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學生不願意當班幹部,怎麼辦(1 / 2)

為什麼學生幹部會辭職呢?這個問題很值得我們班主任思考,班幹部辭職,其實隻是一個表象,表象的背後可能隱藏著很多原因,這就需要班主任做調查研究了,如果沒有調查研究是很難有正確引導的,也就解決不了問題。那麼,沒有學生願意做班委的老師們遇到了什麼樣的問題呢?我想我們是否能轉變思路,不要太強調現象本身的影響力,先探討一下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呢?

首先,考慮是否班主任自身的問題。

(1)班主任的個人魅力不夠,吸引不了學生來助力。班主任的核心領導力受教師個人人格魅力影響很大。個人魅力主要由專業基本功、性格魅力、語言魅力等多方麵的因素構成。所以要提升自我的個人魅力,就必須從以上幾個方麵認真分析,找到欠缺的地方,及時彌補。

(2)班主任對班幹部的要求太高了,認為他們一上任就應該可以勝任,缺乏耐心培養。這樣,學生一旦做得不好,班主任立即表現出自己的不滿,甚至還是在公共場合公開批評和指責。結果,學生幹部辭職的氛圍就這樣在班主任一廂情願的期待中實現了。如果是這樣的情況,那班主任就要與學生做溝通,讓學生明白班主任的良苦用心,他們一旦理解了班主任的初衷,就會更加支持工作的。因為誰都願意被重視、被培養,何況是正值成長期的學生呢!

(3)班主任處事不公,引起了學生的普遍不滿,他們不再喜歡班主任。學生其實是非常感性的一個群體,所以,當學生不再喜歡班主任肯定就不會再支持班主任的工作,對班集體事務也會失去積極性,這可是危機啊!越是感性的學生,幹預的方式就越簡單,隻要班主任能走到學生中去,聽取他們的意見,最後公平、公正地處理班級事務,很快就會獲得他們的認同,他們會重新理解班主任,喜歡班主任的。

其次,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

本來有學生願意做班幹部的,但就是有一兩個在同學中比較有影響力的人製造了輿論效應,形成了不做班幹部的氛圍,致使很多本來想做班幹部的人都不做了。因此,班主任一定要找到輿論的始作俑者,對這樣的學生不能急於批評和責備,要先做深入的探究。

(1)他在做班幹部的過程中受到了挫折。這樣的挫折可能來源於班主任,也可能來源於同學。現在的學生普遍心理承受力不強,一旦產生了挫折感,班主任又沒有注意到的話,學生就會產生消極情緒,並將這樣的消極情緒擴大、傳播。其實他心裏很想引起班主任的注意,很想得到班主任的關心。麵對這樣的學生,班主任首先要幫助他分析產生挫折的原因,然後就有針對性地幫助他重新獲得成功,他有了成功感就會更積極地完成各項工作。

(2)有強勢的同學落選了,搞破壞。落選的原因可能是沒有被同學們認可(班委是通過民主選舉),或者沒有被班主任認可(班委是老師指定),所以就產生了消極情緒,並散播消極情緒,其實是想獲得同學們和老師的注意,有的甚至產生了“我做不了班幹部,也不願意別人做”的思想。這樣的學生多是問題生,他的影響力很可能是“暴力”影響,班上的很多同學都怕他,他不做班幹部,就不讓其他人做班幹部,要是其他人做了班幹部,他就搗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