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人生肥胖易感期(1 / 1)

嬰幼兒期

營養過度,且不易引起注意,“胖娃娃可愛”的傳統思想為這些孩子打下了成年肥胖的基礎。因為嬰幼兒期是一生中生長發育最快的時期,可表現為“嬰兒肥”。這時期各個組織髒器的成長都以細胞數量的增加為主,包括脂肪組織。該期的過度喂養,可促使脂肪細胞數量增加,大大超過非肥胖幼兒,為成年後以脂肪細胞體積增大為主的肥胖病的發生,打下了基礎。另外,從小養成食量大的習慣,促使胃腸道功能活動也相應增強,胃排空加快,易餓,多食,逐漸使肥胖加重,也是兒童期肥胖的原因之一。

這個時期以脂肪細胞數量增加為主,主要原因是攝食過多,特別是糖和零食,造成熱量過多,脂肪堆積。

兒童期(5~10歲)

這個時期主要以脂肪細胞體積增大為主,同時也伴有細胞數量的增多。

嬰兒期和兒童期增加的脂肪細胞數,以後在人的一生中都不會減少。因此,這個時期迅速肥胖的人,日後就可能成為高度肥胖者。因此,對於此時期的孩子,必須引起重視,改變觀念,要防患於未然。

青春發育期(10~20歲)

由於內分泌激素變化的影響,在第二性征發育成熟的過程中,整個骨骼、肌肉和脂肪組織也有相應增長,如此時存在營養過度,也可發生肥胖。

中年期(30~50歲)

“發福”是中年期肥胖的最恰當、溫馨的描述。發福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吃得不科學,二是運動量減少。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工作環境的改善,男性可能在參加工作後(30歲左右)進入發胖期,其發生很大程度與飲食有關,伴隨著學生時代的結束,開始了職業時代,工作收入保證了自己的營養,加之崗位應酬多、攝入高脂飲食多、業餘運動少,就很容易發胖。如果繼續保持高營養的生活和緊張無運動的工作狀態,發胖程度會繼續加重,一直延續到後半生,尤其是在成家立業、生活穩定的狀態下,更加容易發胖。而對於女性來講,主要是妊娠、產後發福,不過隨著現代女性對體型的關注,這一傳統規律逐漸被打破,做了媽媽也同樣可以保持苗條身材。日常生活中,一般我們就會發現,愛好運動、飲食規律或者偏素食會延緩發福的進程。

老年期(50歲以上)

由於性激素功能減退,新陳代謝率低,熱量消耗少,脂肪分解減少,也容易讓老人顯得富態一些。不過此時的老人一般伴發骨質疏鬆的症狀,從而導致看著肥胖但是體重不怎麼增加的表裏不一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