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內省智能的定義及特點
自我內省智能,通俗的說法就是“認識自我”的智能。
多元智能理論是由八項智能組成的,“自我內省智能”是其中的一種,也是其中最感陌生、最令人費解的一種。自我內省智能是什麼?它重要嗎?這是不少人產生的疑問。
這種智能和其他智能一樣由其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它關係到孩子當前的良好發展和日後的成材。例如,在我們的周圍有些人很有“自知之明”,而有些人確缺乏“自知之明”,前者有利於立身處事,成就事業,而後者卻會因此有不少的障礙和煩惱,這與個人的智慧傾向有關。可見,自我內省智能是成材的重要因素之一。自我內省智能是分辨自己內心世界的智慧。內省智慧強的人,能夠清楚地把握自己的情緒、動機、脾性,能恰當地認識自己的特點、長處和短處,並能據此做出適當的行為。有此強項的人,會有比較強的自律、自控能力,並且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這無論對於孩子當前的發展和日後的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
據專家分析,自我內省智能在兒童時期往往不被重視,一些家長認為孩子小,不懂什麼,培養自我內省智能是長大些以後的事,這實在是家教的失誤。有研究表明,孩子從呱呱墜地那一刻起,就已經開始建構其最初的自我內省智能了,這是在與父母及其他人的相互作用中進行的。小孩子的自我意識很薄弱,他們的自我認識主要來自於他人對自己的看法與評價。可見,良好的人際環境是培養自我內省智能的第一要素。為此,提供以下建議:
1.給孩子充足的、自由的自我發展的空間
家長和教師應該積極主動地、有意識地創設條件,促使孩子獨立、自主。例如:給他一個空間,讓他自己去做主;給他一個時間,讓他自己去安排;給他一個條件,讓他自己去利用;給他一個問題,讓他自己去找答案;給他一個困難,讓他自己去解決;給他一個機遇,讓他自己去把握;給他一個衝突,讓他自己去應對;給他一個對手,讓他自己去競爭;給他一個任務,讓他自己去發揮。
2.要尊重孩子
孩子在受到尊重時,會產生良好的自我感覺並形成積極向上的心態,能促進孩子的自我認識,有利於萌發自尊與自強。為此,大人要正確看待兒童才能由衷地尊重兒童。例如:和孩子說話時要看著孩子的眼睛;要傾聽孩子說話,不要隨意打斷或製止孩子說話;不隨意代替孩子回答問題;不當著孩子的麵議論孩子;批評孩子時,要允許孩子申辯,不說損傷自尊心的話;要給孩子留麵子;要重視和愛護孩子的作品;要尊重孩子的隱私;對孩子許下的諾言要認真對待;大人應該真誠地對孩子說“謝謝”、“對不起”;和孩子平等地商量,尊重孩子的意見;要尊重孩子的氣質特點,不把大人的意誌強加於孩子。
自我內省智能的培養不同於培養其他智能和能力,它需要父母多多關注和表達自己和孩子的內在心理活動和外在情緒表現。
專家指出,隻要父母多花心思,多觀察孩子,多和孩子談心,讓孩子發表自己的內心感受,孩子的內省表現也會讓你大吃一驚。
自我內省智能是指個人了解自我,善於對自我進行分析、省思的能力。專業的說法,就是一個人建構正確自我知覺的能力,能夠客觀審視自身優缺點的意識,並且善於自我激勵,懂得根據自己的特點,設定適當目標並能自我完成。通俗的說法就是“人貴有自知之明”、“自我反省”以及“揚長避短”等等。
我們應該知道,自我內省意識是人類內心世界的最核心部分,是了解自我和他人、想象和計劃的動力和源泉,它是其他智能和能力獲得良好發展的前提。當人作為個體的時候,隻有不斷地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有一個再思考、再認識的過程,才能在以後的行動中隨時調整自己的行為方式和待人接物的方法,以便更好的解決問題,更深入的了解自己。
對於兒童來說,要讓他們到這個程度是不現實、不切實際的。小年齡兒童由於他們言語的限製,這一方麵更多的體現在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上。稍大一點的兒童,可以讓他們學會了解自己,明確自己的能力、優缺點,從而揚長避短,獲得良好的進步和發展,使他們成為自信、自立、自律的人。
心理學家在研究過程中發現,兒童在玩拚圖遊戲的過程中,每擺一塊拚圖就對照一下圖樣的兒童,比隨手拿拚圖塊、隨手就拚不看圖樣的同齡兒童,平時的表現更自信自立,更能適應環境,在學習新的內容時速度也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