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開學不久,學校安排了一名師範院校心理學專業的實習生小閆讓我帶教,主要是實習班主任工作。一聽是心理學專業的,我來勁了,這可是一個學習的好機會,教學互長嘛。我雖然有一線的班主任經驗,可理論知識不足,一直以來,我就想借心理學技術提升班主任工作能力,這可是一次難得的帶教機會。於是,我欣然答應。
小閆的綜合素質的確不錯,不僅親和力強,專業知識也很紮實,更重要的是悟性特高。一周不到,不但和學生打成了一片,還能主動和我班的科任老師溝通交流,用大家的話說他是:“陽光型教師!”我和他也很快成了好友,從此我們經常在一起探討遇到的教育問題。當我邀請他一起參與研究課題《師生共構“心靈檔案”實踐研究》時,他表現出了強烈的興趣,提出了他也想做一份“心靈檔案”的要求。我很高興地答應了,這可又是一次難得的機會。我還從沒有做過心理學專業人士的“心靈檔案”呢!但當我和他一起走近他的心靈檔案時,我非常驚訝。他的早期記憶完全出乎我的預料,與眼前我所感知到的這位有著陽光般燦爛笑容的大男孩形象大相徑庭。他的早期記憶是這樣的:
學齡前的:
(1)2歲多,有一次在奶奶家,早晨醒來,因為害怕奶奶不敢叫奶奶,就尿床了,然後被奶奶一陣暴打。這件事每一個鏡頭都完整地保存在我的記憶中。
(2)大概4、5歲,奶奶家搬到團部,又一次在奶奶家,很多人都在,奶奶問我將來長大了疼誰,我將所有的人都說了一遍,唯獨沒有說爺爺,奶奶問為什麼沒有爺爺,我說爺爺總打我,對我不好!(但我自己現在對爺爺基本沒有任何印象)在我8歲時,爺爺去世,爺爺下葬後,我得重病住院,並休學一年,我覺得這是報應。
(3)3歲多,上學前班,考試時跑到廁所裏不出來,後來老爸把我直接拖出來去考試,結果考語文時,我寫了一個“”,覺得我寫得很好,而且我終於會寫字了,很開心,舉手叫老師來看,結果被老師敲頭,後來考了兩個0分。第二年,繼續上學前班,考試前向父母申請去奶奶家(因為我平時都不去奶奶家),待到考完試才回家。
(4)從小是鄰居把我帶大,我稱它為胖奶奶。記得2、3歲時,吃了糖,但還想吃,胖奶奶說,每天隻能吃一顆,不然對牙齒不好,然後不給我吃。
學齡時的:
(5)7、8歲時,太空被盛行,奶奶買了四床,三個孫女還有她自己各一床,特別申明不給男孩!
(6)9歲全家搬到了團部和奶奶住在一起,有一次,叔叔家的孩子來,媽媽趕集時買了蛋糕,但第二天突然少了很多,奶奶告訴妹妹,是我半夜偷吃了!妹妹罵我,我冤枉。
(7)妹妹來我家,她偷看我日記,我生氣,出門站在院子裏,然後被爸爸罵,“日記有什麼大不了,給她看看又怎麼了?”我很委屈,但沒有反抗,將日記本改裝,上了鎖,但妹妹總是在找鑰匙。
(8)小學五年級,大概10歲,寒假妹妹來我家,爸爸規定每天上下午必須各學習兩小時,一天,妹妹說要打遊戲機,不學習,然後我去給她安遊戲機,被奶奶踢了幾腳,還罵了我,回到臥室看書,妹妹還對我冷嘲熱諷,說我不是,我感到極其委屈。
這8則早期記憶給我的初步印象都是從荒謬感開始的,每段記憶很富有戲劇性,從常人的眼光看都具有一定的不可理喻性。害怕奶奶寧肯尿床;喜歡誰都不喜歡爺爺;覺得自己會寫字卻被老師打;胖奶奶每天隻給一顆糖;奶奶隻給女孩買太空被;奶奶冤枉我偷吃蛋糕;妹妹偷看自己的日記卻被父母罵;幫妹妹卻被奶奶打,結果連妹妹都欺負自己。8條早期記憶,沒有一條是積極的,而且每條給人的感覺都是受傷害的總是自己。當我把這些關鍵詞勾畫出來時,小閆自己也很驚訝:“我自己也沒有注意,想到哪裏就寫到哪裏,沒有想到所有的早期記憶都是對自己不利,都在敘說著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