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互動美(2)(2 / 3)

生4:我來幫生2補充一下,“鮮”的意思是說市場上買的魚肉和羊肉都很新鮮……

其間,老師沒有打斷學生,一直認真傾聽孩子們的辯駁,把“思”與“辯”的時間與空間充分地留給學生。學生在短暫的爭論中思維相互碰撞,產生出了可貴的火花。“鮮”的會意本質在學生的爭論中層層深入,逐漸突現出來。學生為了說服他人,自然地將“鮮”的字理意義與現實生活相結合,這樣字義也就越辯越明了。

另外,由於年齡特征的限製,小學生對剛剛學過的概念、剛剛摸索出來的思路,常常是模糊的、零散的。這種清晰度很低的信息在碰到某些疑難問題時,常常會迷失方向,產生思維紊亂。為此,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思維的“十字路口”,設計一些易混淆的題目,從而在“互辯”中撥正思路。如在教學“平均數”後,教師出示一個挑戰性的問題:小明身高135厘米,小河的平均水深為110厘米,他在河中嬉戲會不會有危險?此題一出,全班同學迅速分為兩大陣營,一組認為沒有危險,一組認為有危險,雙方各派出代表,闡述理由,一場精彩的辯論開始了。

甲方認為:“小明不會有危險,因為小明身高135厘米,而平均水深隻有110厘米,小明站在河裏水不會沒過他的頭。”

乙方反問:“請問對方,什麼叫平均水深110厘米?”

甲方:“平均水深嘛,就是深水和淺水均衡均衡,中間的那個數。”

乙方緊追不舍:“那麼小明是站在深水的地方還是淺水的地方呢?”

甲方同學支支吾吾說不出話來了,最後得出結論:“可能會有危險”。

通過生生互動、互辯,學生們暢所欲言,深切體會到現實生活中,數學知識應用要靈活,在解決問題時,不僅要考慮數學因素,還要考慮其他相關因素。在這裏,老師隻需給他們搭建一個陳述理由、自由辯解的舞台,就可以讓不同見解的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把真實的內心世界表露出來,展示出課堂的一種思維互動美。

四、互幫,體現和諧美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未來社會將越來越注重個體能否與他人合作共事,能否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否概括和吸取他人的意見。在課堂上,雖然同時同地同人教學同一內容,但也會形成學生學習上的差異,因此必須加強學生互幫互助、團結協作意識的培養。當別人有困難時指點、輔導他,當別人受到挫折時安慰他,當別人沒有勇氣表現時鼓勵他,使一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可以通過這樣的互動形式得到幫助,逐步提高。互幫的主要形式是小組合作。

例如,在學習“整數乘除法意義”時,關於乘除法的關係,教材是這樣說的:“除法中的被除數是乘法裏的積,除法中的除數和商,分別是乘法裏的兩個因數,因此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

一個學生提出:“能不能說乘法也是除法的逆運算呢?”

另一個學生又提出:“能不能說乘法和除法互為逆運算呢?”

這時教師及時針對這個問題,讓學生們在小組裏展開了討論。小組討論後,全班同學再討論,各小組發表自己的意見,最後一致認為,教材上的結果是最正確的,隻能說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因為我們求乘法中的任意一個因數都可以用除法計算,但是求除法中的被除數是用乘法計算,求除法中的除數則是用除法計算,求被除數和除數用的計算方法不同,所以我們不能說乘法是除法的逆運算,也不能說乘除法互為逆運算。通過互相討論、互相學習,學生們對這一數學概念的理解加深了。同時,學生們在互動中促進了交流,在交流中學會互幫互學,體現了人與人之間一種互幫互學的和諧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