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很少有因為單純以體重增加或肥胖來求診的患者。內分泌性肥胖多以原發病的主訴來診。糖尿病患者常有口渴、多尿及多飲;下丘腦性肥胖可有頭痛、尿崩、溢乳、貪食及顱神經損害症狀;遺傳性肥胖常有性器官發育不全、智力低下、畸形。主訴食欲減退而體重增加者應疑為甲狀腺功能減退症。注意病史中體重增加的時期和快慢。自幼肥胖者常為單純性或遺傳性肥胖,成人起病或病史較短者可能為繼發性肥胖。注意肥胖的伴隨症狀,如高血壓、糖尿病、月經失調等,既可為引起繼發性肥胖的基礎疾病的表現,也可為單純性肥胖的並發症。
體格檢查
注意身高、體重、肌肉發達情況,有無水腫及先天畸形。注意體形,凡女性呈男性化或男性呈女性化脂肪分布者可能有性腺功能低下,注意第二性征發育情況。
向心性肥胖者有皮質醇增多症的可能。下半身脂肪異常增加而上半身脂肪萎縮可能是進行性脂肪萎縮。注意有無中樞神經及精神障礙,下丘腦肥胖可有視野缺損及顱神經損害表現;精神障礙伴低血糖表現可能為胰島素瘤。體檢時尚應注意血壓變化及糖尿病的表現。
輔助檢查
1.X線檢查:頭顱平片及蝶鞍分層片,可發現較大垂體瘤、腦瘤及顱骨內板增生。懷疑腦瘤者做氣腦或腦血管造影。懷疑腎上腺腫瘤者可行腹膜後充氣造影或血管造影檢查。胰腺、卵巢也可行X線檢查。
2.CT和磁共振檢查(MRI):頭顱及全身CT或MRI檢查可發現垂體瘤、其他顱內腫瘤,以及腎上腺、胰腺、卵巢等部位腫瘤,為目前常用的無創傷性檢查。
3.B超檢查:對腎上腺、胰腺、甲狀腺、性腺腫瘤或囊腫的診斷有幫助。
4.放射性核素檢查:主要用於內髒器官腫瘤性疾病的診斷,如腎上腺或甲狀腺腫瘤。
5.其他:染色體檢查,可檢出遺傳性疾病。視野檢查有助於發現下丘腦垂體病變。
內分泌功能檢查
1.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檢查:有基礎代謝率(BMR)、甲狀腺131Ⅰ攝取率、血清蛋白結合碘(PBI)、血清總T3、血清總T4、遊離T3(FT3)、遊離T4(FT4),了解甲狀腺功能狀態及檢出甲減。TSH、TSH興奮試驗、鑒別甲減,注射TSH後T3、T4升高為繼發於下丘腦或垂體的甲減,無反應者為原發性甲減。TRH、TRH興奮試驗,進一步鑒別甲減,若注射TRH後TSH無反應為垂體性甲減,若TSH有反應為下丘腦性甲減。
2.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功能檢查:尿17-羥、尿17-酮及尿遊離皮質醇測定;血漿皮質醇測定,主要檢出皮質醇增多症患者。血漿ACTH、ACTH興奮試驗,主要鑒別皮質醇增高是原發於腎上腺還是繼發於垂體及下丘腦。小劑量(2毫克/日)、大劑量(8毫克/日)地塞米鬆抑製試驗,前者用於鑒別單純性肥胖與皮質醇增多症;後者用於鑒別皮質醇增多症為原發於腎上腺腫瘤(庫欣綜合征)或繼發於垂體及下丘腦病變(庫欣病)。
3.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功能檢查:血清睾酮、雌二醇測定用於檢出性功能低下。LH、FSH測定及LHRH興奮試驗,若血LH、FSH升高,表明性功能低下原發於性腺病變;若降低,表明性功能低下繼發於下丘腦或垂體。注射LHRH後,FSH、LH升高則病變在下丘腦,FSH、LH無反應則病變在垂體。
4.胰島功能檢查:懷疑糖尿病、胰島β細胞瘤時可測定空腹血糖、血清胰島素及C肽、糖基化血紅蛋白、血清果糖胺。也可選用葡萄糖耐量試驗、饑餓試驗、D860試驗等。糖尿病空腹血糖≥7.0毫摩爾/升(140毫克/分升),或糖耐量試驗2小時血糖≥11毫摩爾/升(200毫克/分升)。胰島素瘤血糖低,血中胰島素高,饑餓試驗誘發低血糖時胰島素高,胰島素(微國際單位/毫升)與空腹血糖(毫克/分升)之比大於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