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我寫了一張紙條:“通過一個月的高中學習後,你感受到初中和高中老師有哪些地方不同?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不同?”趁上自習課的時候悄悄地給了Y,還對他神秘地笑了笑,他很開心地“笑納”了。
第二天他就主動找到我:“您為什麼要問我啊?”
“因為你是我們的團支書,而且,我很喜歡你,很看好你。”
“真的?”他笑得嘴都快合不上了,“那您是問哪方麵不一樣呢?”
“都可以,你可以想到哪裏說到哪裏。”
“學習上,初中老師講得細,高中老師講得粗略,而且理科很難。”
“那你吃得消嗎?”
“勉強還可以。”
“我看不是勉強可以,你那麼聰明,不會有問題的。”
“我聰明哇?”說著他指著自己的鼻子問我,眉宇間顯出幾分自豪。
“是的,那你覺得工作上呢?我知道你初中時做過學校的體育部長。”
“這您都知道啊?初中的時候幹媽會把需要我做的事情給我一條一條地交代,我就照著做。現在,您隻交代要做的事情,具體的步驟都要我自己理。”
“知道為什麼嗎?”
“您想培養我們的工作能力。”
“嗯,這是其中的一個原因,但是是次要的。你已經長大了,應該承擔起一定的責任,人越大責任越大。我在培養你的責任感。”
“您認為我沒有責任感啊?”他滿臉疑惑地看著我。
“你有一點責任的意識,但還談不上強烈的責任感。”
“那怎樣才能有責任感呢?”
“我說的不算,但我可以給你一點提示,責任感首先要具備獨立性——獨立思考、獨立完成,這對你的成長非常重要。而且每做一件事情前,都要想想做這件事情有什麼意義,可能會產生什麼後果,這個後果是不是自己希望的,如果不是,那你現在應該怎麼做……”
他想了想以後,小心地問道:“是不是什麼問題都問老師就不叫獨立思考?”
“好學好問是學生的美好品德,但如果什麼都問就會讓人感到你缺乏思想,至少缺乏對問題探討的深度。你覺得高中老師講得比初中老師簡略,一方麵是你們已經長大了,具備了一定的思考能力;另一方麵是這樣的教學能逐漸培養你們獨立思考的能力,為將來進入大學做準備。這可是一次機遇,一個舞台,而且還有時效性,誰先領悟誰就能脫穎而出,成為一名優秀的高中生。”
“哦!”Y若有所思地點著頭,“我明白了,謝謝老師。”
經過這次談話,Y對我產生了很強的信任感,這是對他成功矯正的第一步,但要讓他變成一個自立自強的男子漢必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操之過急就會適得其反。幸好這個孩子的悟性很高,隻是需要老師多關注和恰當的引導。
隨後,一方麵我聯係Y的父親告訴他現在孩子大了,簡單、粗暴的教育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可能增強孩子的逆反心理,同時我建議家長在孩子有問題時第一時間和我聯係,共同協商孩子的教育問題。家長很淳樸,一口答應了,也的確做到了。另一方麵,在月底的班級分析會上,我向科任老師們介紹了Y的情況,提出了我的看法,爭取到了他們的配合,共同、正確關注這個孩子。
現在,Y已經很少提“傻”問題了,在12月月考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他還虎頭虎腦地跑到我跟前要和我打賭,說期末一定要考全班第一。看著他的高興勁兒,我心裏暖暖的,滿溢著大大的成就感。
案例解析
王曉春點評:
如今很多教師寫的文章中往往充滿了“愛的頌歌”,我對這種空洞的唱詞頗不以為然,經常提出教育,於是就有人說“王老師反對愛學生”,“王老師過於冷靜了”。他們總算客氣,沒罵我是“冷血動物”,其實他們誤解我的意思了。我一點也不反對愛學生,我對學生的愛一點也不比他們少,我隻是想提醒老師們,愛不過是教育的基礎,要做好教育工作,沒有愛固然是不行的,但光有愛是絕對不夠的。教育還需要專業技術,我們不能用空洞的愛的說教掩蓋自己專業技術之不足,現在這種做法比比皆是。世界上沒有抽象的愛,隻有具體的愛;沒有標準化的愛,愛有無窮的色彩,而且愛常常是雙刃劍,有利也有弊。給教育的成功案例貼一個“愛”的標簽,好看而已,並不能切實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