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教育信息化(3)(2 / 3)

1.平台交互係統

在網絡教學平台上,憑借其可實現交互功能,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可以根據課件的章節、知識點來發布相應的作業,或綜合性的題目。為使作業的表現形式能夠做到多種多樣,不但可以包含普通文本、而且可以包含圖形、圖像等,在係統中可選用office文檔作為發布作業的基本格式,教師、製作人員可把作業內容製作成相應的office文檔,然後上傳文件並將作業發布出去。學生可以通過作業批閱係統提交作業,獲取作業批改結果,而教師不僅可以批改作業,還可附以點評。

在當前的情況下,學生相對較多,係統的教學人員相對較少,角色也比較單一,直接導致的就是答疑力量匱乏、對答疑過程缺少有效的監督和管理,以至於大量的問題得不到及時準確的回答。為解決這個問題,可在答疑和作業管理係統中設定多個教學角色,並做一定的教學分工,最大限度地保證答疑和作業批改活動在有效的管理、控製下有序地進行。如可設定教學管理人員、教師和助教三種教學角色,教學管理人員負責對答疑和作業活動進行管理和監控,設定作業批改和答疑方案,設定各種教學角色在答疑活動中的權限,還可以查看助教和教師的在線答疑和作業批改活動中的工作量統計情況,並可以讓教學管理人員對作業批改和答疑活動做手工的調節;教師負責指導和監控助教的答疑活動,通過參與作業批改和答疑活動,他們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助教主要負責批改作業、解答問題和分類整理。在設定了多種教學角色並進行教學分工後,就可以根據學生數量的不同,在答疑活動中靈活設置教學人員的數量,做到保證答疑的速度和質量。

現在,許多學校的答疑活動並不是很開放的,像用E—mail的方式組織答疑,學生看不到別人提的問題,同類的問題可能被反複地提問,造成資源的無端浪費;還有一些學校的答疑活動過於開放,它們直接使用開放的論壇來解答問題,論壇上內容非常雜亂,難以區分問題和討論,不利於組織教師解答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在係統中宜將答疑和開放性的討論結合起來,整個答疑包含個人部分和開放部分,如此能夠綜合兩方麵的優點。學生可以提出問題讓教師回答,問題和答複會在個人問題部分展示,同時也會發布到開放性的論壇上,在開放論壇上還允許其他學習者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討論,如此能夠充分激發學生進行積極參與。

在答疑過程中,學生提出的問題可以作為一種資源,給其他學習者提供參考和查閱。在答疑的同時,教學人員可以選擇常見的、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整理和入庫保存。作為一種學習資源,入庫的問題資料可以長期利用,並且提供靈活多樣的查閱和檢索方式。在係統中學生可以根據課程的章節知識結構對問題進行順序訪問,也可以根據自己感興趣的主題對問題資源進行關鍵詞檢索。

2.視頻會議或雙向衛星實時廣播

誠然,視頻會議係統能夠實現師生之間的實時互動,但這種互動需要的成本實在是太大,因此不能經常性地應用於實際的教學活動中,一般可用於考前輔導或其他比較重要的教學活動。另外,現在也有很多學校也采用麵授的方式來彌補技術手段的不足,但這種方式也隻是偶爾為之,成本也比較高。

三、網絡高等教育的發展前景

在我國,網絡高等教育是新生的事物,它具有巨大的潛在市場,在政策上,網絡高等教育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並具有明顯的規模效益,這使得網絡高等教育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一)政府對網絡高等教育的政策支持

無論在我國,抑或在世界其他國家,網絡高等教育發展的曆史都十分短暫。借助於網絡發展高等教育,國家必須給予適當的政策支持。相較於傳統高等教育,網絡高等教育的發展具有以下政策優勢:

1.招生自主權

盡管高教法給高校授予了自主招生的權利,但具體的法律條文還沒有成為現實的政策。實際上,傳統高校依然是在教育部的計劃內招生(計劃外的名額受到嚴格的限製)。教育部對新興的網絡高等教育,給予了大力的政策扶持。它主要表現便是授予網絡高等教育以自主招生的權利,高等學校可以自行決定招生方式,包括從參加普通高考的考生中錄取,也允許高校自行命題招生。可以說,這給各高校以極大的靈活性。高校可以根據自己的辦學傳統、聲譽、專業及生源,自主組織命題、製定招生計劃、劃定錄取分數線。從目前各高校招生情況來看,平均約70%以上的學生是由高校自主命題招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