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國內外的研究以及實驗的證明,重視學習策略的研究,可以大麵積改進學生的學習,提高學習質量,尤其能夠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的有效學習起到促進作用;對老師的改進教學也有幫助,研究學生的學習規律,通過學習策略提高教學和訓練的效率,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讓學生掌握獲取知識的策略,學到終身有用的東西,這對於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大有裨益。學習策略的構成:①認知策略(包括複述策略、精製策略和組織策略);②元認知策略(元認知指的是對認知的認知,包括計劃策略、監視策略和調節策略);③資源管理策略(包括時間管理、學習環境管理和意誌管理)。其中,學習策略的核心成分是認知策略與元認知策略。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學習策略是可以學會的,具有可教性,學習策略是鑒別會不會學的標誌,是衡量個體學習能力的重要尺度,是決定學習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通過長期的研究和實驗,心理學界編製出幾種極具參考價值和實用價值的測量工具,針對一定的學習目的、結合不同學科特點,形成了較為係統、具體的學習策略的運用方法,比如為了幫助記憶,提出了諧音法、表象法、縮句法等;為了便於理解,提出了圖示法、符號轉換法等,這些方法都是可供我們采納和借鑒的。我們提出遠程開放教育中注意學習策略的研究,那也並不是一定要設置學習策略的課程,而是希望我們的教學要根據成人學習的特點,結合各學科的教學,運用比較適當的方式幫助學生學習掌握必要的學習策略,不但“授之以魚”,而且還要能“授之以漁”。教的目的是為了實現不教,讓學生學會學習。
(二)整合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各種學習資源進行自主學習
在上世紀90年代,麵臨信息社會的到來,對於信息社會的教學,教育專家們已經注意到,“已不再隻是教學生學習的問題了,而且還要教學生尋找信息,使這些信息相互聯係起來,並且以批判精神對待這些信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們生活的社會信息化進程更為加快,數字化、網絡化技術正改變我們生活、學習、工作的環境和方式。在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大小城鎮中,計算機互聯網已經普及,就連普通家庭都能實現寬帶高速接入。我國的遠程開放教育已從第二代發展到第三代,承擔遠程開放教育試點的各級電大,校園網、多媒體課室、電子閱覽室及其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的學習支持服務係統日趨完善。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也為遠程開放教育帶來革命性的影響,使開放教育學習的開放性、自主性,交互性和個性化得以實現。數字化、網絡化學習環境下,可獲取的信息資源豐富,數量龐大,獲取方式方便快捷,這也對學習者提出了如何整合各種資源進行自主學習的問題。
世紀之交,“信息素養”的概念出現在了教育界,使得教育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研究現代教育技術的專家們認為,信息、知識成為社會中的基本資源,信息產業成為社會中的核心產業之一,信息技術蔓延到社會生活與工作的每個角落,信息素養成為信息社會每個公民必須具備的一種基本素質,信息的獲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與傳統的“讀、寫、算”方麵的知識與能力一樣重要,是信息社會對新型人材培養所提出的最基本要求。信息素養正在引起世界各國越來越廣泛的重視,並逐漸加入從小學到大學的教育目標與評價體係之中,成為評價人才綜合素質的一項重要指標。作為一種高級的認知技能,信息素養同批判性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一起構成了學生進行知識創新和學會如何學習的基礎。信息素養不僅是一定階段的目標,而且是每個社會成員終生追求的目標,是信息時代每個社會成員的基本生存能力。信息加工能力是信息素養的核心,它是新時代的學習能力中至關重要的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主要包括:尋找、選擇、整理和儲存各種有用的信息;言簡意賅地將所獲得的信息從一種表述形式轉變為另一種表述形式;針對問題,選擇、重組、應用已有信息,獨立地解決該問題;正確地評價信息,比較幾種說法和方法的優缺點,找出它們各自不同的特點、適用的場合以及局限性;能夠利用信息做出新的預測或假設;能夠從信息看出變化的趨勢、變化模式並歸納出變化的規律。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就是要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並非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器和知識灌輸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