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人際關係智能(2)(2 / 2)

做到寬以待人還要求我們,“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論語》)自己要站得住,同時也使別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時也使別人事事行得通,“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論語·顏淵》)在一定意義上,成人之美就是成已之美,即使對有錯誤的人也不要嫌棄,應給人提供改過的寬鬆條件,原諒別人的過失,幫助別人改正錯誤。正所謂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當然,我們所說的要以寬待人,也不是一味的造就姑息,否則就會失去寬厚的本意,正所謂“過寬殺人”。沒有度的寬隻是麻木怯懦,明哲保身,更是縱容醜惡。“有一種人,以姑息匪人市寬厚名,有一種人,以至舉細數市精明名,皆偏也。聖人之寬厚,使人有所恃,聖人之精明,不使人無所容。”(《論語·寬問》)。也就是說,無原則寬容惡人去換取寬厚的名聲,或列舉瑣碎小事換取精明的名聲,都是有失偏頗,聖人的寬容程度不使小人有所依靠,也不使小人容身。這也是我們應把握的度。對惡人無原則的寬容無異於助紂為虐,是對善良人們的殘忍,“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論語》)。朱熹也講,“血氣之怒不可有,義理之怒不可無”。我們在懂得寬以待人的同時也應懂得嫉惡如仇,捍衛正義。隻有做到當寬則寬,當嚴則嚴,抑惡揚善,才是真正的寬以待人。寬以待人,正是以寬廣的胸懷,寬容的氣度,創造寬鬆的人際環境,大度豁達難容之事,使別人敬重和傾慕你的人品,並使你具有很大的人格魅力,特別是在競爭激烈的今天,寬以待人會使人人都喜歡與你交往,所以,寬以待人是為人處世的一個重要原則。

4.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係很重要

在學校中除了同學之間關係外,師生關係也是人際關係的一個重要方麵。那麼如何去建立和諧良好的師生關係。

我們知道,師生關係是學校教育過程中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最重要的關係之一。和諧良好的師生關係應當是尊師愛生,教學相長的關係,應當是一種民主、平等、互尊、互愛的和諧而親密的關係。當然,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看,教師因在教育過程中處於主導地位,他們與學生交往的作風、方式往往會對師生關係起重要作用。但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學生的自覺能動性也對師生關係起重要作用。在師生關係的相互作用過程中,作為老師應該是學生的良師益友,關心、尊重、愛護學生;作為學生也應有積極的態度,這樣才能建立起和諧良好的師生關係。那麼作為學生本身,應當如何去做呢?

首先,學生一定要尊敬老師。對於每一個來說,尊師愛師是做人的一個最起碼的要求。人來到世上除了父母的養育之恩,就是老師的傳授之德。人類文明的傳承和延續,首推老師之功。老師對學生“傳道、授業、解惑”,毫無私心和保留。教師在培養造就人才的事業中樂於做“人梯”,讓學生踩著自己的肩膀攀登科學高峰,用自己心靈的火花去點燃學生心靈的燈盞,用知識在人的心靈中蓋起摩天大廈。這種對人類文明的無私奉獻難道不值得我們去尊敬和愛嗎?

其次,學生要多為教師著想。的確,我們的教師當中有的人難免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或者對教師工作感到厭倦,或者教學質量不夠理想或者動輒責罵學生等等,對這種老師可以婉言指出他們的缺點,“老師,你這樣做與教師身份不夠符合”,“老師,你錯了”。但是我們也應看到,老師生氣、發怒、批評、教訓無非都是期望我們青少年成為好學生,取得好成績。老師也是人,也有自己的七情六欲。因而作為一個學生,無論在哪一位老師麵前都應記住自己的學生角色,即使遇到老師誤解了自己或對自己評價欠公正,也宜積極溝通,設法讓老師了解或理解你,切不可當麵頂撞,更不該背後議論,把關係弄僵。

再次,學生要對老師有禮貌,禮貌是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現,每一個人在心理上都有得到別人尊重的需要,學生對老師有禮貌必然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產生積極的效應,也正是我們內心尊敬老師的反映。

在良好和諧師生關係氛圍內,教與學雙方都會以積極主動,而且富有創造性的熱情的態度去完成和實現一定的教學過程,並且雙方都能達到一種理想而滿意的效果,因此師生人際關係的和諧協調發展,是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