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音樂旋律智能(3 / 3)

測試分值在6~12分之間,您的兒童得分越高,說明他的音樂智能發展得越好。

(四)環境創設

家長或教師想要培養和發展孩子的音樂旋律智能,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為孩子創設一個寬鬆、自由、和諧的音樂環境,讓孩子學會傾聽,學習用音樂表達自己的感情,特別是要鼓勵孩子的自發性音樂活動,以保持他們對音樂的濃厚興趣。

提升孩子的音樂旋律智能,不妨嚐試從以下幾方麵入手:

1.經常聽唱簡單的歌謠

我們知道,喜歡唱唱跳跳是孩子的特有的天性,不妨多為孩子挑選一些活潑歡快,歌詞簡單易懂的童謠,時常帶著孩子聽聽、唱唱、跳跳,同時引導孩子關注童謠的節奏,音色,旋律的起伏,樂曲的情緒等。讓孩子喜歡音樂,帶著愉快的情緒感受音樂。

2.設置一些孩子喜歡的背景音樂

與孩子主動地感受音樂不同,這裏是指讓音樂成為孩子生活的周圍環境的一部分,譬如,在早晨起床的時候,吃飯的時候,玩耍的時候放一些音樂,讓孩子身在音樂環境之中,不知不覺地吸收音樂的元素,增強樂感。有時,播放背景音樂還能達到一些特殊的目的。當孩子過度興奮,和緩的音樂能幫助孩子穩定情緒;下午當孩子昏昏欲睡時,節奏歡快的音樂可以振奮精神。

3.音樂遊戲

很多孩子都喜歡玩音樂遊戲。譬如,敲碗打盆,跺腳拍手;爸爸拍手拍出一個節奏,讓孩子模仿一下,也可以讓孩子做示範者,用自己發明的節奏來考考爸爸和媽媽。在易拉罐裏放上數量不同的豆子或石子,有節奏地搖晃,或輕或重,或緩或急。人手一個,一家人就可以開一個“沙球”家庭音樂會了。

如何開發音樂旋律智能

大多數人都喜歡音樂,當人們欣賞音樂時,常常會陶醉在優美的旋律中。音樂可以使你忘卻身邊紛擾的世界,進入一個神仙般的世界。難怪心理學家常常呼籲,要善用美妙的音樂來調節自己的情緒,陶冶自己的情操。對於孩子來說,自出生之前就對音樂有好感,出生後不斷發展著對音樂的喜好,3、4歲時就已初步具備欣賞音樂的能力。音樂能使孩子享受一種深深的愛,使孩子的心情充滿歡樂。這種情緒會促使神經係統的發育完善,能夠調節血流量和神經係統的活動功能,有利於孩子的記憶、理解、想象思維等各種能力的發展。

(一)兒童音樂欣賞誤區

優美的音樂能開發孩子的智商,爸爸、媽媽總是希望自己的兒童聰明、能幹,但對於怎樣教兒童欣賞音樂不夠了解,常會產生以下情況:

1.選擇的音樂不恰當

不考慮適合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隨意性太大。成人隨意拿出什麼音樂帶就放給兒童聽,不管兒童愛聽不愛聽和能不能理解。

2.家長在放音樂給兒童聽時,不注意兒童情緒的變幻

如兒童正在興奮地玩耍時,硬要讓兒童來聽搖籃曲。

3.家長在指導兒童欣賞音樂的方法不夠正確

隻注重用語言將音樂的內容敘述給兒童聽,忽視讓兒童自己用動作表達對音樂的感受。

4.缺乏經常性、長久性

如成人有空時、情緒好時就教兒童欣賞音樂,成人工作或家務忙時、情緒不好時就間斷。

(二)家長怎樣教兒童進行音樂欣賞

1.給兒童充足的時間讓他聽和看

通過聽覺,能讓兒童感受到音樂旋律的優美、理解樂曲所塑造的音樂形象。平時在家裏,可以選擇一些富有感染力的幼兒歌(樂)曲,把兒童帶入歌(樂)曲的意境,感受樂曲的情緒。另外,還可以帶兒童欣賞音樂會,玩漂亮的音樂玩具,讓兒童置身於音樂藝術的氛圍中。從環境著手,擴大視野,有助於音樂才能的培養。

2.讓兒童大膽的進行想象和辨別

平時家長可以選擇一些簡單的、舒緩的進行曲、搖籃曲、歌舞曲放給兒童聽,特別是兒童睡覺前,可讓兒童聽搖籃曲;兒童情緒高,手舞足蹈時,聽歡快的歌舞曲等。讓兒童無意識地感受搖籃曲的溫柔、優美,欣賞歌舞曲的歡快、熱烈,逐步訓練兒童的分辨能力。在此基礎上可選擇一些曲子,爸爸、媽媽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啟發兒童聽了音樂以後去想象,去用簡單的動作表達對音樂的感受,以提高他們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3.鼓勵兒童經常歌唱

家長要經常鼓勵兒童唱一唱,記一記,特別是歌曲可讓他們邊聽、邊唱、邊欣賞,體會內容和情緒。

4.讓兒童經常聽著音樂進行表演和做動作

家長鼓勵兒童隨著音樂的節奏和旋律,愛做什麼就做什麼動作,自由地手舞足蹈,讓兒童的創造力在樂曲的歡樂情景中淋漓盡致地、無拘無束地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