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國網絡教學中存在著基礎設施方麵的問題。比如,計算機普及率偏低,網絡傳輸速度太慢,寬帶多媒體電信網等遠程教學信息傳輸的質量和穩定性有待提高,上網費用過於昂貴,致使教學雙向交互信息嚴重不對稱,交互式技術媒體的交互作用與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很大程度上地製約了網絡教學的發展。特別是我國幅員廣大,各地區經濟和教育的發展極不平衡,西部地區、不發達和欠發達地區中的許多地方還不能建設寬帶網,或暫時通不了網絡,經濟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之間的“數字鴻溝”使網絡教學和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關係陷入一種悖論狀態:一方麵,人們期望通過網絡教學使欠發達地區能有更多的機會接受高等教育,另一方麵,又由於欠發達地區的網絡基礎設施太差,在那裏或向那裏開展網絡教學麵臨著空前的困難,因而使網絡教學不能成為切實推動高等教育發展的有效工具。
其次,教學過程中存在著教學軟件製作方麵的問題。我國有關網絡教學的適用課件太少,尤其是適應網絡教學本質特點的自主學習型課件幾乎還是零。有人提出,要使教師將做課件作為一種教學的任務。但這有個知識產權問題。在傳統觀念中,教授們自己編寫教案,對自己的教科書擁有所有權。現在,他們被邀請去幫助設計在線課程,網上大學希望與這些教授們共同擁有,甚至全部擁有這些課程的所有權。看來,正如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校長格雷厄姆·斯帕尼爾所說:“在線教育需要有新的政策,如果問題處理不當,可能會發生真正的衝突。”正緣於此,大學圖書館的網絡化也應該加以特別的重視。
第三,網絡教學中存在著師資隊伍方麵的問題。網絡教學不是技術越先進越好,而是要與教學內容、學生需求、教師能力相適應相協調的技術最好。技術變化很快。網絡教學成敗的關鍵在於能否盡快培養出一批能夠理解和適應網絡文化,並能參與網絡文化創造的優秀教師隊伍,並依靠這支隊伍成功創造出新型的網絡教學模式。目前我們的教師對網絡課程建設投入的力量很不夠,這主要是由於缺乏相應的激勵機製予以引導。今後教師的聘用和晉升應該必須考慮教師是否接受過有關網絡教學技術的培訓或是否掌握了網絡教學技術。擴展網絡教學,除了軟件和硬件的投資外,教師的培訓不能忽視。1998年美國電信學習會議提出這方麵的投資不能少於25%,即要高於軟件方麵的投資。我們應該用計算機、網絡豐富每一位教師,武裝每一個教研室。但是事實是這樣的,目前我們高校教師中,很多人還是“網盲”。
另外,網絡教學中,還存在著教學質量臨控和管理動作模式等方麵的問題。例如,如何進行網上考試,不但要保證質量,而且要簡化操作,提高效率;普通高校如何與電大合作開展遠程教育,發揮已有更大係統的作用;引入境內外資金如何處理公司的合作與利益分配關係,以及如何處理校外遠程教學與校園內教學的關係等等。
三、關於加快我國網絡教學發展步伐的政策性建議
結合OECD國家的經驗,並針對上述存在的諸多問題,我們特向政府和有關方麵提出如下政策性建議:
1.對於一些相關教學內容的製作,教育部要在各試點高校中進行統籌,做到充分利用優質資源,能夠讓大家共享,而不能過多的重複製作,造成浪費。在目前的經濟和技術條件下,可以考慮在西部地區將局域網先建設好,東部地區的重點大學與西部地區的學校結成對子給予必要的支援,例如將有關教學光盤通過航空等方式送過去,讓光盤在西部地區的局域網上運行。
2.在西部那些欠發達地區,在網絡教學的基礎設施建設方麵,應給予特別的扶持。這個方麵的問題,不僅教育部門應該重視,信息產業部門更應該重視。從美國網絡教學開展的情況來看,最有趣的現象是比較發達的西部如加利福尼亞州做的並不怎麼樣,反倒是南部的一些相對欠發達的州勢頭較好。這可能說明了越是經濟落後的地區發展網絡教學的迫切性越高,優勢和潛力越大。這對我們中國也是一種啟示:西部地區要騰飛,高等教育要跨越式發展,為網絡教學提供了很好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