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他的成績為什麼會忽高忽低(1 / 3)

“案例”他的成績為什麼會忽高忽低?

星期六的晚上,我在辦公室接待了LHY的父母,我們就孩子在新學期的初期表現彼此交換了意見。通過初步交流,我發現孩子的父親對LHY的成長教育很重視,家長的教育理念也比較開明,多以說服教育為主,是一位有想法、個人素養很不錯的家長。孩子進入高中後,家長的說服教育越來越不管用了,稍微放鬆管理,LHY的各種小毛病就會暴露出來。他們為此很苦惱,不知道怎麼辦,希望我能幫著解決這個問題。我找出了LHY的“心靈檔案”,對家長說:“開學後,我讓孩子們填了一張表格,是關於他們的早期記憶、學習經曆的一些事情,我想裏麵會有答案的。”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認為,早期記憶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一個人的“全息圖”。大名鼎鼎的王曉春老師就通過組建學生的“心靈檔案”研究並成功轉化了很多問題學生。所以,我準備從LHY的早期記憶作為突破口與家長一起研究孩子的問題。

LHY的早期記憶是這樣的:

1.我從小都是枕著外婆的手睡的,那天也不例外,我記得我睡著不久後就被什麼嚇醒了(也可能是沒有了外婆的手枕著睡)。因為沒有看見外婆,我就哭了,我知道外婆肯定下樓打牌了,因為麻將聲特別大。我就站在陽台上喊:“外婆,外婆,你快上來。”果然是外婆的聲音,她一會兒就上來了,抱著我睡著了。但不一會兒,我又醒了,外婆又不見了,還隱約聽見外婆打麻將的聲音,後來的事我忘記了。

2.小時候我和同院的幾個大一點兒的夥伴玩彈珠,但每一次都是我輸。結果外公給我買了一大堆,他們卻說和我不好玩,就不和我玩了。後來外公就和我玩,教我怎麼彈。

3.以前我們院子下有一條賣菜的街,街邊是一個個木棚,院子裏有一株很大的酸楂子樹,成熟的時候,大家愛去拾來吃。但我非常害怕,因為那時我膽子非常小,有時要踩在木棚上,木棚也不牢固,我的朋友就幫我踩在木棚上拾了很多給我吃。

家長看完後,我問道:“LHY是外婆帶大的?”

“是的,當時我還在鄉鎮上工作,孩子跟著他的外婆,而且(沉吟了一會兒),我和他的媽媽離異了,這是他的繼母。”說著指了指跟著他來的那位女士,接著說道:“但我們的關係一直很好,可能當時孩子還比較小。我們後來生了一個兒子,現在5歲了,LHY和他弟弟的關係非常融洽,這是我最滿意的。”

“他很依戀他的外婆啊,沒有了外婆睡不著覺,而且還要枕著外婆的手睡。”

“是的,LHY後來和我們一起住的時候也問過我會不會等他睡著了就出去玩。”他的繼母回憶道。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因為父母不在身邊,他隻有外婆為依靠,外婆的手成了他依靠的一種象征性物質;二是因為母親的離開,他害怕再一次失去母愛,外婆的手成了母愛的象征。後來遇到了繼母,很自然地把對母愛的渴望寄托在了繼母身上,所以他能從內心接受繼母,才有了現在家庭生活的其樂融融。”他的父母一邊認真地聽著一邊頻頻點頭。

“他小時候都是外公陪他玩的嗎?”我繼續問道。

“是的,白天外公帶著玩,晚上外婆帶著睡。”

“這樣的好處是外公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同伴不和他玩的空白,壞處是替代後會讓他覺得在遊戲中失敗了會有人幫他,在生活習慣上就會懶懶散散的,成績上就會忽高忽低,而且成績提高的時候一般都是靠別人幫忙。”

“原來是這樣啊。難怪我在他放鬆的時候對他嚴管一段時間,他的成績就能提高,一旦放鬆管理他的成績就下降。”

“問題就在這兒,外公的疼愛滋生了他的惰性和依賴。從他記敘的第三件事情也反映出這個問題,想吃東西也需要朋友的幫忙。這都是小時候留的根啊。”

“那我們該怎麼辦呢?”

我仍然不慌不忙,讓家長接著閱讀了LHY在“你對小學和初中最滿意的是在哪個年級?為什麼?”一欄的敘述:

1.在小學的五、六年級時最滿意,因為那個時候玩得很開心,成績也不差,考試的那個時候總被老師請到辦公室內去無人監考,那時做完卷子就可以在老師的辦公室玩得天翻地覆,又能和很多同學耍得很好。特別是和自己喜歡的人坐在一起,有時上課和她一起吃零食、擺龍門陣,她還教我英語。

2.在初三下學期的時候最滿意,那時因為初一、初二的沉默喚起了初三的爆發。物理常第一,化學常第一,數學前幾名,和同學們建立了很深的感情,和老師也耍得很開,作業也很少。

等家長看完後,我勾畫出了其中的關鍵詞,讓家長著重看(文中著重號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