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自主設置專業
那些實施網絡高等教育的學校,根據市場需求和自身教育教學資源的現狀,可以自主設置招生專業。各高校不但可以在本校已設置的本、專科專業和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學科、專業範圍內,利用網絡等現代化教育手段展開本、專科學曆教育和學士學位教育,經批準,而且也可以開展研究生學位教育,還可以經過認真論證,開設本科專業目錄以外的新專業。
3.收取學費
網絡高等教育,還可實行成本收費,它的收費標準和辦法由學校按國家有關規定報學校所在地物價管理部門批準後執行。
4.自主頒發證書與文憑
開展網絡高等教育的高校,可以對達到畢業要求的本、專科學生頒發畢業證書,它的具體形式由高校來自主決定。
5.實行彈性學製與學分製
學分製與彈性學製的優越點是:學生能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適當調整自己的學習進度,不但可提前畢業,而且可以延緩畢業。
我們知道,政府給予網絡高等教育的這些政策上的支持,實際而言,政府就是要將網絡高等教育推向市場,按照市場的操作方式去運行。
(二)適宜發展終身教育與繼續教育
在我國,網絡教育所走的道路與國外是不同的。國外的網絡教育是作為繼續教育、終身教育或在職培訓的一種方式發展的,而我國則用來發展本科學曆教育。當前,在四個層次的網絡高等教育中,占絕大部分的是專升本學生。像北京師範大學網絡教育學院專升本在職學生約占60%,其他試點高校也達到超過了一半的比例。盡管這種發展方式提高了網絡教育的含金量,但因其先天的不足,使得網絡教育作為本科學曆教育的一種形式,具有難以避免的困難,如校園文化的營造、教學秩序的管理等。
除此之外,緣於在身心發展方麵,大學生很不適宜用網絡的形式進行學習,我國這種模式的網絡高等教育將麵臨嚴峻的挑戰。然而,對於那些在職的成人而言,網絡教育由於超越了時空的限製,具有極強的開放性。他們將要充分利用業餘時間,主要以自學的方式來學習網絡課件。應該可以十分確定的說,網絡教育更適合終身教育與繼續教育。
(三)產業化發展
在我國,網絡高等教育在迅猛地發展著,這不僅緣於國家政策上的支持以及我國高等教育落後的現狀,也就是存在龐大的教育需求,特別是在偏遠地區或農村地區,這種需求就顯得更加的迫切,網絡教育的迅猛發展還得益於自身所具有的規模效益。
在公共經濟學中,依據產品的消費競爭性和排他性,將產品分為三大類:純私人物品、純公共物品和準公共物品。所謂的消費的排他性,即當一個人消費某產品時,別的人就不能再消費該產品了,如食物等;反之,如果一個人消費某產品而不影響別人消費該產品時,那麼該產品具有消費的非排他性,如公園等。所謂消費的非競爭性,即當增加一個人消費某產品時,該產品的邊際成本為零,如法律、國防等;反之,則該產品在消費上具有競爭性,如服裝等。根據公共經濟學劃分各類產品的標準,網絡教育產品具有以下特點:
1.具有消費上的非競爭性
歸根結蒂,網絡高等教育是一種依靠學生自主學習的教育形式,而高校提供的主要產品是多媒體課件,它的實質是多媒體教材。作為一種知識產品,教材具有典型的消費上的非競爭性——當增加一個人消費該產品時,邊際成本為零。
2.具有消費上的排他性
通過非常簡單的方式即注冊收費,現代網絡教育就能夠使對教育產品的消費具有很好的排他性。
根據上麵的闡述,我們可以得知,其實網絡教育產品具有消費上的非競爭性,也完全可以以較低的成本實現排他性消費,具有非常明顯的規模效益,這使得舉辦網絡教育完全可以盈利。所以,市場完全可以介入網絡高等教育。我們可以預期,網絡高等教育即將成為教育產業的先鋒產品,是教育市場化的領頭軍。對於這個問題,政府要有充分而周到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