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好吃的人容易肥胖
人的味蕾是一個很特別的器官,可以讓人產生不同的食欲。一些人終生就是味蕾的奴隸,總是愛吃、多吃、吃好,食欲亢進。觀察發現,習慣於好食、多食的人常常肥胖,他們並不是把吃飯當作生活必須而是當作享受,很多時候父母的這種習慣很容易影響到後代,造成後代也出現愛吃的情況。一般情況下,愛吃多吃的父母,往往會培育出肥胖的幼苗。這種習慣在青春前期和青春期,對引起肥胖病的作用不明顯,而到中老年後,運動量減少,而飲食習慣不變,往往易致熱量過剩而轉化為脂肪堆積,造成中老年性肥胖。
進食頻次與食物分量也會影響肥胖
在飲食習慣中,進食的頻次減少也會促進肥胖,成人若是少餐多吃會使脂肪沉積,而增加體重,同時還容易升高血清膽固醇而降低糖量。
法國國家醫療健康研究所調查發現,人們飲食時單份食品的重量對肥胖與否至關重要。調查發現,法國人與美國人飲食習慣與口味基本相同,各種食品的成分也大同小異,然而美國人普遍比法國人要胖,美國各年齡段肥胖人數比例也明顯高於法國,原因就在於單份食品大多是“超重”的。比如在法國巴黎的飯館中,一盤菜的平均分量為277克,而在美國費城,則要達到346克,超出法國一盤菜平均分量的25%。這一差別在法國和美國其他地方基本一樣。超市裏的食品也是如此,巧克力、餅幹等許多食品美國單份重量都大大超出法國同類食品,有的甚至超出60%之多。專家分析說,當人們看到一份食品時,會自然而然地把它吃完,一般一人就吃一份,“大份”及“超大份”食品風行,能量攝入自然就增加了。
進食速度與肥胖關係
日本獅子牙科衛生研究所和東京牙科大學社會齒科研究所聯合組織的一項調查顯示,吃飯速度過快是導致工薪階層肥胖的根本原因。調查結果表明:在超過肥胖傾向指數24的被調查者中,有43%的人表示是速食主義者;此外,50%吃飯猶如囫圇吞棗的人都具肥胖傾向。吃飯速度過快,人就不能及時感覺到饑飽,往往導致飲食過量。研究顯示,吃飯速度過快是工薪階層肥胖的原因。據德國《今日心理學》報道,德國特裏爾大學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肥胖兒童的進食速度快於正常兒童,而且受他們母親的影響極大。以卡爾·馬丁·皮爾克教授為首的特裏爾大學課題組認為,這些肥胖兒童的母親經常催促孩子們快吃,長此以往使他們潛移默化地形成快食的習慣。
夜餐過於豐盛
中國現在進入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尤其是競爭的壓力讓工作變得不再是享受和快樂,很多人在單位從早忙到晚,早上中午吃飯湊合,晚上家人團聚一般都要吃上一頓豐盛的團圓飯,這個時候就很容易使白天的虧空得到彌補,而且一般飯後疲憊也不去進行鍛煉,倒頭就睡或者看電視等,攝入的能量不能及時地進行消耗,從而在睡眠時間開始吸收、堆積,造成夜餐綜合征,脂肪不動聲色地堆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