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近做夢嗎?都做了哪些夢啊?”我故作神秘地問道。我想從她的夢中獲取更多的信息。
她疑惑地看著我,我用堅定的眼神望著她並微微地點了點頭,她咬了一下嘴唇:“我經常做夢,幾乎是每晚。上周吧,就做了一個很恐怖的夢,我夢見有人殺了人,我又把屍體藏在了麵盆裏,用水泥糊起來,那一邊顯得突了起來!後來有一點臭味,我怕被人發現,會被抓去坐牢,就向表弟借了一個書包,準備把屍體背上山,埋起來,這樣神不知鬼不覺,就不用坐牢了。”
多麼驚心動魄的一個夢,看來她對死亡神秘感的好奇非同一般,已經深入了她的潛意識裏。而這樣的好奇,其實是一種敬畏,她對死亡的意識是既怕又恨,也就迫使她很想把死亡搞清楚。但具體怎麼幫助她,我還沒有主意,隻能暫緩等待恰當的機會,所以,我接著說道:“今天時間有些晚了,你先回教室上自習,我們下次再聊。”
“好的,謝謝您。”她給我深深地鞠了一躬,一溜煙兒跑回教室了,離開時她的臉上掛了一絲小孩子般的微笑,這次與她的交流很愉快、輕鬆、舒暢,是個良好的開端。
T走後,我陷入了深思中,聰明的弟弟早夭有可能是她最重要的心結,在潛意識裏,似乎覺得是自己篡奪了弟弟本來的位置,有某種負罪感,對死亡也產生了不一般的感覺。今天這樣的交流隻是一個開始,她能自由舒暢地抒發自己的情感有利於樹立健康、活潑的個性,也有利於讓她回歸她這個年齡階段應有的性情。但要消減她對死亡的敬畏和好奇,需要從她的心結入手,我還需要掌握更全麵的情況。從科任老師那裏了解到她在課堂上都很正常,也沒有出現過任何問題,就是經常笑,有時候笑得很誇張,除了覺得她不夠矜持外沒有其他不良評價了。
後來我從家長那裏了解到T的爺爺有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而且很頑固,經常在T麵前談起死去的弟弟,原來T負罪感的外在強化因素在這裏。但我需要找到一個切入點,為了找到恰當的切入點,我讓她做了一份“詞語聯想”。內容如下:
人生、我、你、們、班、鬼、老、死、爸、媽、爺、奶、光、明、黑、暗、火、柴、肉、開心;
睡、房子、桌子、板凳、抽屜(後又將“屜”字刪掉了)、紙、筆、學習、樓房、火車、汽車、房子、悲慘、偶像、明星、棒棒、堂、牙齒、鞋子、頭發;
家庭、成員、花草、樹木、愛、化學、豆腐、恐怖、葉子、蘋果、眼、鼻、健康、幸福、窗子、門、鍾、苦、高興、快樂;
風、黑暗、靜、囂鬧、人生、猶豫、不決、難過、開心、尤其、幸福、蘋果、本子、書、海、火、書包。
不難看出,詞語聯想中家人出現的頻率比較高,說明她很在乎家人,更進一步證明了我之前的分析,其次詞彙聯想很跳躍,再聯係到她平時的表現,就不難分析出她看待問題的視角重表麵細節,重主觀感受,缺乏縝密的邏輯推理能力。
如果將前後兩部分整合,不僅讓我對T有了更全麵的了解,理解了她的理想是“盜墓”的真正原因,還讓我找到了幹預她的突破口——培養她的邏輯推理能力與多角度理解問題,並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培養她對我的信任感。所以,我給她布置了兩項特別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