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助睡眠養生方法(3 / 3)

用法:每晚睡前溫飲1盅(10~15毫升)。

功效:益肝補腎,寧心安神。

主治:菊花具有益肝明目,寧心安神的功效。適宜於肝血不足引起的頭目眩暈,夜寐不安,多夢紛紜,容易疲勞等症者飲用。本酒中的中藥,性味平和,配伍精當,尤為適宜於長期陰虛而失眠的患者。

(8)抗衰五味酒:五味子、柏子仁、丹參各30克,龍眼肉、黨參各50克,白酒1000毫升。

製作:將上藥加工研碎,用細紗布袋盛,紮緊口備用。將白酒倒入壇內,放入藥袋,加蓋密封,置陰涼處。經常搖動,經2周後開封,去掉藥袋,靜置澄明,儲入淨瓶即成。

用法: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飲用10~20毫升。

功效:滋肺補腎,養心安神。

主治:本酒中黨參、龍眼肉補氣養血,五味子滋腎補肺,柏子仁、丹參和龍眼肉養心,除煩,安神。諸藥製酒,具有補氣血,滋肺腎,養心安神的功效。適宜於脾肺腎不足引起的煩躁失眠,心悸不安,怔忡健忘,體虛乏力,短氣懶言和食欲缺乏者飲用。對於神經衰弱,夜不能寐,病症較重者,療效尤佳。

(9)杞棗酒:枸杞子45克,酸棗仁30克,五味子25克,香櫞20克,何首烏10克,大棗15克,白酒1000毫升。

製作:上藥用清水洗淨,晾幹,切片研碎。把白酒倒入酒壇內,藥末直接放入浸泡在白酒中,密封壇蓋,放置陰涼處,每日搖動幾次,浸泡1周後,打開壇蓋,過濾後即成。

用法:每晚睡前服用20~30毫升。

功效:補腎滋陰,清心安神。

主治:杞棗酒具有補腎滋陰,清心安神的功效。適用於失眠伴腰膝酸軟,五心煩熱者飲用,對肝腎陰虛引起的入睡困難者效佳。

(10)長生酒:枸杞子、茯神、生地、熟地、山茱萸、牛膝、遠誌、五加皮、石菖蒲、地骨皮各18克,米酒2000毫升。

製作:上藥用清水洗淨,晾幹,切片研碎,裝入細紗布袋內,紮緊口備用。把藥袋放入酒壇,再把米酒倒入酒壇中,蓋上蓋密封。經常搖動酒壇,使之充分混勻析出,浸泡2周後即可。

用法: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飲用10~20毫升。

功效:補益肝腎,寧心安神。

主治:本酒劑中茯苓健脾寧心安神,遠誌寧心安神,五加皮益氣補中安神,石菖蒲化濕開竅安神,枸杞子、生地、熟地、山茱萸滋陰養血,補益肝腎,牛膝、地骨皮強健筋骨。長生酒有較好的補養功效,主治夜寐不安,心悸健忘,腰膝無力,須發早白等症。

注意:民間認為,飲此酒時要忌食蘿卜。

為什麼色彩也有助睡眠?

(1)色彩療病是一種古老又新穎的方法:早在2000多年前,古人就認識到了色彩對人的情緒影響。在《黃帝內經》中就闡明,不同的顏色對人體髒腑的影響不同,提出五色配五髒的理論,即“白色入肺”、“赤色入心”、“青色入肝”、“黃色入脾”、“黑色入腎”等。《呂氏春秋》謂:“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耳雖欲聲,目雖欲色,鼻雖欲芬香,口雖欲滋味,害於生則止。”“故聖人之於聲色滋味也,利於性則取之,害於性則舍之,此全性之道也。”

有這樣一段故事,隋煬帝因沉迷酒色,以致口幹舌燥,患了幹燥症。屢請名醫,都未能見效。勤於書畫的太醫院醫生莫君錫,看了帝王的神色和舌脈後,要來紙筆,卻不開藥方,竟畫了一幅結滿梅子的綠色“梅林”和一副“雪景”畫,獻給隋煬帝。兩幅畫畫得非常好,隋煬帝看得入神。過了幾天,隋煬帝的病症就好了。

看畫能治病,原來看到“青翠欲滴的梅林”時,想起梅子酸甜可口,口中頓生唾液,再不感到口幹舌燥了;再看銀色晶瑩的雪景,感到寒涼逼人,煩渴之感也隨之消失了。色彩能影響人的情緒,這一觀點已被現代世人公認。由於色彩的不同,既可引起心情平靜,也能引起興奮;既能產生溫暖感,又能產生涼爽感和寒冷感;還能影響人的智力和注意力。英國有一家縫皮包的工廠,工廠主把自己廠房的所有牆壁、機器和桌子都塗上黑色,結果在工人中出了不少精神病患者。有一位生理學家,向工廠主指出:“你們破壞了顏色對比的規律。你們不能在黑色的桌子上用黑色的線來縫黑色的皮包。要知道,黑色是令人憂愁的顏色,就是因為它才產生了精神病病人!”大量的事實說明,色彩的用途極為廣泛,幾乎遍及宇宙萬物及人類的一切,從人類的衣、食、住、行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從人的養生保健,到療病;從工農業生產,到商業活動;從國防建設到交通運輸;從文化藝術到文體活動等;無不和色彩存在著密切的關係。人類自古至今的發展史,是一部色彩斑斕的曆史。

(2)色彩的感覺特性:人們喜歡某種色彩,多與其愛好、希望、追求、習慣、性格以及認識等密切相關。英國阿狄生有句名言:“色彩能夠說出所有的語言。”事實表明,色彩不僅能表示各種語言,還能表達情感、心理狀態和性格。色彩雖無情意,但由於色彩能影響人的生理、心理變化,久而久之,人們已將色彩擬人化,使各種色彩都像人一樣具有情感和性格。譬如,性格穩重、內向、深沉的人,喜歡藍、黑、灰等深沉的色彩;性格爽朗、熱情活潑的人喜歡紅、黃等鮮豔明亮的色彩;性格溫柔、文靜、雅逸的人喜歡綠、天藍、白色、乳黃等柔和、溫暖色彩。

生理學家和心理學家共同研究發現,人的眼睛到大腦皮層視覺中樞的整個色覺感受係統,與大腦其他部分以及全身神經—體液係統都有廣泛而密切的聯係。比如,紅色可以使人熱情、興奮、心率加快,久看使人急躁激動;淺藍色使人鎮靜、心率減慢;黑色使人沉穩,久看使人抑鬱……色彩可使人精神振奮,賞心悅目,有利養生保健;反之,也能引起情緒低沉或煩躁,甚至致病。

1)紅色:溫暖感、喜慶感、興奮感、正氣感、吉祥感、歡樂感、警戒感。

2)粉紅色:溫柔感、嬌嫩感、近情感、羞澀感、舒適感、安全感。

3)黃色:溫暖感、尊貴感、歡快感、柔和感。

4)橙色:溫暖感、興奮激動感、活躍感、膨脹感、甜酸感。

5)綠色:涼爽感、恬靜感、溫柔感、生機盎然感、年輕感、味酸澀感。

6)藍色:穩重感、遠感、涼爽感、寧靜感、端莊感。

7)青色:涼爽感、清新感、幽靜感、年輕感、舒適感。

8)白色:潔淨感、明朗感、神聖感、純潔感、有時有虛無感、不吉祥感。

9)紫色:溫暖感、豔麗感、高貴感、神秘感、暗紫色有沉重感、災難感。

10)灰色:灰暗感、樸實感、隨和感、沉靜感、消沉感。

11)黑色:冷感、沉悶感、重感、收縮感,有時有陰森感、不吉祥感。

(3)色彩可助眠:人們常常有色彩的聯想,通過色彩把個人的觀念、情緒和心情狀況聯係起來。綠色或淡綠色、淺藍色,人們極易聯想到花草、樹木、水等,聯想到大自然,舒適、清新、涼爽、寧靜、安全,可以有輕鬆的情感,消除緊張情緒。

據科學家測定,綠色和青色對眼睛最好,這是由於陽光或燈光照在綠色或青色的物體上後,隻能分別反射36%和40%,對人的神經係統和眼睛視網膜比較合適。綠色能降低眼壓,縮小視網膜上的盲點,吸收強光中對眼睛有害的紅外線,可解除眼疲勞,提高視力。綠色、青色和淺藍色對大腦皮層有溫和刺激作用,能鎮靜神經,穩定情緒;使人感到冷清,抑製與緩和精神衝動,控製暴躁,產生寧靜、安定的情緒,有利於入眠。

失眠是一種常見的病症,偶然性失眠,幾乎每一個人都體驗過,自行調節生活,不需特別治療。經常性失眠者,除注意針對失眠原因外,睡眠環境非常重要,臥室裏應寧靜,不宜喧鬧。欲想睡得香甜,利用色彩,布置安排睡眠環境。臥室的牆壁宜塗成淺綠色或淺藍色,燈光宜柔和且亮度低,利用淺綠色或淺藍色,可使心情平靜,肌肉放鬆,不知不覺便睡著了。在入睡的時候,想象寧靜的湖光,淡藍色的天空,茵綠的草坪,幽靜的青山,涓涓的流水,誘發出安寧輕鬆的心境,達到了“睡覺先睡心”,自然容易進入夢鄉。

常見的香氣助睡眠方法有哪些?

香文化在我國“始於春秋,成長於漢,完備於唐,鼎盛於宋”。1972年在湖南省長沙市發掘的馬王堆1號漢墓中發現,屍體手中握有兩個香囊,另外在槨箱中發現4個香囊,6個香絹袋和1個繡花枕,內中均裝有香料藥物。經中國中醫科學院等鑒定,其中有辛夷、花椒、桂皮、高良薑、佩蘭等藥。這些芳香類藥物含有揮發油,製成香囊、香袋、香枕等,可辟穢消毒,殺菌,保健療病。我國香文化受到曆代帝王貴族的喜愛,民間也非常盛行,始於秦代,唐、宋是鼎盛時期。

至宋、明兩朝,中醫在香文化中獨樹一幟,熏香、佩香及取香料入藥口服、外用等各種各樣香療法。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不僅是香料藥用的經典著作,而且是香料分類鑒別的指南。如記載安息香、沉香、檀香、蜜香、降香燃之可辟瘟疫。

清朝德齡郡主的《清宮二年紀》回憶錄中記載:慈禧太後每年秋天,用含苞初放,色澤鮮明,朵大豐滿的鮮花,晾幹後裝入枕中,枕中設有孔,香味由孔溢出。慈禧極愛此枕,可明目清心,鎮靜養神。

近代我國衛生部門,根據“聞香療病”的理論,興起了花香療法、香枕療法、香佩療法、森林療法、香水療法等,擴大了香氣療法的適應範圍。瑰麗的傳統文化,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1)燈芯香枕:燈芯草100克,檀香50克(研末)。

功效:除煩安眠。

用法:裝枕芯中,睡時枕之。

主治:失眠。

(2)合歡枕:合歡花500克(曬幹)。

功效:安神解鬱,活血明目。

用法:裝入枕芯,製成香枕,每晚睡枕。

主治:失眠,煩躁易怒。

(3)安神香帽:朱砂3克,磁石6克,玫瑰花5克。

功效:寧心安神。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裝入小布袋內,放帽內戴在頭頂。

主治:失眠,心悸。

(4)安眠香枕:合歡花、柏子仁、夜交藤、晚蠶沙各150克。

功效:寧心安神。

用法:共研細末,裝入枕芯中,製成香枕,每晚枕睡。

主治:失眠,驚悸。

(5)草決明枕:草決明500克,茯苓100克(研末)。

功效:清頭目,養心,安神。

用法:研末共裝枕芯中,睡時枕之。

主治:失眠,頭暈目花。

為什麼說世上最好的安眠藥不如搖籃曲?

正是最普通的搖籃曲,令所有的安眠藥相形見絀。那些吃藥也睡不著的人,聽著搖籃曲卻睡得很香甜。

人類具有豐富的情緒和情感,喜、怒、憂、思、悲、驚、恐,會因外界的情況變化,存在極其微妙、細膩和複雜的變化,失眠就是一種異常的情緒作祟。音樂可以調節人的情緒,情感主要在人的精神方麵,精神世界的起伏變化,顯示了不同的情緒色彩,因為音樂的節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可以影響人的情緒變化,音樂作用於大腦皮層,會對丘腦下部、邊緣係統產生效應,調節神經和內分泌,改變人的情緒體驗和身體的機能狀態,進而使人的睡眠得以改善。

德國格丁根大學的科學家做了相關試驗,對一批長期失眠者分組進行了多項試驗,包括服用各種安眠藥,聽輕音樂以及電子輔助睡眠等。實驗結果證明,那些吃藥也睡不著的神經衰弱者,聽舒緩的搖籃曲時,就能夠漸漸安靜下來,進入甜美的夢鄉,還可以使其情緒平穩、放鬆、安靜。

羅曼·羅蘭曾經說過:“音樂不是一種單純的消遣,它或是對心靈的一種理智上的裨益,或是鎮定靈魂的一種撫慰。”所以,音樂能使患者消除不安,心平氣和,有不同程度的鎮靜、鎮痛、降壓作用。聽柔美、抒情類音樂,能幫助患者排除憂鬱和焦慮,可以看到其舒展雙眉,甚至有的患者跟樂曲哼唱,忘記煩惱,沉浸在樂曲之中,無疑有助於改善人的精神狀態,因而易於助睡入眠。

音樂的欣賞、選擇和個人的性格、民族、地區、文化、喜愛有一定關係,是多種多樣的,但在眾多的藝術表現形式中,沒有哪一種藝術能夠像音樂一樣,這麼準確而又細致入微地描述人情緒活動的微妙變化,能夠直接、迅速、靈敏地作用於人的情緒活動,在音樂中產生或喜或悲共鳴。每個人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一些催眠曲,但好的催眠曲是可以共鳴的,如莫紮特、貝多芬甜美的音樂能使人獲得平靜而愉悅的情緒體驗。

美國睡眠學家發現,除輕音樂外,大自然中的風雨聲、短波收音機發出的“劈啪”無線電噪聲也有催眠作用,根據這一理論,製作了無線電噪聲的“催眠磁帶”,對一些失眠者有一定效果。

常見的催眠樂曲,可製作成磁帶,其改善睡眠的作用已被國內外所共識,在我國可供選擇的曲目有以下幾種:

(1)古曲樂曲:《蘇武牧羊》、《陽關三疊》、《良宵》、《漢宮秋月》、《梅花三弄》、《黛玉葬花》、《高山流水》、《平湖秋月》、《春江花月夜》等。這些曲目幽雅、舒緩、綿綿、清心,可使患者心地入境,情意綿綿,安然入眠。

(2)流行歌曲:《真的好想您》、《望月》、《軍港之夜》、《小城故事》、《漁光曲》、《秋水伊人》、《心中的玫瑰》等。這些歌曲情感豐富,情思舒展,柔和優美,給予無限的愛撫,優雅細膩,對於多情善感的失眠者易入夢鄉。

(3)外國曲目:《搖籃曲》、《幻想曲》、《鴿子》、《寶貝》、《賣花姑娘》、《燈光》、《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意大利女郎》、《夢之橋》、《藍色多瑙河》等。這些曲目優雅細膩,情感豐富,舒雅柔情,對多種失眠者具有較好的效果。

此外,還有專門設計創作的催眠磁帶,瑜伽《智慧花盛開》,神經調節音樂,按摩音樂等,可針對具體情況和喜愛進行選擇使用。