也必須考慮貯藏條件。餅幹適宜的貯藏條件是低溫、幹燥、空氣流通、環境整潔,並有防塵、防蠅、防蟲、防鼠等設施。不得與有毒、有害、有異味、易揮發、易腐蝕的物品同處貯存。產品不應與有特殊氣味、含水分超過10%、易變質、易腐敗、易生蟲的物品存放在一起。產品應放置在墊板上,且離牆10cm以上,每個堆位應保持一定距離,堆放高度以不倒塌、不壓壞外包裝及產品為限。庫溫應在20℃左右,如果溫度再低,更有利於餅幹的貯藏。庫房濕度不超過70%~75%。
運輸工具必須幹燥、清潔,符合食品衛生要求,並且具有防曬、防雨措施。運輸時不應將盛有餅幹的容器側放、倒放、受重壓;不應與有毒、有害、有異味的物品混運。
裝卸時應小心輕放,嚴禁拋、摔、踢等不良方式。運輸產品時應避免日曬、雨淋,不得與有毒、有害、有異味或影響產品質量的物品混裝運輸。
符合上述貯存條件時,聽裝餅幹的最短保質期為6個月,複合材料袋裝的最短保質期為3個月,單層材料袋裝(包括紙箱內襯墊塑料層)的最短保質期為2個月(GB 7100—2003《餅幹衛生標準》)。
三、糕點的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