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正確認識肥胖病(1 / 3)

肥胖有時候並不是問題,關鍵是心理的認識問題。就如一個網友寫道“我最在意我的身材,也最自卑我的身材……每每想起自己的減肥史,就是那個寒心啊,大學的四年,我似乎都是在辛苦的減肥,”辛苦“的增肥,然後又辛苦的減肥,陷入了一個深度的惡性循環中,心理的壓力無限的大,每每大家開玩笑的時候,我的神經就無限地脆弱,生怕別人說我胖,慢慢地,我不喜歡在人群中活躍,慢慢地,我覺得自己得了人群恐懼症,慢慢地,慢慢地的,我開始寡言少語了……”肥胖會讓一個青春少女蒙上心理的陰影,影響交友、日常生活。正確認識肥胖,就要樹立正確的美醜觀。

何為美醜

馬克思說過:人們對美的追求是社會進步的象征。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由簡單的豐衣足食邁入了小康社會。物質的極大豐富,也在不斷提升著人們對美的追求。在生活中,常常有一些人因為天生容貌不俊俏而自慚形穢;或者因為各種意外而傷害了自己的容貌,從而背上了一個包袱,抬不起頭,影響到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學習的熱情;同時還有一種社會世俗的壓力,比如以瘦為美等,很多人都加入了減肥的大潮之中,從而出現了中國美容市場的異常繁榮景象。

對此,我們在講解肥胖的危害之前,就必須首先來認識一下什麼是醜、什麼是美這一話題。

美與醜是審美文化的積澱。“美”和“醜”是相對而言的,沒有一個統一的衡量標準。從古至今誰也沒有給“貌美”下個確切的定義,人們對“貌美”和“貌醜”都有自己的評價。但從總體上來講,美麗主要表現為外在的和內在的美。但因為內在美的含蓄性,人們更多的是關注了外在的美。而這種外在的美,容易讓人們產生“美貌效應”。男同誌對那些自己認為漂亮的女孩會多看幾眼,就有了回頭率的概念,女孩子也會對自己心儀的男性更加關注。

有人觀察,在托兒所、幼兒園裏,漂亮的孩子容易討阿姨的歡心。還有一組調查資料提示,容貌較好的學生的平均分,會高於同班容貌較差的學生,原因是他們容易得到老師的寵愛,得到幫助和輔導多,挨批評少。在國外的公司中,俊男靚女雖然智力、能力和勤奮程度並非上乘,但他們卻容易得到上司的賞識和提拔。這就是“美貌效應”。

正因為美貌效應的存在,引發了人們對外在美的更多追求。從古到今,從四大美人到今天的世界小姐等各種選美比賽,人們所采取的選美標準,向來都是把外在表現放在第一位的。正如此,從一定程度上講,外表的美是有一定的尺度和標準的。

美麗的標準

1.臉部美麗標準

盡管生活中漂亮的女孩有時候可能就是一個僅供欣賞的花瓶,也有人對漂亮的臉蛋表現為不屑一顧,但是卻不能阻止漂亮臉蛋成為成功、賺錢和生存的通行證,尤其對於女人更是如此。這種不屑恰恰是對漂亮臉蛋有著至關重要作用的反證。

正如生物醫學研究人員的推測,漫長的進化在人和生物的神經係統裏積澱了某些基本的審美標準和觀念,現代心理學的實驗使我們稍稍能感受到這種基本的審美觀。漂亮的臉蛋也是受文化和民族審美意識的影響。

心理學家做了一個試驗,讓具有不同文化和不同審美觀的不同國家的人在幾組照片中挑選他們認為的漂亮者,並給以從低到高的打分。然後由研究人員根據得分的多少把所認為的漂亮者的麵部特色輸入計算機。研究人員的結論是:美的臉是大眾化的臉。這種大眾化可以具體描述為:漂亮女性的臉蛋應該是額頭飽滿、大而明亮的眼睛、嘴唇豐滿、顎骨短小和下巴尖細;俊俏男人的麵容應該是顎骨寬大、下巴較寬和眉毛粗濃。

國內一些研究人員對中國人公認的一些美女,如影視明星和一些外貌出眾的青年女性進行麵部測定(文化美學和醫學美學的結合研究),獲得了一些美人的具體的幾何圖像和科學數據。可以概括為:美女的臉蛋為橢圓形或瓜子形臉蛋。中國人對英俊男性的臉型的認可標準,即寬臉型比較能代表英雄氣概,屬於男子漢的陽剛之氣。這說明,東西方對男性的容貌審美標準比較一致,即顎骨寬大、下巴較寬和眉毛粗濃。

漂亮的臉蛋還不隻是這些標準,和諧與對稱同樣是臉蛋漂亮與否的重要標準。例如麵部對稱和五官大小相對適宜,各器官之間的距離,以及各個器官在麵部的適中比例。多年來東西方醫學美學和文化美學的調查表明,漂亮的臉蛋有下麵一些和諧比例標準,也是一種數字化標準。一是眼的寬度為臉寬的3/10;二是下頰長度為臉長的1/5;三是眼中心到眉毛的距離是臉長的1/10;四是正麵可見眼球縱長是臉長的1/14;五是鼻子的麵積應占臉部麵積的5%以下;六是嘴的寬度應為嘴部麵寬的1/2。

2.身形美麗標準

從理論上講,女性的身高與體重,四肢與軀幹等部位在一定的比例下最美。

(1)上、下身比例:以肚臍為界,上下身比例應為5∶8,符合“黃金分割”定律。

(2)胸圍:由腋下沿胸部的上方最豐滿處測量胸圍,應為身高的一半。

(3)腰圍:在正常情況下,量腰的最細部位。腰圍較胸圍小20厘米。

(4)髖圍:在體前恥骨平行於臀部最大部位。髖圍較胸圍大4厘米。

(5)大腿圍:在大腿的最上部位,臀折線下。大腿圍較腰圍小10厘米。

(6)小腿圍:在小腿最豐滿處。小腿圍較大腿圍小20厘米。

(7)足頸圍:在足頸的最細部位。足頸圍較小腿圍小10厘米。

(8)上臂圍:在肩關節與肘關節之間的中部。上臂圍等於大腿圍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