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麻
大麻在我國俗稱“火麻”(英文名Hemp),為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中亞。它原來是一種用途極廣的農作物:莖、幹可製纖維,用來搓繩織布,種子可供榨油。現作為毒品的大麻,主要是指矮小、多分枝的印度大麻。其居世界第一位的產地是哥倫比亞,年產量約為9000噸,其次是墨西哥、牙買加和美國,這4個國家合計,年產大麻2萬噸左右,成為世界大麻產銷的最主要四大毒源地。
大麻毒品一般有三種類:一是大麻草幹品,俗稱“大麻煙”,其中主要的毒性成分是四氫大麻酚(THC),含量約在0.5%~5%左右。二是大麻脂,用大麻花果滲出的樹脂製成,THC含量約為2%~10%。三是大麻油,從大麻草、籽中壓榨提純出來的液體,THC的含量約在10%~60%。這兩種大麻毒品,毒性一種比一種強,而吸毒者最時興的,就是抽大麻煙。
據醫學界測定:吸一支大麻煙,對肺功能的影響比一支香煙要大10倍。長期吸食大麻煙,會對男性生殖功能產生嚴重的破壞,並會造成神經障礙,產生退行性腦病,從而導致抑鬱、焦慮、對人有敵意衝動和自殺傾向,及精神錯亂、迷幻、偏執、妄想等行為。
(五)可卡因
可卡因俗稱“可可精”(英文名Cocaine),學名苯甲酰甲醛芽子堿,最早是由德國化學家阿洛特·尼曼從古柯葉中提煉出來的。它是美洲及美國人之中最流行的一種毒品。
在藥理作用上,可卡因與上述鴉片、大麻等係列毒品的藥性均截然不同。前述的4種毒品,均屬於抑製類麻醉劑,吸食、注射後,能使人萎靡不振、欲醒不能,而可卡因卻屬於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它對人體有兩種作用:一是局部麻醉作用。它在早期時,曾作為一種強效的麻醉劑,被廣泛地應用於眼、鼻、喉等五官科的外科手術中。二是中樞神經興奮作用。吸食後,人會變得心跳加速、血壓升高,情緒高漲、思維活躍、好動健談,能長時問不眠不休地進行緊張的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甚至會變得好鬥、富攻擊性。最典型的,是會產生可卡因精神病,即產生嚴重的觸覺幻覺和嗅覺幻覺,感到皮膚下麵有蟲行蟻走感,奇癢難忍,不停地抓撓皮膚,重至鮮血淋漓甚至斷肢自殘,其對人體健康的危害,與海洛因相比,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根據聯合國禁毒署1999年的年度報告,當時,在全世界的吸毒人員中,大約有1.4億人吸食大麻,1300萬人吸食可卡因,860萬人吸食海洛因。而據中國《法製日報》的報道:2003年,中國的吸毒者中,吸食和注射海洛因的人員,占全部吸毒人數的86.89%。由此可見,這些傳統毒品,仍然是當前危害國際社會的最主要的毒魔。
二、新型毒品:冰毒、K粉、搖頭丸
什麼是“新型毒品”?
所謂新型毒品,是指近幾年來在吸毒人群中廣泛流行的一些麻醉品和精神藥品,如冰毒、搖頭丸、氯胺酮、杜冷丁等等。與傳統型、植物性的5種毒品比較,這些新型毒品,主要是一些化學合成類的毒品,而且,由於它們主要是在廣大青少年中流行,所以,在某種意義上說,這些新型毒品,對人類的危害更大,後果更為嚴重。
針對這種嚴峻的態勢,1997年3月14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修改並公布了新的《刑法》。在這部新的《刑法》第六章第七節第357條中規定:“本法所稱的毒品,是指鴉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嗎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國家規定管製的其他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很顯然,比起1990年人大常委的《禁毒決定》,新《刑法》的規定,已根據形勢的新發展,更突出了冰毒的位置,更明確地表明了打擊所有新型毒品犯罪活動的決心。
下麵,我們就來看看這些“新型毒品”的猙獰麵目。
(一)冰毒
冰毒,學名甲基苯丙胺,又稱甲基安非他明、去氧麻黃堿,屬安非他明興奮劑的一種。它外觀純白,是一種半透明的晶體,因其形狀像碎冰而得名。
這種看似晶瑩可愛的冰粒對人體有極大的危害,它對人的中樞神經有極強烈的興奮作用,有研究者指出:其毒性甚至還要大於海洛因。隻要小小的一片,服食者就會陷於一種極強烈的興奮狀態,主要表現為:不吃不睡,情感衝動,行為狂亂,妄想幻覺,有強烈的暴力傾向,故其丸劑又有“大力丸”之稱。
如過量服食,會產生冰毒的急性中毒。通常的症狀會出現頭痛、寒顫、麵色蒼白或赤紅,然後是口幹、口中有金屬味,引起惡心嘔吐,嚴重者會導致腦出血、昏迷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