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解家人心情:愛心家庭心理學17(1 / 3)

奇奇的家庭沒太多的講究,母親去世得早,奇奇跟著爺爺、父親和哥哥一起生活,而新的家庭裏有一個事事都要講規矩的婆婆。就連吃飯洗臉這樣的小事情,奇奇和婆婆都有很大的不同,奇奇家裏隻有兩個盆,一個洗臉的盆,是全家共用,另一個盆用來洗腳,也是全家共用,根本就不用去記哪個是誰的盆子。嫁給老公後,洗腳的盆子每人一個,不許用錯了,吃飯的碗每人一個,也不許用錯,對這些瑣碎的事,奇奇一樣也記不住。這不,婆婆這次摔碗就是因為這個。那個聲音傳過來,非常刺耳!

奇奇不禁想到自己剛上班的時候,一個月隻有170塊錢,她買了一條皮帶送給公公,公公用眼角掃了兩眼什麼也沒有說;第二個月的工資又給我婆婆買了一件真絲襯衣,她說顏色不好,掛進了衣櫃裏。奇奇不敢說什麼,她很自卑,因此也很敏感,最多的是不開心。

更讓人費解的是,在外人看來奇奇根本就不是這家的人。那次,有人來找公公,恰好隻有奇奇在家,那人問:“你是他家的保姆吧?”奇奇笑了笑,沒有解釋,心裏真是矛盾極了,想想或許不該嫁過來。

後來奇奇在書中讀到,從心理學角度分析,豪門之家講究排場和體麵,普通家出身的兒媳婦到了豪門之家往往會體會到家庭的冷漠,這是因為他們不會將這些喜好那麼輕易地流露出來,而更多的體會到的冷漠其實也是由生活習慣造成的。

奇奇想了想,確實是這樣的,她和這個家庭的矛盾最多的就是彼此的生活習慣不同。如此一想,奇奇心裏也舒服多了。

恰在這個時候奇奇懷孕了,在孩子生下來不到兩個小時裏,奇奇就陷入了長時間的昏迷,等奇奇醒來的時候,她的身邊圍滿了醫生護士,還有跪在奇奇麵前哭泣的老公,以及流著淚的婆婆。這個時候她才知道,婆婆一直都是不分白天黑夜地守在自己的身邊,當自己從死亡邊緣回來後,已經失去了行動的能力,甚至於連端碗的力氣都沒有了,是婆婆每天照顧自己吃飯和背著自己上廁所,幫著自己擦洗。婆婆照顧了奇奇的一切。那個時候奇奇想,就是自己的母親還活著,大概也不會超過婆婆對自己的好。

逐漸地,奇奇想清楚了很多道理。雖然自己和丈夫的家庭背景相差很遠,但是這個家的人對她並不是有意地不好,隻是他們的生活習慣不同而已,他們是對事不對人的。因為他們確實真心地將自己當成了家庭中的一分子來疼愛的,所以也當成了家庭中的一分子來嚴格要求,使自己看起來更像一家人而已。而自己的種種猜想,無非是自己的自卑和敏感造成的。

當奇奇意識到這裏後,奇奇突然感覺和婆婆的相處並不是那麼困難,而且她們的關係也一天天融洽起來。之後,奇奇開始學習寫作,開始在全國各類期刊雜誌上投稿,隨著發表作品的增多,奇奇的自信與日俱增,漸漸地,奇奇把所有的熱情都投入到寫作當中,決心成為一名作家。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其實影視片中那些刁難的豪門婆婆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常見,而我們經常感覺到的冷漠和對自己的挑剔,無非是婆婆的一種潛在標準而已。比如賈靜雯的婆婆無非是希望賈靜雯有個高等學曆而已,挑剔歸挑剔,最終不還是接納了嗎?還記得小時候媽媽會誇鄰居家的女兒漂亮嗎!其實媽媽還是會悄悄地跟你說,你比鄰居家的女兒更漂亮。這是大多數豪門婆婆普遍存在的心理,讓你明白:我對你不是百分百滿意,但是我希望你能有所改變,成為我心目中標準的那個兒媳婦。

中國姑娘眼裏的外國婆婆

跨國婚姻中出現的問題很多,從語言的不通到生活習慣的不同,再到和婆婆相處的風俗不同等等,真的是能讓你一籌莫展!

白梅嫁給了日本小夥子,一開始剛到日本的時候,白梅感覺挺新鮮的,一切都覺得很好。因為白梅比較能幹,而且還有日本女孩少有的和長輩之間相處的能力和耐性,對此婆婆和兒媳婦都暗自高興,覺得自己很幸運。白梅也為自己高興,一下子越過了國際障礙。

但後來白梅有了孩子,才發現國際文化差異給自己帶來的還有很多的不理解以及和婆婆之間的矛盾。

白梅的孩子是在中國出生的,自己的父親寧願煮飯洗衣,母親也忙著幫白梅帶孩子,在父母雙方的精心照料下,不出一個月,一家三口都長得白白胖胖。白梅每天也開心無比。

可是很快地回到了日本,情況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出三天,白梅就發現了很多婆婆的“不是”。

首先,白梅覺得婆婆不疼孩子。證據是孩子晚上哭得很不正常,婆婆居然也能睡得安穩,好像和自己一點關係也沒有。要知道,這是白梅第一次做媽媽啊。萬一孩子出了事怎麼辦?但是丈夫說了,如果你想喊媽媽幫忙,直接說不就行了。白梅也說了,這種事情就得婆婆主動關心,怎麼能讓做兒媳婦的懇求?

其次,白梅覺得婆婆沒有責任心。總喜歡把孩子當成玩具玩,玩完了就幹自己的事,很少照顧孩子的起居生活。對此,丈夫也說了,孩子是自己的,又不是婆婆的,幹嗎非要讓婆婆給洗澡、喂飯?但是白梅依然接受不了丈夫的理論,在中國的時候,自己的父母就能心甘情願地給孩子洗澡、喂飯,為什麼日本婆婆就不行呢?看著日本婆婆依然在那裏種草插花,搞小資情調,全不顧媳婦已經焦頭爛額,疲憊不堪,白梅的心裏很不是滋味。

還有,婆婆對孩子的玩耍不聞不問,不管孩子怎麼鬧都不管,而白梅稍微睡個午覺都會四處打鑼,弄得路人皆知。

白梅並不是那種家長裏短的人,也不會為這些俗事斤斤計較,但是這些發生在家庭中的事情,讓人難以理解了。已經逐漸成了一種精神負擔,讓人感到難耐!

根據有關資料顯示,國際婚姻越來越多,特別是與日本人結婚的數量在不斷上升。中國人在日本的婚姻呈多極發展趨勢,可謂形形色色。而且專家告訴我們,中國人和日本人結婚,女性要多於男性。根據我國政府有關材料表明,1997年,一方是外國人,一方是日本人的國際婚姻數為28251件,其中夫為日本人、妻為外國人的這類情況,中國人占的比例最多。夫為外國人、妻為日本人的情況,中國人排在美國人之後,為第二位。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狀況,根據心理學家的分析,一是因為改革開放後大批留學生去外國學習和生活帶來的結果,大家在一起學習和工作,難免就會產生感情;二是國際婚姻的出現其實是對我國固有婚姻觀念的一種解放。而具體到每個結婚者又有著不同的複雜因素,有不少人確實在交往中產生了愛情,但也不排除日本是個發達國家,其較高的生活水平所產生的吸引力成為這種婚姻關係的重要因素。

但是,有結婚就會有離婚,這一點都不奇怪。異國婚姻之所以那麼容易出現問題,主要原因還是生活方式和各地風俗的不同,以1997年為例,夫為日本人、妻為中國人,離婚數占當年結婚數的34%;夫為中國人、妻為日本人,離婚的占當年結婚的35%。

但是仔細想想,就是國內婚姻,也有很高的離婚率。因此,異國婚姻並不是不提倡,而是要在結婚前做好相應的心理準備,了解異地的風俗,了解婆婆的秉性等。當然,如果結婚後在中國生活,那就方便多了。

為什麼婆婆總覺得你在和她爭兒子

陽陽正在和老公鬧離婚,原因並不是因為感情不和,也不是因為有第三者,而是因為婆婆的幹預。很多人覺得這不可思議,或沒有必要,但是陽陽卻覺得勢在必行。

陽陽對婆婆的幹預簡直要瘋了,婆婆居然把陽陽叫到自己的家中,清清楚楚地告訴陽陽,以後隻有周末讓她兒子回去和陽陽在一起,而平時隻能跟婆婆在一起,因為婆婆身體不好,身邊需要人照顧。而且婆婆說她不喜歡保姆,不喜歡家裏有外人。老公曾想讓陽陽和自己一起過去陪婆婆,但是婆婆卻說除了兒子,誰她都不適應。在她眼裏,別人都是外人,都和保姆一樣不能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