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肥胖給個人身體帶來了危機和風險(1 / 1)

肥胖影響人的壽命

“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是人們對生命長度的期望。常言說“褲帶寬壽命短”。肥胖與人的壽命有著密切的關係,肥胖會縮短人的壽命,是長壽的大敵。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隨著肥胖程度增加,肥胖者並發症發病率、發病率和死亡率也隨之增加。調查者比較了相同年齡組肥胖者和正常人發病率和死亡率後發現,體重每超過正常人4.5千克,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增加8%。與正常體重者相比,超過標準體重50%者,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增加30%;超過標準體重100%者,其發病率和死亡率比正常人增加150%。從而也提示,體重增加與死亡率呈正比例關係。

這一點兒,國內認識的比較早,但是缺乏係統性、科學性的研究。就如中國有句俗話叫作“有錢難買老來瘦”。這就是中國人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得出的經驗,而結合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一般我們也會看到,自己周邊長壽的老人,體重超重者較少。而瘦人罹患高脂血症、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病、糖尿病等疾病也較少。而另一方麵,很多胖人往往在中年之後就開始疾病纏身,而這些疾病很多就是肥胖病的並發症,肥胖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如果這些並發症控製不好,就很容易影響人的生命。

有資料研究表明,如果年齡超過35歲,而體重又超重,那麼患高血壓的可能性就會增加8倍多,患心髒病的可能性就會比正常人增加50%,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就會比正常人大10-20倍。正因為此,在國外,一些保險公司對肥胖者收取的保險費金額一般都高於正常體重者,而且是隨著體重增加的程度不同而加以區分的。

肥胖並發症讓患者痛苦不堪

很多專家認為,肥胖的危害主要在於引起的並發症,事實上,自發生脂肪沉積之後,機體就為了維護脂肪代謝的平衡而采取代償機製,在脂肪代謝失衡的情況下,很多並發症便應運而生。研究發現,臨床許多疾病如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胃腸炎、膽囊炎、陽痿、關節炎、下肢浮腫、痛風、呼吸睡眠暫停綜合征、中風、癌症、低換氣綜合征、生殖器發育不良等多個係統的疾病都很容易在肥胖之後發生或者伴發,給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對於一些肥胖的患者,有時候不僅僅伴隨著一種並發症,甚至會很多種、多係統伴發。正因為此,很多學者認為“肥胖為百病之先”。據Popkin BM 1998年的報告,在美國約有25%的人群處於肥胖狀態,每年的死亡人群中有28萬~32.5萬是由於肥胖引起的,在引起死亡的可預防因素中,位於第2位,僅次於吸煙。

肥胖嚴重的並發症和危害在臨床上很有戲劇性,很多患者或者醫生的著眼點僅僅把控製並發症作為重點,對症處理,並沒有對原發性的肥胖進行高度重視並采取措施。我們在臨床上經常遇到,在病名診斷的時候,盡管肥胖病已經成為國際疾病分類的一種疾病,但事實上沒有醫生會進行“肥胖病”的診斷,即使是原發病,也會讓位於並發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

事實上,在目前的病名診斷中,很多時候肥胖會因為其他的並發症而被人所忽視,沒有引起對肥胖的重視。這樣的情況造成幾種結果:一是肥胖病名不副實。任何的科室都可以輕易的將肥胖病診斷為自己專科的疾病,如見到肥胖患者血糖升高,就考慮糖尿病;見到慢性腹瀉就診斷為慢性結腸炎。實際上,這些病症與肥胖患者的體重和脂肪密切相關。二是專科競爭讓肥胖病專業醫師沒有陣地。從事肥胖病治療的臨床醫師常常會因為自己所研究疾病的歸屬問題而處於被動,沒有專門的病房、門診,隻能讓這類疾病以其他的症狀出現從而歸屬於其他的學科。

並發症的發生,往往給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我們經常見到很多疾病纏身的胖人,不僅時刻受到各種症狀的困擾,還要服用降血脂藥、擴血管藥、降壓藥等,因此成為一個藥罐子,常年不斷的吃藥、打針,時間久了,就很容易破壞掉自身的免疫功能,變得更容易得病。醫者在工作中遇到這樣的患者,隻要及時有效地采取減肥的措施,很多患者的其他並發症狀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或者消失。據國外學者研究,在合並肥胖的舒張壓正常高值患者中進行幹預研究,隨訪6個月、18個月、6年時,隨著體重降低,血壓下降幅度由3.7/2.7mmHg逐漸降至1.8/1.3mmHg、1.3/0.9mmHg;隨訪至7年,生活方式幹預的減重效應消失,但高血壓發病率仍有明顯下降。一項彙總了25項隨機對照研究的薈萃分析表明,體重下降1kg,血壓可下降1.05/0.92mmHg。

值得一提的是,肥胖還常常為患者帶來嚴重的心理負擔,表現為自卑、自信心不足、焦慮、抑鬱等,從而不熱心於社會活動,影響性格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