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說的人際關係就是指人們在各種具體的社會關係領域中,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建立起心理上的聯係,它主要反映在群體活動中,人們相互之間的情感距離和相互吸引與排拒的心理狀態。和諧、友好、積極、親密的人際關係都屬於良好的人際關係,對於一個人的工作、生活和學習是有益的;相反,不和諧、緊張、消極、敵對的人際關係則是不良的人際,對一個的工作、生活和學習是有害的。社會心理學的調查研究了表明,良好的人際關係是一個人心理正常發展,個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重要條件之一。古語雲:“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美國著名成人教育家戴爾·卡耐基經過大量的研究發現說:“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隻有百分之十一是由於他的專業技術,另外的百分之八十要靠人際關係、處世技巧。”此話也許說得絕對些,但也從另一側麵說明良好人際關係對成就事業的重要性。所以青少年學會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方法,掌握其途徑,無論是對在校建立起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還是對畢業後建立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都是十分必要的。
2.努力贏得別人的尊重
對於學生來說,同學之間會有親有疏,有遠有近;有的人人緣好,往往容易贏得別人的信賴和尊重,而有的人威信低,人緣差,往往造成被人嫌棄。其實,每個人內心都是想得到別人的尊重,但要贏得別人的尊重,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也須掌握一定的技巧。
首先,我們必須自尊自愛,對自己充滿信心。俗話說:自愛的人才能受到他人的愛,自尊的人才能受到他人的尊重。我們可以人這幾個方麵去考慮:
保持自己良好儀表。儀表堂堂,風度翩翩,誰看了都想多看你一眼。倘若你儀表不整,讓人看了像個“二癩子”,那麼,你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就要大打折扣,也是對自己不自重的表現,弄不好別人會看不起你,更談不上尊重你了。
保持大度的胸懷,不要和同學胡亂發脾氣。同學之間相處,爭論是在所難免的。但是,爭論隻應對“事”而不對人,不要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爭論不休,得理也應讓人,當然更切忌亂發脾氣,亂罵人,否則既損身體又傷感情,何苦呢?
不要自視清高,高傲自大,要時刻保持謙虛謹慎的心態。即使你能力比別人強,才華比別人出眾,或者在工作、事業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記住,千萬不要沾沾自喜,目空一切。如果你看不起別人,別人也會看不起你,當然就談不上尊重你了。
其次,必須尊重他人。墨子說:“夫愛人者,人必從麵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惡人者,人必從而惡之;害人者,人必從而害之。”(《自尊與尊人的互補》第67頁)。尊人會換來受尊,要做到這點,我們應注意:
不要取笑別人,更不要傷害他人的自尊心,學會給別人“下台階”。有人一時精神緊張,說了一句不大得體的,人一時不慎,偶然失戀,你卻把他當作笑柄,時常端出來取笑。樂是樂了一場,可是你哪裏知道,被你取笑的那個人心裏是什麼滋味,也許他正在罵你呢。所以你千萬不要幹這種事。現實生活中,人都有自己的尊嚴,人都有自己的“麵子”記住,你不尊重別人,別人也不會尊重你。
自己做不到的,不要強加於人。有道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別人不願意發表意見,不情願做的事,若非讓人家去說,去做,免不了要對你產生各種看法,即使按著你的意圖去辦了,心裏也難免不痛快,在這種情況下,他當然不會尊重你了。
做人要講信用,不要失信於人。做人之道,信譽不可少,對別人有求於你的事,你一旦答應了就要盡全力去辦,並要想法辦好。如果出現一些意外一時兌現不了,就應向人家解釋清楚,求得人家的諒解,隻有這樣,別人才不會小瞧你。
在與人交談中,不要心不在焉。作為聽者在他人對你談話時,要認真地聽講,也許你對他的話不大感興趣,但你可以試著從對方的表情去了解你應該了解的,或者在適當的時候發表你的觀點,避開話題。
3.要寬以待人
無論是日常的生活還是工作,我們都希望有一個相對輕鬆和諧的環境,與別人友好的相處,那麼寬以待人是不可缺的。我國古來就有“君子寬以待人”的處世方法。
所謂寬以待人,就是指對他人的要求不要太過分,不強求於人,而是以寬容為懷,能讓人時且讓人,能容人處且容人。
人們在交往的過程中貴在與人為善,以誠待人,盡可能向他人提供方便,盡量給予他人幫助。可以說,寬以待人是一個道德水平較高的表現,“有容,德乃大”《尚書·陳君》。你希望別人善待自己,就要善待別人,要將心比心,多給人一些關懷,尊重和理解;對別人的缺點要善意指出,不能幸災樂禍;對別人的危難應盡力相助,不應袖手旁觀,落井下石。即使是自己人生得意馬蹄疾時,也不能得意忘形,居功自傲,而是應多想想別人對自己的幫助和恩惠,讓三分功給別人。人總是喜歡和寬容厚道的人交朋友的,正所謂“寬則得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