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父母應如何抓住孩子的心理特征,對孩子進行幽默感教育呢?
一、將生活玩成遊戲
對孩子來說,生活就是遊戲,遊戲就是生活,快樂來自遊戲。開心遊樂,孩子不僅心情好,感到滿足充實幸福,還會在與小夥伴們的群體遊戲中學會怎樣理解、觀察,怎麼模仿、發揮,如何調整自己的行為,成為群體生活中一個不可缺少的角色。
媽媽給3歲的文文講故事,當講到“這個人像個跟屁蟲一樣,一直跟在我們後麵……”文文突然咯咯笑了起來,一麵跟著媽媽說:“跟屁蟲,哈哈!”此時,媽媽會覺得自己的孩子很可愛……文文和幼兒園裏的老師相處得很好,周末媽媽接文文回家的時候,文文使勁扯著老師的衣服不肯鬆手。媽媽看到此景便笑著迎過去說:“我知道文文喜歡老師的漂亮衣服,快過來看看,媽媽的衣服也很漂亮哦!”一句話,把想撒嬌而又未能撒嬌的孩子給逗樂了。於是,她笑嘻嘻地走到媽媽麵前,媽媽順手將她抱起來親了親,然後便帶著文文回家了。
生活中有很多細節之處可以培養孩子的幽默感,有時候,甚至還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並且是其他方法所不能達到的。
孩子的樂觀首先來自家庭和諧、幸福的氣氛,來源於父母的樂觀、自信、幽默和豁達,來源於父母能夠切實地幫助孩子正確對待並戰勝他們麵臨的困難,用自己的樂觀精神感染孩子。
這樣,即使在他們以後的生活中碰到困難和挫折,他們也能始終保持健康的心態,具備心理承受力,克服困難實現既定的目標。因為父母已使他相信一切美好的東西。一個對自己的童年有幸福與溫馨回憶的人,胸中會永遠洋溢著幸福。
二、父母對孩子的舉止、行為不要苛刻
孩子寫字不規範,父母可以讓他看書上是怎麼寫的,鼓勵、引導他把字寫得更好。做父母的每天抽出一點時間與孩子一同遊樂,會令孩子特別開心。
每個孩子在剛開始學東西的時候,難免都會有一些不適應。但並不能因為不好玩、枯燥,而選擇放棄,這個時候離不開家長的引導、支持和幫助。讓孩子認識對於自己的追求和理想不是因有點困難就選擇放棄,而是應該知難而上,孩子很快就會度過這個難關的。沒有什麼不快樂和不開心,這些都是很正常的。
常聽到不少家長感歎:“小時候我們生活條件雖然差點,可是很快樂、很輕鬆,沒有現在孩子壓力這麼大。”其實,家長們看到的隻是孩子學業上的壓力,並沒有深層次地體會到他們的內心世界。心理專家提醒我們,孩子出現各種心理和行為問題,是環境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孩子心理問題不容忽視。
眼下,生活條件越來越優越,可孩子的身心健康水平卻越來越差;在得到大量玩具的同時,卻失去了與父母擁抱、遊戲和交流的機會;在享受各種教育的同時,卻失去了玩的自由。
如此,孩子又怎能輕鬆、怎能幽默起來呢?
三、營造幽默感氣氛
人與生俱來就有幽默感的因子,如果父母能好好鼓勵並加以培養,讓孩子成為一個幽默的人不是一件難事。那麼,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幽默感呢?比如,當孩子哭鬧時,父母若懂得在一旁營造氣氛,抱抱他、拍一拍他、安撫他,“怎麼了,媽媽的小寶貝,為什麼哭得跟小花貓一樣?有什麼事媽媽可以幫你的忙嗎?”溫柔、幽默的表達方式,有助於孩子忘記哭泣,破涕為笑,找到快樂。因此,當孩子說出一些好笑的笑話和語言,或是表現出一些有趣的動作時,別忘了給他一些掌聲和鼓勵,建立他的自信心,讓自己和孩子輕鬆一下。
四、給孩子足夠的空間
讓他們尋找自己的生活樂趣。相信你也能培養出一個幽默健康的孩子。
除此之外,專家也提醒父母,在引導孩子具有幽默感時,還應注意以下一些事項:
(1)幽默感的語言以不傷害他人為原則。
(2)幽默感的語言要注意人際間的禮貌。
(3)幽默感的動作以不涉及危險動作為原則。
(4)與孩子說笑話或表演滑稽的動作時,要考慮孩子的年紀。因為大人認為好笑的語言或動作,孩子不見得有同感。但孩子認為好笑的語言或動作,大人要陪孩子一起笑(雖然從大人的角度來看也不見得好笑)。
(5)孩子最快樂的莫過於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即使孩子不能完成,大人也不可操之過急,應耐心地等待、引導,並適時給予協助。
總之,充滿幽默感的語言和事物能讓孩子的眼睛亮起來,無形中也刺激了孩子的思維和語言能力。當你對孩子說:“再不收拾玩具,以後就不給你買玩具了。”其實不妨加一點“幽默調味料”,比如“玩具們玩了一天都累了,要回家休息了,不然他們要哭了。”讓自己和孩子在有目的語言和氣氛中輕鬆一下。
TIPS:孩子最不喜歡的父母類型
每個家長都是愛孩子的,那麼是不是每個孩子都愛家長呢?可能對此父母們自己恐怕都不知道吧?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對父母的衡量標準,大多數的孩子最初都是愛自己父母的,隻是隨著生活的接觸,使得他們越來越不喜歡自己的父母了,當然他們不喜歡的是父母的一些習慣和做法。那麼,哪些類型的父母不受孩子的喜歡呢?
一、隻想愛人不想孩子的父母
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無私的,但是對於孩子來講,他們希望的是歸屬自己的自私的愛,比如媽媽隻能愛自己,不能愛爸爸;爸爸也隻能愛自己,不能愛媽媽。這種心理在幼年時期的孩子心裏表現得最為明顯,他們喜歡將父母當作自己的私有財產,而不準許自己之外的人享受父母之愛。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父母應懂得有意識地多給孩子一些表示或暗示,讓孩子增加“父母確實愛他”的自信。
二、不和孩子一起玩的父母
孩子大多數都是活潑的,他們愛蹦愛跳,興趣非常廣泛,這種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他們很喜歡從父母那裏模仿和了解很多事情,以滿足自己天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如果父母能和自己的興趣一致,孩子自然很開心。但是,如果父母對此一竅不通,而且總是一問三不知,甚至不以為然,孩子自然會感到失望、沮喪。同時也對孩子早期語言能力的培養和發展有負麵影響。
對此,父母不妨有意識地培養和孩子相同或相似的興趣愛好,並熟悉孩子特有的心理和語言,盡可能抽時間多和孩子一起玩。長此下去,孩子自然會認為你“好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