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使這些所謂的小金庫得以正確運用呢?首先做父母的要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樹立勤儉節約的良好家風,反對鋪張浪費。家長如果平時做事就是大手大腳的,經常擺闊,講排場,也會影響到青少年的思想。有的家長在春遊期間或者在新年裏,為孩子做了許多準備,過生日搞得十分隆重,這樣的結果會使孩子認為:錢來得很容易,可以隨便花,越闊氣,就越光彩。反過來,如果做父母的平時比較節儉,也或多或少會影響孩子。
孩子珍惜用錢的意識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家長們作指導。做家長的要利用各種機會對孩子進行教育。如采用實地參觀的方式,讓他們了解創造財富的艱辛,明白錢是來之不易的,不能隨手亂花錢。也可以和他們一起對某個他們希望得到的物品做成本核算,算一算就能夠讓孩子明白需要投入多大的人力、物力等成本才有這種產品的誕生,從而也使他們在得到這種商品之後,能夠很好的珍愛它。
孩子的零用錢是可以由孩子自己去掌握的,但不能夠對孩子的欲望不加約束。無論孩子的零花錢有多少,都不能讓他們看做是自己的小金庫,都不能讓這些錢徹底遊離於父母的視野之外,父母要起到一個督導作用。讓孩子想一想,什麼東西是必須買的,什麼東西是可買可不買的,什麼東西是真的不需要買的,什麼東西是不值得買的,什麼東西是青少年不應該買的,什麼東西是現在需要買的,什麼東西是以後可以買的,哪些錢是可以花的,哪些錢是要存的等等。然後根據需要,製定一個計劃,計劃裏包括買什麼東西,要花多少錢,自己有多少錢,這些錢要消費多長時間等。家長要把孩子的花錢的興趣點引向學習,讓他們拿出自己的錢為學習做些投入,如訂閱報刊、購買學習用具、幫助困難的同學等方麵。如果發生了用錢和需要之間的矛盾時,家長要教育青少年學會克製自己,要能夠克服暫時的困難,要做到“量入為出”的道理。遇到孩子的需求確實正當,又急需購買,同時又缺乏資金的情況下,父母也要慷慨解囊,不要一味地限製他們。
在孩子用錢方麵,家長要進行監督,如果花錢得當,家長要給予表揚,如果不按計劃而亂花錢,家長也不要姑息,一定要教育批評。
家長還要教育孩子把暫時不用的零用錢積攢起來,以備後用。對孩子節約下來的錢,應該做到“節約歸自己”,這些儲蓄可以讓孩子作為學費,也可以鼓勵孩子為國家捐款,還可以為他購買他所需要和喜愛的大型係列書籍。
在對待青少年的零用錢的問題上,家長要采取謹慎性的、指導性的態度,不能包攬一切。青少年本人也應當有正確的運用資金的觀念,為自己一生籌劃資金開個好頭。
不要姑息青少年從家裏拿錢
個別青少年不經家長允許就私下從家裏拿錢,做父母的發現後,難免有火氣。但遇到這種事情,做父母的首先要避免兩種禁忌:一是千萬不要急躁,不要把氣氛弄得太緊張了。
態度不好,可能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不利於辨明是非,不能夠真正地解決問題。二是千萬不要張口就罵孩子“不要臉”、“沒出息”、“偷東西”之類的話,輕易地給孩子扣帽子,粗暴地對孩子辱罵,隻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不給孩子承認錯誤的勇氣和膽量。
個別青少年不經家長允許會私下從家裏拿錢是不對的,但應該怎樣解決呢?
首先要弄清孩子拿錢幹什麼。青少年拿錢最主要的不是造成經濟損失,而是怕他們拿錢做不正當的事情。有的青少年在外麵打傷了人、損壞了東西,不敢向家長說,隻好自己動手拿;有的青少年是為了滿足物質欲望,才自己動手拿;也有的孩子,受了別人的欺負,不敢向家長講,隻有自己拿等等,總之,情況很複雜,家長不要憑空下結論。不要采取審問的方式,要創造各種條件使孩子講出真情。
弄清拿錢的原因之後,接下來就是要弄清:孩子為什麼不向家長要,而要自己偷偷地拿呢?要處理好這個問題,一定要做到:
拿的錢如果還有剩餘,一定要交回。要教育青少年,花錢是有計劃的,青少年還不完全成熟,要花錢就要和父母商量。家庭中的每個成員都要相互尊重,不商量而隨便拿錢花,會打亂整個家庭的支出計劃,會給家裏帶來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