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果斷,有領導力。
(7)喜歡吃冰的東西,偏愛涼爽氣候。
(8)表達能力佳,為人犀利,口齒清晰。
卡法(Kapha)是最重的能量,由水與土所組成,主要的特質與特征為:
(1)身材壯碩,容易發胖。
(2)頭發和皮膚較易出油也較粗厚。
(3)骨架較粗大。
(4)情緒不易受影響,較平靜,容易滿足現狀。
(5)行動緩慢,不喜歡活動。
(6)對於新知不太容易吸收。
(7)可以睡很久,很沉。
(8)安靜寡言,性格隨和。
(9)精力旺盛,體力耐力都不錯。
三力(Tri-Doshas)平衡時,身體健康;失衡時,首先在身體的七個功能(Seven Dhatas)上反映出來。這七個功能是:
(1)淋巴液(kapha):保持肌膚健康。
(2)血液(pitta):給身體輸送新鮮氧氣。
(3)肌肉組織(kapha):完成動作的功能。
(4)脂肪組織(pitta):保持體溫,儲存能量。
(5)骨骼(vata):支撐功能。
(6)骨髓(kapha):造血功能。
(7)新陳代謝組織(kapha):維持生命。
三、五層身體理論(Five Kosha)
瑜伽體係認為每個人都有三個身體。這三個身體分別是肉體、意識體和因果體。
物質的身體是三個身體的最外層表現,是我們最直觀的肉體,它由五個元素組成:地,水,火,風和以太。我們的肉身經曆出生、成長、變化、衰老和死亡的過程。
意識體是我們經曆快樂和痛苦的感覺,也是我們經曆辨別,決定(智慧層),思考,疑惑,憤怒,欲望,快感,消沉,錯覺(心理層),饑餓,幹渴,熱和冷(生命力層)的地方。
因果身體是三個身體中最微細的,據說是因果報應的所在地。正是因果體讓我們經曆純粹的快樂和極樂。
根據瑜伽哲學,這三個身體嵌在五個不同的層麵之中,必須各個超越,才能不受身體的束縛,使得人能夠知道並認識真正的自我。
身體的五個層麵,與瑜伽練習的具體內容一一對應,分別是:
第一層被稱作物質層(Annamaya Kosha),由我們吃的食物組成。可以通過規律地練習瑜伽體位法(Asanas)、清潔法(Kriya)、健康合理的飲食(Diet)和放鬆(Nidra)來調整,使身體的生理層次處於健康狀態。
第二層以能量(Prana)為特征,能量在身體經脈(Nadi)中流動,被稱為能量層(Pranamaya Kosha),通過瑜伽呼吸控製法練習(Pranayama)來調整。
第三層是意識的層麵,被稱作心理層(Manomaya Kosha),用來控製能量(Prana)流動的過程,可以通過規律地練習冥想(Meditation)和慈善行為,讓我們的心智得以淨化。
第四層被稱作智慧層(Vijnanamaya Kosha),包括人的知識、智力、分辨力、記憶力等,用來判斷意識的正確與否,可由學習、辯論和唱誦(Chanting)來提升。
第五層是喜樂層(Anandamaya Kosha),是人的最深層次,可由自我暗示、慈善行為等進行升華。
依據Five Kosha理論,疾病的根本原因不僅在於身體的層麵,而且還在於內在的更深層麵以及五個層麵之間不平衡的狀態。現代醫學治愈疾病的方法隻是在於用藥物幹預身體層麵,從而減輕相應症狀,而瑜伽提供各種方法和技巧,重建這五個層麵的平衡狀態。
四、三脈七輪理論
1.三脈(Three Nadis)
1)左脈(Ida Nadi,或Left channel)
左脈呈灰白色,又稱水脈、陰脈或月亮脈,代表陰性。左脈位於中脈的左側,從左鼻孔上行入腦,循中脈左側下行,至臍下四指處與中脈彙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