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家庭生活中常見的丈夫心理誤區
談戀愛的時候,兩人說什麼都好,眼看著結婚了,成了一家人了,卻又突然覺得一切都不好了。老公還是結婚前那麼愛玩,麵對已經變化了的家庭模式,不知道老公從心裏有沒有接受,更不懂得老公對夫妻關係的想法及那種種在婚前沒有注意過的跡象,都在說明什麼呢?
作為老公,真的可以任由自己的性子生活嗎?那種種隱藏在自己內心的心理,都是不可調適的嗎?
為了家庭和睦和幸福,讓一切都重新認識,重新開始吧!
他從心裏接受自己的角色了嗎
男人的一生總是在不斷地變換著角色。婚前,男人在父母麵前扮演著兒子的角色;婚後,又增加了一個角色——丈夫;有了兒女後,男人便升級為父親……男人的一言一行,在每個時期都是十分重要的,隻是隨著成長和角色的改變,責任變得越來越重,父母、妻子、兒女,都需要男人的責任心。這時,男人才會感到,眾口難調,能夠讓大家都滿意,真是太難了!
楊科長年近五十,剛大學畢業的兒子在跟同學出去玩時不幸遇難。大家同情老楊,但是老楊不僅工作仍是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臉上還仍是那副笑嗬嗬的樣子,同時還勸妻子和家人不要太傷心。對此,大家都覺得他是在壓抑著悲痛,維持一種假象。直到有一天,老楊臉上帶著一絲痛苦的神色對妻子說:“我們每個人都同時承擔著許多角色,當一種角色消失之後,另外一些角色就會顯得更為重要了。兒子的遇難,我很痛苦,但那已經是無法彌補的創傷了。在我所有的角色裏,我不僅僅是父親,還是你的丈夫和我父母的兒子,是別人的領導和同事。當父親這個角色消失以後,我更加有責任和義務經營好其他的角色,我希望你也一樣。”
老楊的心理反應了男人應該正確認識到自己角色的重要性。所有的人都會在不同的角色轉換裏生活著,隻有認識到自己的角色並且接受它,才能給家庭和自己帶來快樂。但是,現實生活中有幾個男人能把握好自己的這些角色呢?又有多少女人能抓住男人的心理呢?下麵我們從男人的角色變化來談談男人對自己角色的心理認識吧!
一、妻子的丈夫
這個角色對於男人來說,最難扮演,因為要一輩子與這個女人同台演出,如果扮演不好,就會失去丈夫這個角色,從而成為婚姻的失敗者。
小孫處在一個競爭性強、任務繁重的職位上。回到家後,他常常會感到筋疲力盡。雖然他愛他的妻子,但卻沒有很多的時間陪伴她。由於新婚不久,妻子在精神上還陶醉在浪漫的愛情裏。小孫的冷漠使妻子感到孤獨,她嚐試著跟丈夫溝通,但小孫並沒有把這事放在心上。於是妻子開始嘮嘮叨叨或大加抱怨,這使夫妻之間開始出現裂縫。小孫開始檢討自己,開始注意對妻子的關心,但成效不大。他仍然把精力過分地用在工作上,妻子無法體會到丈夫對自己的細心嗬護。這使妻子感受到了更大的挫折和頹喪,並越來越生氣。小孫開始給妻子更多的錢,他希望妻子會更快樂些,但是他並不懂得妻子需要的是什麼。夫妻關係的冷淡是處在新婚中的妻子所不能接受的,於是她開始了婚外戀,最終導致了他們的婚姻以離婚收場。
心理學家指出,新婚丈夫往往會在結婚以後變得現實起來,大多數男人都會認為幸福是建立在物質基礎上的,麵對著買房、買車、家庭開銷等經濟壓力,就會一心撲在事業上,忙於賺錢,很容易就冷落了自己的妻子。作為妻子首先應明白這種男人的心理,同時也要讓丈夫明白自己的心理需要。丈夫也應學著改進自己的方法,照顧到妻子的精神需要,因為精神上的缺乏是無法用物質來彌補的。好丈夫首先是知道疼愛自己的妻子,其次則是盡自己的力量來承擔家庭的經濟負擔和管理責任。如果男人不能夠接受“丈夫”這個角色的真正意義,那麼他的婚姻注定是要失敗的。
二、孩子的父親
有一位父親說:“每天的工作都是辛苦的,但至少在心底還有一份牽掛,總是在想家裏的小不點怎樣了。那種感覺甚至比牽掛妻子還要強烈。女兒的出生讓我感覺到了做父親的偉大。”
他說:“當我看著妻子的肚皮一天天鼓起來的時候,我就意識到了即將作為父親的那種很強烈的榮譽感。為了不影響孩子,我決定戒煙。以前妻子那麼拚命地逼我戒煙,我都沒舍得放下來。沒想到這個小不點就可以讓我徹底地為她放棄了抽煙的習慣。”他笑了笑:“懷胎十月,不僅妻子,連我都有了思想上的轉變。孩子要出世了,不再是以前那個二人世界了。想到孩子,想到這個即將完整的家,我就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這種責任感是神聖的,不可替代的!”
這名年輕的父親掩飾不住自豪的神情,連眼角綻放的都是親密而純淨的光彩。
對此,心理學家告訴我們,男人對妻子的熱情已經沒有戀愛時候來得熱烈了。畢竟生活是很現實的,沒有了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更多的是生活的煩瑣。孩子出生以前,男人或許都意識不到做父親的那一份喜悅,隻有抱著孩子的時候才會猛然驚醒:做爸爸了!這是怎樣的一份心情!一個男人真正的成熟也許就在他成為父親的時候。當男人成為父親時他才會收起那份貪玩的心;當男人成為父親時,他才會有如此親密而純淨的目光;當男人成為父親時,他才會真正的心細如發而又溫情似水;當男人成為父親時,他才會吃苦耐勞而心無所怨……當丈夫如此認識的時候,妻子應該感到開心和欣慰。
三、婆媳之間的“中間人”
“中藥好!”“西藥快!”“中西醫結合……”這是一種藥品的廣告語,它形象地反映了夾在母親和妻子之間的男人的內心渴望。當男人的母親和妻子走到一起的時候,男人就不可避免的成了“中間人”。母親和妻子相處得是否融洽,恐怕是每個男人最擔心的事。
結婚後,小劉和妻子通過商量決定把母親接過來一起住,沒想到,卻弄得自己心裏很窩火。一邊母親不願意來,說受不了媳婦的臉色;一邊是妻子在心裏亂想,說母親不在意這個家。夾在中間的他,左右為難,隻能開始做雙方的思想工作。好不容易母親接來了,卻又因為一些微不足道的生活瑣事和妻子鬧得不愉快。很多情況下,小劉會聽到來自母親和妻子雙方的牢騷。母親會說:“都是你平時縱容她,所以她現在才那麼飛揚跋扈。”妻子則會抱怨:“在什麼事上都不考慮我的情況,就隨便決定了。”
小劉最大的願望便是希望能夠永遠保持“中立”,哪一方都不得罪。為此,對妻子他會說:“老媽的話不要放在心上,聽過就算了。”對母親則撫慰道:“我理解您的心情。
她那邊我會好好說她的,您不要太生氣了。”一家人就是這種不冷不熱的氣氛中過著日子,小劉也萬萬沒有想到,期盼已久的婚姻生活會是這樣!
針對小劉的困惑,心理學家為我們做了這樣的解釋:婆媳關係,也可以說是兩個女人圍繞一個男人的“三角關係”。不同的是,一個女人與該男人是靠血脈關係聯係在一起的;另一方則是通過愛情,通過婚姻將自己與男人係在一起,這就說明了男人在婆媳關係之中的重要性。
遇到問題,男人要先出麵,妻子則多忍讓,告訴母親妻子的想法是好的,不要產生誤會,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其次在和母親或妻子單獨相處的時候多講對方的優點;再次告訴她們有什麼話當麵說出來,不要越積越深,成為解不開的“結”。做到這些,婆媳關係一定會很和睦,這也是作為“中間人”的男人最想看到的局麵。
他喜歡這種家庭模式嗎
“家和萬事興”。誰不希望自己的家庭充滿歡樂呢?但是,家不是一個人的,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隨著人的年齡增長,越來越多的人,特別是男人,不願意在家庭生活中過多地表露自己的心理,而男人一旦進入了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他們就會有一些相應的心理變化。
比如,就目前他所接觸的家庭模式,他是否真的喜歡?作為男人的妻子,不要覺得這個家庭裏隻有你自己,了解丈夫是否喜歡這種家庭模式是非常必要的,而丈夫的種種言行及細節往往又體現著他們的心理變化。聰明的女人懂得把握丈夫的這些細節,打造一個你們雙方都喜歡的家庭模式。
一、最常見家庭生活模式:丈夫+妻子+孩子
這樣的家庭模式是社會的主流,它有著更多的穩定性和安全感,是所有需要安全、責任、溫馨的人們的選擇,也是大多數人的選擇。在這種家庭模式中,男人處於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同時也是家裏的主心骨,因此,他的所作所為將直接影響著整個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