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解家人心情:愛心家庭心理學2(1 / 3)

在夫妻家庭生活中,還有一種現象是非常恐怖的,也是對婚姻具有摧殘性質的,那就是家庭暴力!這種現象還是會經常出現的,而且多數是以男人打女人的情況出現在家庭生活中。

王女士開了一家服裝店,隨著生意越做越好,王女士的穿衣打扮也講究起來,但沒想到愛美之心卻招來了丈夫的無端猜疑。對王女士的手機,丈夫一天至少要翻看一次,日記也被丈夫拿了去,甚至還一度跟蹤王女士。麵對丈夫的無理取鬧,王女士向丈夫提出了離婚,但不僅得不到同意,還招來了丈夫的打罵,並且越發不可收拾。在一次家庭暴力中,王女士堅持要離婚,沒想到丈夫竟然拿出菜刀,威脅她說離婚就要殺人,並且說是因為愛她才不願意離婚的。麵對瘋狂的丈夫,王女士迷茫了:這就是愛嗎?丈夫的生意因被人欺騙而破產,從那以後丈夫終日隻知道在家飲酒,從沒關心過王女士。

如今,麵對著丈夫的這份“愛”,王女士隻能默默地忍受,卻不知何時才能結束這種生活……

這種家庭暴力的出現,歸根結底還是男人不想女人比自己強的心理在作怪。男人看到女人比自己強,會覺得自己很沒用,就會產生一種扭曲的自卑心理。這種心理會使男人對自己妻子的所作所為十分敏感,一旦發現或認定妻子有過錯,就會將這種自卑發泄到妻子身上。這個時候,妻子麵對丈夫暴力的一麵會產生一種害怕、退讓的心理,才會使丈夫變的肆無忌憚。打人是會升級的,家庭暴力往往是從第一巴掌開始的。因此,一定要慎重對待第一次家庭暴力,千萬不可一味地退縮。王女士的問題隻反映了部分家庭暴力的現象,還有很多家庭是因為“重男輕女”、大男子主義而出現了暴力。

於某是個重男輕女的人,結婚後妻子生了個女兒,使他心裏非常不舒服。在家裏,於某就是一家之主,他說什麼,妻子就必須做什麼。稍有不從,就是拳腳相加。“重男輕女”的思想使於某不懂得尊重妻子,而妻子的性格也使她隻知道把這些埋在心裏,從不向外人透露,包括自己的家人。直到有一次,於某對妻子一頓暴打,使妻子進了醫院。這時她的家人才恍然大悟:怪不得孩子不願讓人碰,原來是身上有傷痕。

最後,在妻子家人的幹涉下,於某隻能無奈地選擇離婚。

心理學家指出,重男輕女是一個相對敏感的話題,這種觀念像一顆毒瘤,根深蒂固在中國人的腦海裏,頑固不化,尤其是男人。“男女平等”不知喊了多少年,真正做到平等卻是太難了。現在大多數女士結婚後,家裏經濟的主要來源就落在了男人身上,這就導致了男女地位的不平等。“生個兒子,傳宗接代”,“女兒嫁出去了就是潑出去的水”……這些話已經在無形中將女人的地位貶低了,使得結婚以後的女性,特別是生育了女兒的女性,仍然得不到足夠的尊重,不順從就會引來男人的不滿,有時這種不滿就會用暴力的形式來發泄。

男人要知道,不尊重妻子就是不尊重自己,結婚是兩個人願意相伴一生的約定,而不是一一紙空文。婚姻裏的人是一個共同體,因此要互相信任,互相理解。妻子是要一生相伴的人,就算有矛盾,也要協商解決,真的過不下去了,也應該好聚好散,而不能用這種極端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因此,男人們隻有端正了心態,正確的看待夫妻關係,真正的去疼愛妻子,嗬護妻子,才能使得夫妻關係融洽,婚姻才能長久。

他愛自己的孩子嗎

多數男人結婚以後很快就做了父親。看著已經當了父親的老公依然忙碌著工作,多心的妻子不免會問:他愛自己的孩子嗎?而孩子,在得到父親的種種愛時,他們都能理解嗎?因男性和女性,在家庭生活中各不相同的心理,我們該如何看待父親是否愛自己的孩子這個問題呢?

那麼,他們又是如何愛自己的孩子呢?

小偉剛出生的時候,父母都忙於事業,便將他送去了奶奶家,直到小偉該上學了才把他接回來。入學以後,小偉的成績並不理想,這使得父親多次在家長會上抬不起頭來。回家以後,父親就會將怒火發泄到小偉身上,打小偉的同時往往還會說一些很難聽的話:“白養活你了,每次家長會都讓我丟臉!”“看看鄰居家的小剛,比你強多了!”

……可越是這樣,小偉的成績越是下滑。母親對於他的這種打罵的行為非常不滿,覺得小偉成績不好,都是父親的粗暴行為造成的,這樣的父親根本就不愛自己的孩子,隻想讓孩子為自己爭氣而已!當爸爸的覺得可委屈了,他打孩子真的是為了他好啊,可是多次打罵過後,見到兒子一點長進都沒有,反而弄得妻子和孩子都懷疑自己了。父親也迷惑了:小偉一直都是很聰明的,為什麼總是這麼不爭氣呢?

對此,心理學家指出,很多父親都有一種虛榮的心理,覺得孩子成績好了能為自己爭光。

孩子是一對夫妻愛的結晶,能夠體現出家庭的美好,而不是父親們拿來炫耀自己的物品。父親的這種心理確實是自私的。但是我們卻不能因此就說父親的這種行為是不愛自己的孩子,每個父親都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其想法和行為各不相同。對於小偉的父親來講,這種不恰當的心理需要調整了。男人通常都以自己的孩子為榮,就會出現一種對孩子期盼過高的心理,一旦孩子達不到要求,就會采用一些比較極端的方式教育孩子。同時還拿孩子和別人做比較,想借此激發孩子的上進心。然而,孩子也有自己的思維方式,也希望自己的行為能被父母肯定。當拿著別人的優點來比較自己的缺點時,孩子會覺得自己被貶低了,心裏就會排斥父母所說的話。

如果父親真的是愛孩子的,那麼就需要調整自己的心理了,並改變自己的行為吧!首先,你要多和孩子接觸,讓孩子感到他還是父母眼裏最優秀的。同時為孩子樹立榜樣,隻有父親做好了,孩子才能夠參照一個正確的行為方式來約束自己。批評孩子的時候語氣一定要適當,大吼大叫隻會讓孩子更怕自己,還會在孩子心裏滋生一種叛逆的心理。可以試著暗示性地說:

“這件事情你會不會覺得不太合適?”“我也同意你的看法,有些地方你做的還是很好的。”這種語氣孩子不僅會真心的接受,還會進一步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

在生活中,很多時候做父親的往往會為了保持在孩子心中的威嚴地位,而將父愛隱藏的很深。可是如果連孩子都沒感覺到父愛的話,這種做法隻能適得其反了。

誌遠的兒子上學了,做父親的心裏總算有了一絲安慰。可是他仍然要忙於自己的事業,偶爾陪伴兒子一次,也是端著做父親的架子,使得兒子不敢與他過分親昵。一次家長會上,老師告訴誌遠,他的兒子在班上一直都不是很合群,最近又和幾個男生鬧了一點小矛盾,原因是別人嘲笑他不像個男孩。老師問誌遠是不是很少陪孩子,這時候他才恍然大悟:隻想著賺錢,真正陪兒子的時間太少了,以至於孩子都感受不到父愛!

心理學家指出,孩子與班級群體格格不入,往往是缺少家庭的關愛造成的。而大多數父親都比較粗心,一種強大的責任心使他們肩擔起賺錢的“光榮”使命,殊不知孩子的生活中缺不了父親這個角色,特別是男孩子。父親對孩子在生活中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在男孩的成長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些家庭裏,父親由於忙於事業,和孩子接觸很少,使得男孩子上學以後行為舉止都像個女孩子。這是因為父愛對孩子的影響是涉及到身體、情感、性格等多方麵的,與父親接觸的少,就使得孩子不能模仿和學習到男性的行為舉止,所以這種男孩子往往比較容易女性化。因此,不要以為隻對孩子進行教育就能讓孩子親近自己,在孩子懂事以後要多帶他出去玩,多和孩子在生活上接觸,這樣不僅能夠增加感情,也更加有利於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與別人相處的能力。

愛孩子的表現是多方麵的,父親的溺愛在生活中也是很常見的。一位父親寵愛孩子,不管家裏有多難,隻要有了錢就給孩子買上一堆好吃的,以至於在他生病的時候,妻子要拿些東西給丈夫吃,竟被孩子阻止了,同時還衝爸爸嚷道:“那些東西是我的,不準你吃!”父親不禁愕然:沒想到自己百般地疼愛孩子,竟然換回了如此回報!

溺愛的盡頭就是傷害,李明就遭到了這樣的傷害!李明的家庭非常富裕,父親對他更是百依百順,李明從小就吃著山珍海味,穿的盡是名牌,花錢也養成了大手大腳的習慣。漸漸地,每月定額的零用錢已經不夠李明揮霍了,終於有一天,他和幾個夥伴因搶劫而被判入獄。看著押上警車的兒子,父親才後悔莫及,正是自己的溺愛才毀了孩子啊!

心理學家認為,盲目地溺愛孩子,並不能使他懷有感恩之心。相反地,孩子會認為自己的所得都是理所當然的,當有一天家裏已經不能再滿足孩子需要的時候,他就會通過別的途徑來達到目的,比如偷盜、搶劫等。因此,關愛孩子的父母一定要通過正確的方式,在接受孩子所有的欲望和要求的時候,要分析清楚哪種是可行的,對於不合理的要求在拒絕的同時也要跟孩子講清原由。雖然給孩子的愛永遠不嫌多,但是也要有個度,過分地縱容隻會害了他。父親們要明白,孩子在與別人交往的過程中,最主要的就是學會獨立、分享、幫助他人,這樣才會在未來的社會競爭中有一席之地。而被溺愛的孩子,就會喪失與別人平等交往的機會,以自我為中心,不能獨立生活。

從幼兒時期開始,“父親”這個形象就有可能成為孩子心目中的英雄。父親的所作所為,深深地影響著孩子,也是孩子心中的榜樣。常言道:“沒有哪個男人比蹲下去幫助孩子的時候站得更高。”由此可見,男人充分地發揮好父親的角色多麼重要,利用正確的渠道和方式去疼愛、教育孩子,千萬不要因為客觀的原因,使父親這個角色在孩子心中留下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