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學生不願意當班幹部,怎麼辦(2 / 2)

以上兩類學生對其他同學的影響一般都不是正麵的,破壞麵很大,破壞的程度也會很強。所以,班主任首先要把這樣的學生辨別出來,接著要診斷出原因,再針對性地做學生的工作,問題一般能獲得比較圓滿的解決。

再次,還有可能是班級文化建設上出了問題,也有以下幾個問題:

(1)班級文化始終沒能建立起來,凝聚力不夠強,班級認同感不夠。關於班級認同感的問題又涉及另外一方麵的分析方法了。但班主任都要有危機感,如果學生的認同感不到位,往往是班主任對自己班級的認同感不夠。

(2)班級文化很多時候是班主任個性文化的外顯。如果班主任太注重自己的修養,忽略了學生的修養,也可能造成學生各自管各自的,缺乏集體意識,學生們很可能都是自掃門前雪,這樣的班級戰鬥力不強,不願意爭名奪利,往往成績還可以,就是一搞活動就不來勁。這樣的班級在中年班主任中偏多。

(3)從一開始,班主任就不了解自己的班級,更沒有仔細對自己的班級進行量化考核和診斷,所以沒有思考過班級發展的個性化問題。班級文化建設也就沒有針對性,甚至根本就沒有。

(4)班主任以前培養的學生太成功了,現在新接手班級感覺什麼都不順手,不如意,給班主任造成了心理落差。

現在有很多班主任不搞調查,不做診斷,不搞研究,隻根據自己所謂的“多年經驗”跟著感覺帶班。更有甚者以自己曾經“成功帶班案例”想在新班級中順利複製,複製中一出問題,就埋怨學生不夠好,更有自以為是的班主任談到“學生怎麼一屆不如一屆?”說不定是班主任自己的創新力和敬業精神一年不如一年呢。其實最初帶班的不如意是很正常的,這有一個很自然很正常的磨合期,隨著時間的推移,班主任會越帶越有感覺。最後等到學生畢業的時候才明白最初的時候是自己不適應造成的,每一屆學生剛開始的時候都是這樣,這就更能說明學生是可以塑造的,培養三年或者六年,不就培養成了自己喜歡的學生了嗎?

造成學生幹部辭職的原因還有很多,比如還有可能是班委產生的方式有問題,產生方式不民主、不科學。所以,還可以試著從班委任命的製度上作研究和實驗,如有的老師實行“班委輪流製”“班委內閣組製”“班委契約製”等等,這些其實都是探索,但探索的前提一定要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再在實踐中繼續探索完善體係,一切脫離實踐的探索和體製都是空談。所以,找到原因,才能對症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