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自我內省智能
培養孩子的自我內省意識,不斷提高自我分析能力,首先要立足於情感教育,突出一個“愛”字。所謂“不養兒不知父母恩”正是指孩子不知道體會父母的辛苦,可以通過保留資料等去教育他。
幼兒的身心變化比較迅速,還沒有形成穩定的心理特征,所以很難把握自己,主要是靠環境來進行調解,如果我們因此忽略了對孩子自我把握的培養,則孩子傾向於被動依賴。反之,從小注重孩子認識自己,把握自己的能力,就能促使孩子的自主性和獨立性的發展,孩子對於自己身心的認識是逐步的,是由外至內的,認知特點決定他們認識自己的主要途徑,是與環境的交互作用,是在與人,事物的打交道中認識自己的。
培養孩子的自我內省意識,就應讓孩子了解到自己的發展與變化,知道自己和別人不一樣,要順應孩子天性,促進孩子自主性的發展。
那麼如何對待孩子的氣質特征?氣質本無好壞,而在於後天的發展方向,強性發展則堅強勇敢,弱性發展則攻擊暴躁。對於孩子氣質培養,既要順其性,又要循循善誘,不要先入為主,不能一廂情願,要順其自然,發揚其良好的方麵,抑製他不好的方麵,就能培養他優秀的性格特點。
(一)正確對待沒禮貌並且倔強的孩子
1.學會欣賞:希望用放大鏡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和閃光點,對孩子永遠不要吝惜讚美、誇獎的言語。
2.學會寬容:不要過分的苛求,給孩子自我調節的過程。
3.尊重孩子:尊重發展的規律,自主特點。
4.避免說教:說與教是最無能,無效的。
專家指出,情緒有好壞之分,氣質沒有好壞之分,從小培養良好的情緒是非常重要的,直接關係到孩子良好個性的形式,應合理判斷嬰兒啼哭的原因,不要忽視一周歲之前的啼哭。
(二)正確的疏導孩子情緒
1.首先讓孩子冷靜下來,不要被孩子的壞情緒牽著鼻子走。
2.堅持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不能盲目的跟著感覺走。
對待孩子的憤怒應:用語言表達,不要打人和毀壞物品,適當發泄,冷處理,教會孩子學會控製。
對待孩子的悲傷應:讓孩子適當發泄,聽聽音樂等。
(三)培養孩子開朗樂觀的性格
我們知道,外因作用於內因的結果,不要給孩子約束太多,急於求成,成功心切,寄予太高。研究表明:孩子的個性與家長的性格有密切關係,家長的性格會潛移默化作用於孩子。培養性格開朗的孩子,應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1.堅持家長接送孩子,讓集體生活鍛煉孩子。
2.多與性格開朗樂觀的孩子交朋友。
3.放手讓孩子走出去,接觸大自然。
4.常與孩子一起感受快樂,讓大人的樂觀去感染孩子。
5.給他積極向上的心理暗示。
6.父母在孩子性格塑造上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
自我內省智能的自測
(一)父母自測
1.您有寫日記的習慣?
2.您習慣在睡覺前反省一下自己一天的生活?
3.您很希望通過各種渠道了解自己的優缺點?
4.您很自信自立?
5.您喜歡經常獨處靜思?
6.您習慣於在事前做計劃?
7.您喜歡在事後做總結?
每道題回答“是”得3分,回答“不確定”得2分,回答“否”得1分。
16~21分,您的內省能力很強;
11~15分,您的內省能力較強;
6~10分,您的內省能力一般。
特別提醒:
如果家長的自我內省能力不錯,那您就需要給自己的孩子做出了好榜樣。在孩子行動之後,父母能注意及時給他一些鼓勵或是建議就更好了。
如果家長的自我內省能力一般,不用著急,隻要您現在有了這個意識,孩子的內省能力完全可以在您的努力下,一步一步培養起來。您可以從培養孩子的計劃性開始,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您最好告訴孩子,“今天要做什麼,在什麼時間要全部做完”,讓兒童先有一個印象;事情做完之後,表揚一番,並告訴孩子,“明天要做什麼事情”。慢慢的,他對自己的能力會越來越了解,並且越來越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