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從另一方麵看,現代遠程教育的主要媒介是教育,相對於傳統的學校教育,它更加關注的是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更看重的是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自控能力。然而,現代遠程教育在突出靈活性和自主性長處的同時,也表現了控製難和評估難的匱乏。所有這些都使得現代遠程教育具有一種完全不同的表現形式,同普通學校教育相比,它就顯得不是那麼“正規”和“規範”。如此在一般人眼裏,它能不能得到充分的認可是很難說的。成人教育、自學考試可以說是前車之鑒。雖然這兩種教育形式開展的曆史已經比較長了,也形成了自己一套比較穩定的體係,但在社會實際生活裏,依然沒有取得與普通學校教育平起平坐,“同工同酬”的地位。其中原因可能不少,但不像傳統教育那樣“規範”和“正規”,不能被視作“正統”教育應該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現代遠程教育會不會走上它們的老路,這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現在每天都有單位在招聘人才,那麼用人單位招聘人員的目的是什麼呢?他們的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希望招來的人才能為單位創造出高於其工資價值的效益來,但在招聘時單位隻能憑借應聘者以前的相關資料來進行判斷、選擇(所以一個人的教育情況才會顯得如此重要),並不知道這個人到單位後工作究竟如何。所以,招聘人員對單位而言可以說是一種“風險投資”。作為新生事物,現代遠程教育一方麵本身發展還不完善,很多東西還在不斷的摸索之中,另一方麵大多數人對其也沒有很深的了解,不僅缺乏感性認識也缺乏理性認識。因此對一般人來說,招聘遠程教育的畢業生同招聘普通高校的畢業生相比,風險可能會更大一些(對其不了解)。這種情形也會影響到社會對(高中起點)遠程學曆教育的接受與認可。
二、學校未做好相應的心理準備和物質準備
在我國,高校網絡教育學院發展很快,1994年中國教育科研網開始興建,1997年湖南大學和湖南電信合作建立第一個網上大學,到目前已經有67所試點學校開展了現代遠程高等教育。但是對於開展現代遠程學曆教育,一些學校並未做好充分的準備,表現出十分倉促的意味。具體而言,主要有三種表現:
(一)經驗缺乏
以前,這些學校大多時候,隻開展過計算機(網絡)輔助教學,但這種輔助性的網絡教學同純粹通過(或基本上通過)網絡進行教學是不一樣的。輔助性教學在教學中畢竟隻處於從屬的地位,主要教學方式還是課堂教學,而且這種輔助性教學常常也是在課堂上進行,師生同樣可以就相關的問題進行及時的、麵對麵的交流與溝通。現代遠程教育是一種師生分離的遠距離教學,由於技術等因素限製,教學過程中多數情況下師生的實時交流還很不好實現;在教學計劃的製定、教學效果的反饋和教學效果的評價等方麵都與普通學校教育大不一樣。此外,現有高校多數是“自力更生”地開展現代遠程教育,相互之間及普通高校與電大之間的切實合作還比較少,資源(包括經驗教訓)共享難以實現,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獲得經驗,快速健康發展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