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父母應慎重對待孩子的衝動心理,在日常生活中及時地發現孩子的衝動表現,對孩子進行教育,幫助孩子克服衝動心理和學會自我控製。
一、父母應懂得理解孩子
孩子做事很少經過考慮,多半是興趣所至。因此,孩子偶爾衝動在所難免,父母首先要理解孩子,不必太擔心。比如,認為孩子有了多動症等,更不要隨便地責罵或過分地糾正,當孩子慢慢長大,能夠較好地思考之後,衝動的行為就會逐漸減少。
二、父母應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父母要善於調控自己的舉止行為,不要過度緊張、急躁,應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為向孩子展示怎樣克服衝動,還應多反省自問:“是不是對孩子的要求太多了?太嚴了?”改掉動輒打罵的教育方法。
三、父母吩咐孩子幹什麼時應簡明扼要
父母在生活中吩咐孩子幹什麼時,要盡可能簡明扼要;如果事情較多,要盡量給孩子緩衝調整的時間;孩子不願意時,父母不能妥協。簡明扼要,也就是父母不要同時給孩子下幾道指令,也不要采用詢問式的語氣,以免給孩子造成他可以選擇的錯覺。如果孩子在玩,可能故意裝作沒有聽到父母的話,或者不願意去,這時,父母一定不能妥協,要強製性要求孩子去做。
孩子因為智力的關係,往往無法突然完成從一種行為方式向另一種方式的轉變,從而衝動起來,父母可以提前告訴孩子下一步會有什麼安排,孩子該怎麼應對,讓孩子有個心理準備。
比如,父母帶孩子去公園玩,快要走時,可以告訴孩子:“我們過會就要走了,你要抓緊時間完成你的遊戲,然後去和你一起玩的小朋友說再見。”
四、父母應對孩子的冷靜及時地進行表揚
如果在一些對孩子而言很困難的情況下,孩子仍能保持冷靜,那麼父母就應及時地給予表揚。比如,父母不許看一些電視節目的時候,孩子控製住了自己,沒有大發脾氣,那麼父母就應表揚孩子,鞏固孩子這一有自製力的行為。
五、父母應用正確的方法處理孩子的衝動行為
孩子衝動了,父母可以在掌握孩子情感特點的基礎上,運用正確的方法處理孩子的衝動行為。比如,孩子一時衝動與夥伴吵架,父母可以暫時不予理睬,讓孩子自己去處理;家裏來客人了,孩子衝動起來,父母一時難以說服孩子,可采取冷處理,不理孩子,等客人走後,再對孩子進行教育,告訴孩子的錯誤之處;或者,父母可以在孩子衝動的時候,用別的東西,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等。
總之,隨著孩子神經係統的發展和心理水平的提高,以及父母正確、耐心的教育,孩子的自製力會逐步提高,衝動行為也會慢慢減少。
孩子為什麼沒有幽默感
文文雖然才幾歲,卻整天板著個臉,而且很怕說話,回答問題也給人很死板的感覺;在學校裏也是一副與世無爭的樣子,無論什麼活動,參加不參加都無所謂;父母給她吃什麼好東西,或者什麼高級的玩具,她也不會像別的孩子那樣高興。父母對文文的這種情況感到很奇怪,因為,文文的家庭條件很好,父母也很寵愛她,可以說能滿足的都給了,可為什麼孩子這麼不快樂,一點幽默感都沒有呢?
父母無奈之下,隻好對別人說文文是太害羞了。但文文心裏卻不以為然,文文覺得自己沒有幽默感是因為父母管得太嚴了,生怕自己會“把心玩野了”,會不好好讀書,不服管教,總是讓自己學習、學習,不給自己玩的機會。而且自己玩的時候,父母總是很厭煩,經常自己正在玩的時候,突然繃著臉大聲訓斥:“就知道玩,怎麼不見你學習這麼認真!”文文認為自己不快樂,就是因為父母不給自己玩的機會,自然快樂不起來。
生活中經常發現,有的孩子年紀雖然隻有五六歲,但神情很憂鬱,一點都沒有孩子該有的笑顏。在一些孩子本該去的熱鬧的地方,總找不到這些孩子的身影。孩子很少和別人說話,總喜歡將自己縮在房間裏。這類孩子很有可能將來成長為悲觀主義者。要知道,孩子具有樂觀的性格該是多麼地重要啊。活潑可愛、思維活躍的孩子往往能成就偉大的事業和有一個幸福的家庭。
而幽默感是可以提升快樂指數的。幽默感是人與人之間的潤滑劑,通過幽默的表達,可以舒緩緊張情緒,更能營造出快樂的氣氛。父母應懂得給孩子足夠的空間,讓孩子尋找到自己的快樂,也利於培養出一個幽默、健康的好孩子。
那麼,什麼是幽默呢?幽默的表現形式既可以是語言,也可以是表情和動作。同一父母所生的兒女,為什麼有的小孩比較“愛笑”?有的小孩則喜歡“皺眉頭”?“笑眯眯”、“愛笑”
的小孩,誰不喜歡?誰不樂意與“笑口常開”的小孩親近呢?專家解釋,所謂的幽默感就是通過語言或肢體語言的表達方式,讓與自己互動的對象感到愉快的言語或舉止。有這種言行舉止的人,我們稱為具有幽默感的人。具有幽默感的孩子通常很樂觀,在生活中不斷地製造歡笑,讓周圍的人感到輕鬆愉快,自己也會富有成就感和自信。因此,具有幽默感的孩子,也較容易獲得友誼。
據研究發現,幽默感從出生後第一個月便開始了。比如,小Baby在父母的逗弄下,便會嗬嗬地笑個不停;而1歲左右的孩子,會因為玩“藏貓貓”而狂笑不已。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幽默感的發展與下麵幾個因素有關。
一、語言認知能力
孩子的認知與語言能力發展到某個程度後,“幽默感”即形成。當他聽到或看到某件有趣的事時,經過判斷後,就會發出哈哈的笑聲。
二、父母的關懷
在3歲前得到父母疼愛與照顧的幼兒,會表現出比較好的幽默感。因此,要使孩子成為一個“具有幽默感的人”,父母應多給予孩子愛與關懷。
三、愉快的學習氣氛
在孩子成長學習的過程中,若總是處於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氣氛中,會使孩子體驗到快樂,並促使他以快樂的心情來看待周圍的人或事物,有利於幽默感的形成。
幽默表麵上隻是一種教育手段,實際上它貫穿的是一種樂觀精神,一種堅信“明天會更好”的執著,反映了教育的人文本質。還記得孩子3~4歲的樣子嗎?他們會因為聽到大人說好玩的話,或看到某個不協調的動作,便哈哈地笑個不停。這表示孩子的幽默感正在形成,此時,父母的協助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